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已经借了5次钱没还,又来借,但父亲的做法实在意外

一才写故事 2025-02-18 17:23:37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时刻会让我们对亲情有着全新的认识。

这个故事,要从那个飘着雪的除夕夜说起...

01

夜色渐浓,年味愈发浓郁。我和父亲李建国正在客厅里贴春联,母亲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

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饭菜的香气。母亲炒菜的声音和油烟机的嗡嗡声从厨房传来,让这个除夕夜充满了烟火气。

"小军,把那副对联拿过来。"父亲一边调墨一边说。我递过对联,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父亲今年五十出头,两鬓已经开始发白,但精神矍铄,写起字来依然笔力遒劲。

正当父亲举着毛笔准备下笔时,"咚咚咚——"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断了我们的忙碌。

"谁啊,这大除夕的?"母亲从厨房探出头来问道。

父亲放下手中的毛笔,用毛巾擦了擦手,快步走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大伯李建民,他穿着略显褪色的深蓝色羽绒服,围着一条灰色的围巾,脸被冻得通红,搓着手跺着脚,脸上带着些许尴尬的笑容。

"建国啊,我......"大伯搓着手,眼神闪烁,欲言又止。肩膀上落着几片雪花,显然是在门外踌躇了好一会儿。

不等他说完,父亲就热情地把他让进了屋:"大哥,快进来坐,外面冷。阿芳,给你大哥倒杯热茶。"

母亲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活计去烧水。我看着这熟悉的一幕,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去年夏天,大伯来借钱是第五次了,那次说是给表妹妍妍补课费,加起来借了将近八万块,至今一分钱都没还过。现在又来,难道是想借第六次?

大伯搓着冻僵的手,坐在沙发上显得局促不安。他的目光在屋子里游移,看到墙上贴了一半的春联,勉强找到了话题:"建国,你这字还是这么好看。"

父亲笑着摆摆手:"哪里哪里,就是随便写写。大哥,你这么晚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果然,大伯坐立难安,支支吾吾地开了口:"建国,那个......你看,过年了,家里......"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手指不停地绞着围巾的流苏。

02

"大哥,你要多少?"父亲打断了大伯的话,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谈论今天的天气。

"两万块......"大伯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妍妍上大学要交学费,家里又......"

"行,我这就给你取。"父亲说着就站起身来,朝卧室走去。我看到母亲在厨房门口欲言又止,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我惊讶地看着父亲的背影,想拦住他,却被他用眼神示意不要说话。大伯坐在沙发上,神情愧疚地低着头,手里的茶杯都没动一下。

父亲很快拿着钱回来,直接递给了大伯:"大哥,拿着。"钱是新的,整整齐齐,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

"建国,这次我一定尽快还,真的,我......"大伯接过钱,声音有些哽咽。

"大哥,别说这些,你先把家里的事处理好。要不要留下来吃个年夜饭?"父亲又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大伯摇摇头,快速地把钱揣进怀里:"不了不了,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建国,真是谢谢你了。"他站起身,脚步匆匆地往门口走。

父亲送他到门口,还特意嘱咐:"大哥,路上小心点,下雪天路滑。"

看着大门关上,我再也忍不住了:"爸,你怎么又借给大伯钱?他之前借的五次都没还,这次你连问都不问就给了两万,这......"

"小军,"父亲打断我的话,依旧是那副平静的表情,"你觉得大伯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一下。在我的印象中,大伯为人倒是老实,待人也和气,就是这借钱不还的习惯让人不敢恭维。小时候他还经常给我买零食,逢年过节也没少给我红包。

03

"爸,我知道大伯人不坏,但是这样下去,咱们家的钱都要让他借光了。您看他这次又说尽快还,上次不也是这么说的吗?"

父亲摆摆手,示意我不要说下去。他拿起毛笔,在砚台里蘸了蘸墨,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脸上浮现出一丝若有所思的微笑:"等会儿告诉你。"

"什么叫等会儿告诉我?"我急了,心里的疑惑更甚,"难道大伯借钱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父亲只是神秘地笑了笑,继续贴他的春联。这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父亲平时做事虽然稳重,但从不会故弄玄虚。今天这反常的表现,让我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坐在沙发上,满脑子都是疑问:为什么父亲对大伯借钱这事这么宽容?为什么每次大伯来借钱,父亲连考虑都不考虑就借?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父亲现在又卖起了关子?

