救护车司机开车强行双手点烟,家属提醒被加价1200元,工作人员:想续命就交钱

小张闲唠嗑 2024-12-15 21:29:32

近日,湖北武汉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有网友爆料,自家家属在武汉同济医院需要转院,于是找了一辆私人救护车,可谁能想到,这救护车司机的行为简直恶劣到了极点。

从网友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那名身穿绿色医护制服、头戴蓝色一次性帽子的司机,竟然在行车过程中双手离开方向盘点烟,而且完全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要抽,那态度十分恶劣。只见他先是双手离开方向盘,随后又在长达十几秒的时间内单手握方向盘,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打火机点烟,直到烟点着了,才慢悠悠地抬眼看向前方。要知道,车上可还载着病人呀,这是多么危险又不负责任的行为啊!

然而,这还不算完,在费用方面更是出现了大问题。原本谈好的路程是 78 公里,车费为 1800 元,可到后来,这司机却坐地起价,直接把车费加到了 2500 元。这还不算,一瓶 500ml 的葡萄糖药水和一次性呼吸气囊,竟然还要额外收取 1200 元。当家属对其加价行为表示质疑时,这司机更是冷漠无情地喊出 “想续命就交钱” 这样的话,简直是把病人家属的焦急和无奈当作了敛财的机会。

这救护车本应是争分夺秒、守护生命的 “生命通道”,可这位司机的所作所为,不仅全然不顾职业道德,置病人安危于不顾,还肆意加价,让人们看到了医疗转运行业背后潜藏的黑暗面。目前,女子已经选择报警,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毕竟这样的乱象实在不该出现,不能让这些不良之人继续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破坏整个行业的形象啊。

在黑龙江五常,曾发生过一起令人痛心且愤怒的救护车坐地起价事件。一位女子的母亲,此前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在哈尔滨市的一家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告知家属老人时日无多了。女子想着母亲辛苦一生,最后的时光还是希望能在家里度过,于是在 2022 年 11 月 27 日晚上,女子的弟弟通过网络搜索,拨打了五常市人民医院尾数为 120 的座机电话,告知对方他们在哈尔滨市某肿瘤医院,需要一辆救护车将病重的母亲送回家。

电话拨通后不久,就有一位男子用手机联系了弟弟,当时对方告知的价格是从肿瘤医院到五常市 1600 元,因为他们家在五常市拉林镇,距离大约 55 公里,比到五常更近,所以对方说收费不会超过 1200 元。一家人想着只要能顺利把母亲接回家,这个价格也能接受,便同意了。

然而,当他们从哈尔滨市区的那家肿瘤医院上车时,救护车上的司机和医护人员并没有提及价格和收钱的事,车辆行驶到半路,随车的护士却突然告知需要交纳多种费用,合计竟要收费 4600 元。这突如其来的高额费用,让姐弟俩无法接受,当即表示不同意,姐姐还与司机等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时,那名中年男司机竟丧心病狂地说不给钱就拉回原地,随后救护车真的掉头往回走了。走了约两分钟后司机停车,当时四周黑黢黢的,一个人都没有,司机打开救护车后门,寒冷的空气瞬间涌入车内,司机还伸手拉拽躺在担架上奄奄一息的母亲,想要将他们几个人都赶下车。

在这孤立无援又焦急万分的情况下,家属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为了不让病重的母亲再受折腾,只能用手机微信支付了 3140 元钱,时间是 11 月 28 日凌晨 1 时 25 分。可令人心碎的是,司机把他们送回家后,母亲躺到床上大约两分钟,便与世长辞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辆救护车的车头和车尾均没有悬挂车牌,是一辆无合法经营手续的车。原来,是五常市人民医院 120 急救中心值机员王某介绍,由黑龙江峻博医疗救援公司经营者何某祥驾驶新购置的悬挂临时牌照的救护车,与其雇佣的随车护士王某睿一同转运病人。途中,王某睿以被褥费、针剂费、消毒费等各种名目提高价格,强迫被害人支付高额费用,何某祥则以返回出发地或半路停车的方式来强迫被害人付款。

