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一架无人机又被击落了。这次行动,有点类似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行动。
3月14号,美方称,一架美方空军的MQ-9“死神”无人机,在黑海国际空域飞行时,遭到俄罗斯2架苏27战机的拦截,并被其中1架袭击。苏27战机击中了该无人机的螺旋桨,并导致无人机坠毁。
而俄罗斯国防部则称,当日,一架美方的MQ-9无人机,在黑海空域向俄罗斯国家边界飞行。在飞行中,该无人机关闭了应答器,并侵入了克里米亚附近俄罗斯为特别军事行动而划定的区域。为查明入侵飞行器身份,俄执勤战机升空。上午9时30分,该无人机由于大幅度机动导致失控,逐渐失去高度并坠毁。在此过程中,俄战机未使用武器,未与无人机接触,并安全返回机场。
而美方则指责称,在相撞前,俄苏27战机多次试图拦截美方无人机,并在无人机前上方释放航空燃油;俄军行为是粗暴的,不安全和不专业的。
从双方说法看,此事的起因是美方无人机挑衅——故意关闭应答器,并侵入俄罗斯划定的军事行动空域,这就是要测试俄罗斯反应的。俄罗斯也不客气,或许是在警告无效后(因为应答器关闭了),直接用航空燃油对无人机“浇脸”,是否切割了无人机的螺旋桨未知,但最终导致了该无人机的坠毁。对此,美方除了抗议,别无他法。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航空燃油“浇脸”的拦截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历史上美苏飞行员在拦截对方舰艇时,曾经将航空燃油浇到对方舰艇上,然后迫使对方舰艇停机或者撤离。而我方歼16飞行员,在拦截澳大利亚P-8A反潜巡逻机时,按照澳方抗议的说法,也曾将一捆“箔条”扔到澳方P-8A的发动机里。
我们平时在谈到中方拦截美方军机、舰艇挑衅、入侵时,不少人总是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建议忍耐,要么就是要求直接开火;而有一些人,则因为担心开火造成的风险,从而建议忍耐。这其实是对拦截流程的不了解。
对于拦截,在国际上,有许多通用的、不断升级的手段,比如喊话警告,伴飞、伴航,机动威慑、拦截航线,发射干扰弹威慑等,这都是安全的、专业的。对方实在不听,还有一些更严厉的手段,比如撞击、火控警告等。而彪悍的苏联/俄罗斯飞行员,有时则会出现超低空飞越对方舰艇上空、航空燃油浇脸,甚至直接在舰艇航线前方扔多枚炸弹的举动。
所以,对于美方的挑衅,拦截是有很多种、不同程度的手段的。对于澳大利亚,我们能做到撒箔条,美方挑衅、迫近,甚至侵入次数远大于澳方,但对于美方,我们往往是警告驱离,这恐怕是因为澳大利亚比较弱,而美方比较强,我们选择尽量避免冲突的原因。而一旦我方对美方做出严厉的动作,又容易被美方说我们的动作不安全、不专业。基本上,这就是一个敢不敢、愿不愿的事情。
作者:晨曦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