"小军,来帮我炒个菜!"厨房传来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虽然心里还惦记着这件事,但还是乖乖地去了厨房。

透过厨房的窗户,我看到父亲站在客厅中央,望着墙上那张全家福,目光柔和,脸上的表情既温暖又复杂。

"小军,把这盘菜端出去。"母亲递给我一盘刚炒好的红烧肉。香味扑鼻而来,但我的心思还在父亲身上。

当我端着菜回到客厅时,父亲已经坐在沙发上,手里摆弄着一个旧钱包。那是他用了十多年的老物件,褪色的皮革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爸,您刚才说要告诉我什么?"我把菜放在桌上,迫不及待地问道。

父亲轻轻叹了口气,从钱包里抽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一所学校门口。

"你大伯的事情说来话长。"父亲的语气变得柔和,"那时候我刚高中毕业,家里穷,根本供不起我上大学。"

我在父亲身边坐下,看着他轻轻摩挲着那张老照片。

04

"那年我考上了师专,学费是两千块。"父亲继续说道,"对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代,对我们家来说可是天文数字。"

"那后来呢?"我追问道。

"后来啊......"父亲的目光变得深远,"是你大伯救了我。那时候他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工资不高,可他愣是把自己的积蓄都掏了出来,还找人借了钱,凑够了我的学费。"

听到这里,我有些吃惊。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你大伯说,'建国,你比我聪明,一定要念完书。'就这样,他每个月省吃俭用,操持着我的生活费。"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那三年,他给我的不仅是钱,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默默听着,心里泛起一阵涟漪。父亲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似乎在平复情绪。

"可是爸,这和现在的事......"我刚想问,父亲却突然换了一种更加沉重的语气。

"其实,关于你大伯,还有一件事......"父亲的表情变得凝重,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欲言又止,仿佛在犹豫要不要说出口。

"你大伯这些年,其实一直在照顾咱们老家的父母。"父亲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你奶奶生病那会儿,是你大伯没日没夜的地照顾。那时候我在城里工作走不开,他一个人又是找医生,又是买药,还要照顾你爷爷的起居。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父母熬粥,晚上睡得比鸡还晚。"

我听着父亲的话,心里突然有些酸楚。确实,这些年来大伯一直留在老家,默默承担着照顾老人的责任。

而我们在城里工作生活,只能逢年过节回去看看。想起每次回老家,奶奶总是夸大伯孝顺,说要不是有他在身边,她和爷爷的晚年生活根本无法想象。

"你大伯从来没跟别人提起过这些事。"父亲的眼睛湿润了,"他总说自己是长子,照顾父母是应该的。这些年,他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了父母身上,孩子的教育费用就显得紧张了。你知道吗,去年你奶奶住院那次,医药费就花了四万多。"

05

父亲从茶几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一沓医院的单据,那些发黄的纸张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

我看着这些单据,想起了之前对大伯的种种不满和偏见。那些借钱不还的怨气,在父亲的讲述中慢慢消散。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大伯总是难以还清欠款——他的肩上扛着太多责任,却从不抱怨。

"记得你小时候生病,发高烧住院那次吗?"父亲突然问道,"那是你四岁的时候,大半夜烧到39度8,我和你妈吓坏了。"

我摇摇头,那时候我太小,已经记不清了。但母亲常常提起那次经历,说是我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次。

"那时候正好是月底,家里手头紧。是你大伯连夜赶来,把他攒的钱都拿来给你看病。"父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建国,孩子要紧,钱的事别担心。'那天晚上,他在医院陪了一整夜,就坐在走廊的椅子上,连眼都没合一下。"

听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湿润了。记忆中那个总是笑呵呵给我买零食的大伯,原来一直都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每次生病,大伯都会骑着自行车来看我,口袋里总是装着我爱吃的糖果。

"其实你大伯这个人,就是死要面子。"父亲继续说道,"他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让别人看出来。你知道吗,前年妍妍上大学那会儿,他晚上偷偷去工地搬砖,就为了多挣点钱。"

父亲说着,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不是要照顾父母,你大伯也许早就出去闯荡了。他年轻时候可是有理想的人,总说要去大城市发展。现在倒好,为了这个家,把自己困在了老家。"

06

两年后的春节,我们全家正在准备年夜饭,院子里飘着淡淡的炊烟。大雪初霁,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地上的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时,大伯又来了。

不同于往年的局促,这次他的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笑容,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大红包。

"建国,这是我欠你的钱。"大伯的声音很坚定,"这两年妍妍工作了,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我也找到了一份零工,总算能把这些年的债还上了。这里面是十万块,连本带利都算进去了。"

父亲连忙摆手:"大哥,这些都是家里人的事,不用这么客气。再说了,这利息是从哪来的?咱们之间说这些做什么。"

"不,这钱我必须还。"大伯坚持道,红着眼圈,"你帮了我这么多,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现在总算能还清了,心里也踏实了。建国,这些年真是难为你了。"

父亲接过红包,眼中闪着泪光:"大哥,你要知道,我永远记得当年你是怎么供我上学的。这些年你照顾爸妈,我心里一直愧疚。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们是兄弟啊。"说着,他把红包又塞回大伯手里,"收着吧,给妍妍买点好东西。"

大伯紧紧握住红包,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两兄弟相对而立,谁都说不出话来。母亲在一旁抹着眼泪,我也感觉鼻子发酸。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亲情。那不是借条上的数字,不是欠据里的承诺,而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守护与付出。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场面,想起了这些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原来,父亲借钱给大伯,从来就不是为了那些钱。

他是在回报曾经的恩情,是在履行一个兄弟的责任,更是在传承一种宝贵的家族情怀。

窗外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映照着屋内其乐融融的场景。我看着父亲和大伯坐在一起说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原来,亲情就像这绚丽的烟花,虽然会有短暂的黑暗,但终究会在最美的时刻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