这件事给家属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伤害,原本想让母亲安心在家度过最后的时光,却遭遇这样的坐地起价、威逼胁迫,老人在折腾中离世,家属们至今心绪难平。好在当地官方也很重视,纪委、公安、卫健等部门都在跟进处理,五常市公安局也发布通报,依法查处这起涉嫌强迫交易案件,三名涉案嫌疑人何某祥、王某睿、王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但这样的悲剧,实在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也警醒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转运行业的监管,绝不能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呀。

救护车本应是守护生命的 “绿色通道”,然而在现实中却屡屡出现诸如司机开车双手点烟、肆意加价等乱象,这背后反映出的救护车管理方面的漏洞不容小觑。

首先,黑救护车为何能轻易被联系上就是一大问题。在不少医院周边,黑救护车小卡片随处可见,甚至在病床床头、厕所、茶水间,乃至医护人员办公桌上都有它们的身影。这些黑救护车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医院内部人员,像护士、保安、护工,甚至 120 接线员等,让他们帮忙介绍转运病人的业务,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例如,有的接线员会给家属推荐黑救护车,起初承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等病人上车后就任由黑救护车经营者坐地起价。

那这些黑救护车又是从何而来呢?按照规定,私人是不可以经营承包 120 救护车营运的,救护车需要市医院综合调度,私人救护车无法正常上户、拿不到资质。但一些经营者通过挂靠的方式钻空子,找异地医院挂靠,长期脱离监管;还有的通过私下找车管部门运作,利用审核、审批环节的不严格,蒙混过关,让不具有医疗资质的个人和企业获得了急救车辆登记。

而且,目前对于救护车数量的配备标准在一些地方并未达标。早年武汉疫情爆发时,武汉市常住人口众多,但全市仅有 57 辆救护车,远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每 5 万人口配备一辆救护车的标准,更别说那些三线、四线城市了。正规救护车运力不足,给黑救护车提供了生存空间,它们便趁机混入市场,扰乱整个医疗转运秩序。

从管理角度来看,涉及救护车管理的部门众多,包括公安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执法局、医院、急救中心等等,这反而容易出现多头管理却又都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使得对救护车的监管存在诸多空白地带,让这些不良现象有了滋生的温床,严重危害着病患及家属的权益。

救护车司机等工作人员本应秉持着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把守护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可如今却出现把救护车当成敛财工具的现象,这凸显出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的现状。

就像在上述事件中,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双手点烟,置病人安危于不顾,还肆意加价,甚至喊出 “想续命就交钱” 这般冷漠无情的话,全然没了应有的职业操守。而这背后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一方面,医疗法制法规建设滞后,法律在这方面的供给不足,让极少数道德自律能力不强的医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有空子可钻,进而引发 “波纹” 效应,使得医疗转运行业中乱象丛生。

另一方面,国家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医务人员待遇偏低。政府经费拨付不足,医疗机构面临财政压力,医务人员渴望改善待遇,而又要尽量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这就导致部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乱收费等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并且,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少数医务人员错误地将市场经济原则完全引入到卫生事业领域,把医疗活动视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忘记了医疗服务事业的公益性以及人道主义精神。

同时,道德评价尺度出现多重标准,部分医务人员以所属医院的经济利益作为道德评价标准,忽略了自身肩负的救死扶伤责任。再加上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滑坡,对恪尽职守的正面典型褒扬不够,对医疗腐败现象惩处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利于责任意识培育的环境和氛围。

这种唯利是图的风气如果继续蔓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它不仅会让病患及家属遭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如有的病人家属在面对黑救护车的要挟时,无奈交钱,最后亲人还没能得到妥善救治而离世,给家属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还会破坏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加剧医患矛盾,让人们对医疗转运服务失去信任,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导致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救护车时都充满担忧和顾虑,影响正常的医疗救治秩序。

此事件一经曝光,便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愤慨和谴责。许多网友直言,救护车作为关乎生命安危的特殊车辆,司机竟做出双手点烟这般罔顾病人生命安全的行为,实在是不可原谅,而随意加价、喊出 “想续命就交钱” 这种趁火打劫式的话语,更是突破了道德底线,把病人家属的焦急无助当作敛财的机会,简直毫无良知。

