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刚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周刚 江苏省人,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1962年加入外交部;1970年至1984年,先后任中国驻印度使馆三秘、驻孟加拉国使馆二秘,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处长;1984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1988年至2001年,先后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印度大使。
全力营救被绑架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
进入21世纪,国人对中国驻外大使馆和总领事馆的领事保护业务越来越熟悉。随着数千万中国人走出国门和上万个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保护在海外中国公民和中国法人的利益和安全,成为中国驻外使领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公民在国外遭到天灾人祸,中国最高领导人会在第一时间作出指示,中国有关驻外使领馆会立即启动营救方案,中国的广大老百姓会跟踪关注自己同胞的生死存亡,这种“外交为民”的理念和实践已成为今日外交的常规。
20年前,当我在巴基斯坦工作时,遇到中国公民遭遇绑架、车祸等突发事件,领事保护业务还没有机制化。当时巴基斯坦的治安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由于阿富汗战乱的影响,巴基斯坦边境部落地区同中央的利益摩擦,中国在巴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也存在隐患。
下面,讲讲我组织领导营救中国企业在巴员工的几次经历:
1
1991年10月10日晚上,我和邓俊秉去机场迎接巴基斯坦总统访问沙特阿拉伯归来。刚回到使馆,就接到巴外秘打来的紧急电话:“中国在卡拉奇的一位姓张的专家被匪徒绑架,有关情况尚待了解。”
我立即和卡拉奇总领馆联系,请他们尽快了解情况。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第二天凌晨,巴外秘即打电话告我,被抓中国专家已经获释,这使我和总领馆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2
1993年9月,中地公司在巴工作的王庆平和郑洪保被绑架。9月22日,我拜会看守政府外长阿卜杜勒·萨达尔,请巴方采取措施解救二人。
由于巴进行大选,营救工作进展缓慢。其后,在1993年11月,1994年3月、4月和5月,我先后约见巴外秘,敦促巴方加大营救力度。经多方努力,王、郑二人不久获释。
5月下旬,我患急性传染性肝炎,回国治疗并休养,8月出院。8月19日,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地公司为王、郑二同志安全回国举行的招待会,当面向他们祝贺和慰问。这次营救时间很长,王、郑二同志倍受折磨,反映了绑架事件的复杂和营救工作的艰难。
3
1992年10月发生的绑架事件却复杂曲折得多,而且带有很大的戏剧性。
1
灾难从天而降
10月19日午夜,我和夫人邓俊秉在国内接待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问后,乘中国民航回到伊斯兰堡。使馆临时代办一见面就紧张地告诉我,在俾路支斯坦省山达克铜金矿工作的6名中国专家被不明身份的人绑架,详情正在查询。
俾路支斯坦省山达克铜金矿
经连夜向负责同该矿合作的中国冶金公司负责人和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了解,事件发生的情况是:山达克铜金矿项目副经理张丰学,工程技术人员王承觉、王喜玲(女)、张玉华(女)、史国泰和陈喆一行六人,于19日晨7时乘吉普车离开工地赴俾路支斯坦省会奎塔公干,巴武装警察乘车在后警卫。
下午2时,行至帕达克时,在一前后无人的拐弯处,被尾随在后的一部卡车赶超。车上跳下武装人员,持枪命令张丰学等六人下车,换乘他们的卡车后,绝尘而去。巴警车抵达拐弯处时已不见中国专家踪影。据巴矿业发展公司告知,他们已将此事报告俾路支斯坦省长,巴当地驻军已开始全力追踪搜索。
这一夜,我和使馆的主管领导难以入睡。
2
紧急大营救
祖国亲人在国外遭到绑架牵动万人心,国内外的大营救工作开始了。北京的外交部是指挥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是前线。另外,还有驻卡拉奇总领事馆和驻阿富汗大使馆从旁协助。
20日上午,我紧急约见巴外秘夏利亚尔。外秘主动表示:巴基斯坦政府获悉这一不幸事件后深表关切,巴中央政府、俾路支斯坦省政府、巴军方正全力以赴。巴方注意不采取过激行动,以免绑架分子铤而走险,威胁人质的安全。
据俾路支斯坦省首席部长告,绑架者及6名中国人已于19日下午经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口岸阿纳姆波斯坦,进入阿富汗坎大哈省。
我表示,从北京一抵伊斯兰堡即得此不幸消息,现我奉命告诉阁下:中方对中国公司员工安全十分关注,希巴方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使中国6名员工早日获释。当前最重要的是安全,特别是两位女士的人身安全。
我要求巴方对山达克项目工地中方人员往返工地和卡拉奇、奎塔、拉合尔采购生产和生活物资,提供旅途安全保障。
