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孟浩然其人/本诗创作背景/原诗/注释及释义
中国诗歌与茶诗中国诗歌已有数千年历史。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和艺术基础,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诗人。
茶诗,即以“茶”为题材的诗歌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流传至今的古茶诗多达3000多首。有记载的最早茶诗当属西晋文学家、官员孙楚(约218-293)的《出歌》,距今约一千七百年。茶诗创作在唐宋两朝达到顶峰,白居易、苏轼等名篇佳作流传不衰。
白居易 画像
孟浩然其人孟浩然(公元689-740年),盛唐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开山者。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年轻时曾隐居鹿门山。38岁时结识小12岁的李白,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为传诵;40岁时结识了小4岁的王维,并成为一生挚友。孟浩然40岁时才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憾未中第,后在京城两谋仕途亦无所获。在短暂担任大唐名臣张九龄幕僚后,归隐终身。后人将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全唐诗》存其诗265首,其中茶诗1首,即《清明即事》。
孟浩然 画像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名篇《春晓》(“春眠不觉晓”)、《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等。李白《赠孟浩然》赞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解闷十二首》亦有“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之佳赞。
本诗创作背景本诗《清明即事》创作时间并无明论。但从“空堂坐相忆”一句,可见创作本诗时孟浩然并不在京城(“帝里”)。孟曾在公元728年(40岁)和公元734年(46岁)两次入京求仕未果。故,本诗当为离京后所作。从本诗在《全唐诗》孟浩然诗作的顺序看,似应写于其第一次赴京求仕一无所获、归乡之后的清明时节。诗人忆起京城车马嘈杂的清明景象,虽内心空寥,但也有所期待之意。
孟浩然 造像
《清明即事》仅见于《全唐诗》,后人以此认为并非孟浩然之作。也有人以孟诗中除此之外并未出现过其他饮茶诗句而质疑。青牛君认为,孟浩然喜欢饮酒,其去世也与饮酒有关,多篇诗作中不乏饮酒欢娱之句。然,本诗即是写清明,自然不能饮酒作乐,故“酌茗聊代醉”。又从《全唐诗》排序看,本诗孟诗第57首,与第58首《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中的“何时重见长安道。”颇有呼应。所以,青牛君认为本诗应为孟浩然所作。
原诗《清明即事》
孟浩然(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1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2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3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4
孟浩然(来自网络)
注释及释义1.帝里:帝王居处,此处指皇城长安。重清明:唐代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本句大意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个大节日,每至此时,京都总是笼罩着忧愁和思念。
2.上路:大路。合:交织。翠:指青绿色。本句大意是:清明节这一天,大路上车马声交织嘈杂,而东城郊外路两边的杨柳已是枝头青绿。
3.本句大意是:田野中花开花落,芳草生长,黄莺飞蝴蝶舞,追逐嬉戏。
4.酌茗:饮茶。本句大意是:如今我独坐空堂,回忆着皇城清明时节的种种,黯然神伤,惟有饮茶聊以自慰吧。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清明安康,人生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