大家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必须严查、一查到底,深挖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勾结等情况。有的网友评论道:“救护车本应是争分夺秒的‘生命通道’,却被这样的人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相关部门要是不彻查,以后类似的乱象只会越来越多,受苦的还是广大病患及家属啊!” 还有网友表示:“希望能揪出背后的利益链条,看看还有哪些人在纵容、参与这样恶劣的行为,绝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要还医疗转运行业一个干净、公正的环境。” 从网友们的这些话语中,能深切感受到大众对事件公正处理的期待以及对这类乱象整治的急切心情,毕竟谁都不想自己或身边的亲人在需要救护车救助时遭遇这样的糟心事。

事件发生后,涉事医院、公安、卫健等多部门都迅速做出了回应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涉事医院方面表示,医院配备的救护车数量难以完全满足需求,所以出现了一些灰色地带,让部分私人救护车有了可乘之机,伪装成医院的救护车揽活,对于此次涉事的黑救护车,医院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公安部门在接到报警及相关反映后高度重视,已对该事件进行记录,并着手开展调查工作,积极向交警部门及卫生部门等协同反映情况,力求全面掌握事件全貌,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而卫健部门此前也表示,对于社会私人救护车的相关问题管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不过针对此次乱象,依旧在尽力梳理相关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违规违法之处。

据了解,目前涉事的接线员已被辞退,涉事司机等相关人员也已被依法控制,整个案件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查当中。相关部门的这些举措彰显了对这类恶劣事件的重视程度以及处理的决心,也让广大民众看到了整治医疗转运行业乱象的希望,相信后续会给大众一个公正合理的处理结果,给医疗转运行业敲响一记警钟,避免类似乱象再次发生。

救护车乱象频发,严重损害了病患及家属的权益,也抹黑了整个医疗转运行业的形象。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乱象再次发生,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源头把控是重中之重。

首先,在救护车资质审核方面需严格把关。相关部门应当明确规定救护车的准入标准,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救护车,还是私人运营的救护车,都要对其车辆的医疗配备、驾驶员资质、医护人员资质等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审核。比如,救护车必须配备齐全且合格的急救设备,像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瓶等,驾驶员要具备相应的驾驶经验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医护人员要持有合法的执业证书且熟悉院前急救流程等。只有各方面都达标的救护车,才能准许投入运营,从源头上筛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 “黑救护车”。

其次,规范救护车的出车及收费流程也迫在眉睫。对于出车流程,要建立统一的调度平台,当有转运需求时,由平台根据病患情况、地理位置等合理分配救护车,避免出现私下揽活、随意出车的情况。在收费方面,制定清晰明确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公示,明确哪些费用是包含在基础转运费内的,哪些是额外的医疗服务费用等,杜绝中途随意加价的乱象。例如,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病患病情的轻重等因素来制定阶梯式收费标准,让收费变得透明、可预期。

再者,加强对私人救护车的管理力度。私人救护车如今在市场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也是乱象的 “重灾区”。相关部门要对私人救护车进行登记备案,掌握其运营情况,定期开展检查,查看车辆是否合规、人员是否专业、收费是否合理等。对于那些挂靠经营、非法营运的私人救护车,要坚决予以取缔,切断背后的利益链条,让私人救护车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营。

通过以上这些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源头把控的举措,全方位保障救护车行业的规范有序,守护好病患及家属的基本权益,让救护车真正成为值得信赖的 “生命通道”。

救护车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病患能否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关乎整个医疗救护行业的形象和公信力。所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行业素养,是避免类似令人寒心事件再度上演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要加强对救护车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课程,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优秀模范等进行授课,讲解医疗救护工作的重要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等内容。例如,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救护车驾驶员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开车,更是在与时间赛跑,守护每一位病患的生命安全;医护人员则要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不能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违背职业道德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坚守职业道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将职业道德纳入考核范畴,不仅仅考核业务能力,还要考核职业操守、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于考核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正面典型,激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要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吊销从业资格等相应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也不可或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内部宣传、文化建设等方式,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每一位救护车工作人员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重拾那份对生命敬畏、对职业尊重的初心,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