外秘表示:巴方正在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营救中国朋友,并增派警力保护工地的中国员工的安全。他还告,巴基斯坦政府还要求阿富汗政府和坎大哈省当局合作营救。
当天下午,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陈子斌约见巴内政秘书西帕拉,商谈营救事宜。
22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张成礼紧急约见阿富汗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苏哈尼亚尔,表示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员工家属极为焦虑,请阿方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营救,寻找人质下落,保证其安全并早日获释。代办表示阿方将尽力协助寻找。
3
谢里夫总理亲自关心营救工作
事发第二天,巴政府派奎塔地区专员和山达克矿负责人率领50名武警。分乘8辆汽车,沿路搜寻线索,追踪绑架者,并于当日进入阿富汗境内。
22日下午,我会见巴内政部长舒贾特·侯赛因。部长表示:两小时前,谢里夫总理同他讨论了此事。总理深感不安,指示内政部采取一切可能措施营救。内政部打破常规,越过省政府直接处理此事。
1993年5月30日,作者夫妇同谢里夫总理夫妇在一起。(图源:《出使友邻十三载》)
23日晚7时,侯赛因部长打电话告诉我,6名员工现在巴阿边境一阿富汗部落手中,巴方已派人同其进行谈判,绑架方提出了一些释放条件。巴方要求首先放人,对对方提出的条件将给予同情性考虑。为了确保中国人员不受伤害,巴方采取了特殊措施。
一个小时之后,夏利亚尔外秘给我打电话称,经过核实,六人现在阿富汗境内,系被卡来布扎伊部落绑架,这一事件同边境两边的部落矛盾有关。巴方已同阿富汗政府联系,拟派准军事部队到阿富汗境内营救。外秘强调,谢里夫总理非常关心此事,当务之急是保证人质的安全。
25日,巴外长坎久和外秘、总理顾问罗伊达德·汗、科技部长苏姆罗先后告我,谢里夫总理召开内阁会议,专门讨论营救一事。总理十分不安,指示派内政部秘书前往俾路支斯坦省会奎塔协调营救工作。
26日,谢里夫总理在为美国大使饯行的午宴上,同我专门交谈了10分钟。他对6名中国员工被绑架事深表不安和歉意。他说,巴政府正在采取一切措施进行营救,已派内政部秘书去奎塔,事情已有进展。他强调,巴政府处理此事的首要考虑是中国人员的安全,不使他们受到任何伤害。他说:“请大使放心,相信事件可于近日解决,一有好消息即告阁下。”
我对谢里夫总理的亲自关心和巴政府采取的营救措施表示感谢。
27日中午,内政部长打电话告诉我:根据谢里夫总理的指示,巴有关机构和边防部队已加强警戒,搜捕罪犯。部长强调,巴决不允许第三者阻碍中国朋友对巴援助的图谋得逞。他说:“已成立一个由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中央和地方政府、部落会议代表组成的协调委员会。巴方已派人赴阿,28日将同绑架者所在的部落谈判。”
4
阿富汗政府的积极协助
21日,即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巴内政部秘书会见正在巴访问的阿富汗国务部长,通报了有关情况,请阿部长亲自过问,使人质早日获释。阿部长表示愿尽力帮助。
22日,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临时代办张敏约见阿外交部副部长卡尔扎伊,请阿方协助寻找6名中国员工的下落。副外长告,巴方已向阿方通报,此事为阿西南部的一个名叫叶海亚·努里的军阀所为,人质已被劫持到赫尔曼德省和法拉省一带。
26日下午,巴情报局打电话给我称,阿富汗有关部门请巴方转交中国6名员工24日签名的一张便条。便条上的英文内容是:“我们在这里,我们很好,他们给我们食物、水以及我们日常所需的其他东西。他们对我们照顾很好。我们希望巴基斯坦政府对于他们的要求尽快给予很好的答复。”
我收到巴方送来的便条后,立即用中国大使馆的信纸答复六位同胞,表示祖国人民和大使馆十分关心他们的安危,正同巴政府一道积极营救他们。请他们保重身体,相信不久他们一定能平安归来。接着,我请巴情报局将大使馆的复信尽快转交中国6名员工。
29日,阿富汗副外长卡尔扎伊告张敏临时代办,他今晨同他的父亲(坎大哈省圣战委员会领导人阿卜杜·哈克·卡尔扎伊)通电话时了解到,6名中国人现在坎大哈省的沙漠地带,全部安然无恙,请中方放心。
巴基斯坦人绑架了中国人,并将其交给同部落的阿富汗人,巴、阿当局正在同有关部落谈判。卡说,中国是阿富汗的伟大朋友,阿方将尽全力救人。在6名员工获救后,巴外秘告我,在营救过程中,阿富汗游击队盖拉尼派起了积极作用。盖拉尼的儿子曾专门为营救事回阿富汗做有关方面的工作。
在营救的全过程中,阿富汗政府予以积极配合,阿驻巴大使馆派外交官三次去坎大哈省,同绑架方进行了四次谈判。
5
巴基斯坦各界人士的关心
几天来,巴基斯坦报纸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被绑架事用“令人震惊” “不能容忍”的大标题做了大量报道,表达了对营救中国朋友的关心。报道强调山达克铜金矿项目对巴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政府加强对中国专家的安全保护措施。
1995年3月19日贝·布托总理会见作者并为他饯行。(图源:《出使友邻十三载》)
21日,巴反对党领袖、前总理贝·布托发表声明,对中国员工被绑架表示严重关切,要求政府立即采取营救行动。
