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个饱,初四接神闹,初五破五到。”嘿,老话说得好,这正月里每天都有不同的门道,眼瞅着到了初五,可得多留个心眼儿,有些事儿犯了忌讳,心里总归是膈应,虽说咱不迷信,可这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多多少少都藏着些生活的智慧,跟着做,准没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2eaed5e049c6e46b6dd5e283a82ca6f.jpg)
先说这“1 不扫”,正月初五可是财神爷的生日,在这一天啊,传统习俗里讲究不能往外扫地。为啥呢?这里头有个小故事。传说财神爷这天要下凡来给大伙送财气,你要是一个劲儿地往外扫,那不就把财气都扫出门了嘛!过去的老人们可把这事儿看得极重,大清早起来,一家老小都得互相提醒,扫帚乖乖靠墙角待着,地上落了点碎屑、瓜子壳啥的,权当是“留财”。哪怕屋里看着有点乱糟糟,心里也美,就盼着财神爷多赏点金银财宝,让新的一年钱包鼓鼓,日子过得富足安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f9fa9142b56a23182023390acfbfe77.jpg)
再讲讲“2 不晚”,这头一个“不晚”是迎财神不能晚。天还没擦亮,街头巷尾就有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为啥赶早?那是人们都争着抢着第一个把财神爷迎进自家门。就好比一场赛跑,谁积极,财神爷就先光顾谁家。有些做生意的,更是半夜就爬起来,净手焚香,在门口摆上供品,有鲜美的水果、寓意“甜甜蜜蜜”的糖,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形似元宝,专门用来讨好财神爷,求个财源广进,买卖兴隆。这第二个“不晚”啊,是开市不能晚。过去过年,店铺都关得早,歇业好一阵子,到了初五就得开门迎四方来客,要是开门晚了,同行都热热闹闹开张大吉,自家冷清清的,可不就落了下风?这一年的生意运势,说不定就从这开门早晚开了个头,所以掌柜的、伙计们初五一大早就得到店里,擦柜台、摆货品,精气神儿十足地迎接新商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e334b010282872da4c03ff6729f854.jpg)
还有“3 要吃”,这第一样必吃的就是饺子。刚也说了,饺子像元宝,初五吃饺子,那是把“财”吃进肚里,稳稳当当。一家人围坐一块儿,剁馅、包饺子,热热闹闹的,边包还边念叨几句吉祥话,什么“饺子下锅翻两翻,金银满仓翻几番”,包进去的不仅是肉馅蔬菜,更是对好日子的期盼。第二样是吃路路通,这路路通其实就是莲藕,莲藕里头一节连着一节,中空多孔,寓意着这新的一年,不管是出门远行求学问,还是在外打拼跑买卖,都能四通八达,事事顺遂,没有阻碍。清炒一盘莲藕,吃在嘴里,脆生生的,心里对未来的路也敞亮了。第三样得尝尝鲤鱼,“鲤”跟“利”同音,吃鱼讨个“吉利”,而且鲤鱼爱逆流而上,多有冲劲啊,也盼着家里人都有这股子劲头,面对困难不退缩,学业、事业都能跃龙门,步步高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fe0d0d81eec41a7b18c0df44bc4985.jpg)
虽说时代变了,现在好多人都住高楼大厦,不让放鞭炮迎财神了,年轻人忙忙碌碌,也不一定有时间起大早包饺子、备供品,但这正月初五的习俗,说到底,承载的是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这些老讲究记在心里,热热乎乎过个年,再带着这份祈愿奔向新一年的山海,多好!哪怕就照着做个一两样,也算是给平淡日子添了几分仪式感,让新岁开篇就满是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