25日,贝·布托还派巴人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见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张真瑞,并转达关心和问候。
在各种外交场合,巴各界朋友纷纷向我和邓俊秉以及大使馆外交官表示关切。巴朝野上下的努力在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6
平安归来
10月30日晚7时30分,巴三军情报局长贾维德·纳西尔打电话向我报喜,他说6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已安全返回巴领土。接着,巴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发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安全获释的消息。
晚10时,夏利亚尔外秘打来电话说,中国6名员工已回到巴基斯坦的古力斯坦镇,他们平安无事、身体健康,将在体检后去奎塔。
我表示很高兴听到这一特大喜讯,衷心感谢谢里夫总理的亲自关心,巴政府、外交部和内政部、军方以及俾路支斯坦省的大力营救。
中国大使馆立即将这一喜讯报告国内,并请转告六位同志的家人,同时通报卡拉奇总领馆和山达克项目驻奎塔办事处。
31日,俾路支斯坦省督和巴内政部秘书会见经过体检后身体状况良好的6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当晚,省首席部长设家宴为六人压惊洗尘。
11月1日,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陈子斌飞抵奎塔,代表中国政府、中国大使和大使馆看望平安归来的六位同志,对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在座谈会上,六位饱受惊吓的同志对党和政府以及中国大使馆和总领事馆的通力营救,表达了衷心感谢之情。他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以不辜负祖国亲人的关心和期望。
7
专家归来话历险
六位遇险同胞在休息之后,向使馆、总领馆和中冶公司办事处领导介绍了历险的前前后后。
下面,请读者读一读他们讲述的真实故事:
10月19日下午,在俾路支斯坦省的帕达克荒郊野外无人之处,当我们乘坐的吉普车被突然赶超的武装人员用枪逼迫改换车辆时,我们意识到被绑架了。
在汽车上,大家镇静下来,思考应对之策。我们在枪口下虽然不能说话,但可以用眼神交流。我们决定把随身携带的纸张撕成碎片,每隔一段时间就向车后抛弃一些,以便巴方营救人员可以循迹追踪。这一招后来真起了作用。
进入阿富汗境内后,武装分子每天都改换宿营地。我们采取低姿态,不对抗,不暴露身份,对武装分子提出的要求表现合作的态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过了一段时间,双方相处已熟,可以用英文简单交流。对方的头目会讲英文。他表示,他们知道中国,中国好,是阿富汗的朋友,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此前,他们曾给巴政府写信,要求释放被关押的亲属。遭到拒绝后,他们又给山达克项目的业主写匿名信,扬言要绑架人质。事先进行了充分准备,选择了下手地点和行车路线,希望借此向巴政府施加压力,交换被关押的亲属。
在被看管的11天中,武装分子对我们基本上以礼相待,未加虐待,也不蒙面,可以自由交谈。他们尊重妇女,就宿时男女分开。得知张玉华患感冒后,还想办法弄了一些药。在沙漠地带的凹处,我们能自由活动,对方不放岗哨。
过了两天,小头目同我们称兄道弟。他问我们男同志会不会打枪。尽管我们中有人当过兵,却假称不会,端起枪来不知如何瞄准。小头目一见哈哈大笑,主动教我们使用方法。平时吃饭虽然简单,但有“馕”(烤的厚面饼)、有菜,有时还杀鸡宰羊,买水果改善生活。
十来天中虽然受了些惊吓、风餐露宿,但未受大苦。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政府大力相救,从绑架者对我们的态度来看,我们深深感到祖国的强大,巴阿人民对中国的友好。这是我们永生难忘的奇特历险经历。
8
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政府致谢
10月31日晚,我和邓俊秉宴请陪同谢里夫总理访华归来的巴外交国务部长坎久,请他转达对谢里夫总理、巴外交部、内政部,以及有关地方当局和部门为营救中国公司员工所做的艰巨努力的衷心谢意。
1995年3月22日, 巴基斯坦总统萊加利向周刚大使授Hilal-i-Pakistan勋章。(图源:中国经济网)
11月3日,我往见巴外秘夏利亚尔,按我外交部指示,代表中国政府对巴基斯坦政府在短期内使中国公司6名员工全部安全获释,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谢里夫总理的关心,感谢巴外交部等各有关部门和朋友富有成果的努力。外秘说,这是巴方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一谢,巴方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确保中国员工不受任何伤害的对策。
与此同时,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临时代办张敏往见阿副外长卡尔扎伊,对阿富汗政府、盖拉尼外长和卡本人以及其他相助的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 END -
出处 | 《出使友邻十三载》(出版于2019年3月)
作者 | 周刚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