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种番茄这事儿,谁还没点儿糟心事儿?
隔壁老王家,辛辛苦苦伺候了大半年的番茄,眼瞅着快要丰收了,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害,直接让他损失了好几千块。
你说气人不气人?
警惕!
番茄正在“生病”!
很多农户在种植番茄的时候,都会进行田间管理,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一些极少出现的病害判断失误,导致防治不及时,或者频繁用药,肥料偏施,最终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在这天气,高温还没过去,不少人还是选择在大棚里种番茄。
可这大棚里,不是高温就是干燥,好不容易熬过高温,温度下来了,湿度又上去了。
这环境,简直就是各种病害的温床!
晚疫病、灰霉病,咋回事?
要说这番茄最常见的病害,那就不得不提晚疫病和灰霉病了。
这晚疫病啊,它可是个真菌类的疾病,主要感染叶子和果实,得了这病的番茄,那叫一个惨,叶子上出现灰黑色斑点,慢慢扩大,果实也开始腐烂。
一般在番茄生长25天左右,就有可能发生,特别是7、8月份,那会儿又温热又潮湿,再加上土壤里本身就带着病原菌,这病害传播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似的!
得了晚疫病的番茄,叶子背面会有灰黑色斑点,而且会越来越大,叶子正面一开始是绿色的,但是如果温度低或者湿度高,就会出现褐色点。
更可怕的是,条件合适的时候,隔一天就能发现新发斑点变得更大了,然后开始脱落。
这晚疫病蔓延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潮湿的天气里。
如果天气潮湿,温度又适宜,那它传播得更快,还会导致植物发生窜苗现象,生长缓慢,甚至烂根。
空气中如果漂浮着带有这种真菌孢子的霉点,那更多的番茄就要遭殃了。
一般来说,晚疫病能在6天内感染其他植物,感染后一两周就进入爆发期。
只有偏酸性的土壤才会和地衣孢子结合感染植物,而且感染后一般不会立即表现出来症状,通常要经过一两周才会开始表现症状。
除了晚疫病,还有一种叫炭疽病,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属于土传病害,也是影响番茄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土壤过于潮湿或者天气潮湿的时候,主要危害植物根茎的部分。
如果在田间观察到番茄的根部有一些黑色的斑块,并且有烂根导致生长缓慢或无法存活,那很可能就是得了炭疽病。
别慌!
“药方”来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有点儿慌了?
别急,这就给你送上“药方”。
先来说说中生菌素。
这玩意儿可以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主要用于保护性喷雾,防治果树上的黑星病、蒜薹上的病害等等。
一般用3000倍液稀释后喷洒,间隔7到10天使用一次就行。
再来说说吡唑醚菌酯。
这玩意儿主要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番茄疫病。
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浓度,一般用8000倍液喷洒。
在番茄发病前期喷洒一次,如果发现症状加重,可以再喷洒一次。
还有甲霜锰锌,这是一种可以防治疫病的药剂,对叶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当发现有晚疫病发生的时候,要立即停止施用氮肥,然后对果实进行喷洒处理,一般可以喷洒800倍液,间隔7到10天喷洒一次,直到症状消失。
最后说说啶酰菌胺。
对于灰霉病来说,如果湿度超过90%,就很容易发生。
当然,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湿度增大,比如暴雨、连阴雨、浇水过多等等。
所以,控制好湿度就能控制灰霉病的发病率。
如果真的遇上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啶酰菌胺进行防治,但要将其稀释1000倍液,因为这种药的药害比较大,不建议农户们使用。
实在不行,可以用异菌脲代替啶酰菌胺,同样要将其稀释1000倍液使用。
在使用异菌脲后,不要将其与其他肥料药剂一起使用,应该单独施用。
如果是在大棚里种植,可以在大棚里多放一些排风扇,加速空气循环,减轻大棚内湿气过重的情况。
产量翻倍,就靠这招!
光防治病害还不够,想要提高产量,还得在用药的时候加点儿“料”。
如果用的是氨基酸营养液,需要先加热过后再使用,因为氨基酸溶解需要一定的温度。
如果没有加热条件,也可以先将其稀释后浸泡,等它完全溶解后再喷洒。
如果用的是海藻酸钠,也要先加热,然后将其与钙肥等添加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且要过滤干净才能使用。
添加调节剂可以提高钙元素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用叶面肥增加钙元素吸收,加速吸收后促使番茄开花坐果,更好地提升产量和品质。
可以将浓度为0.1%的叶面肥混合后加入清水,再把过滤后的液体进行喷洒,这样可以提高作物品质。
所以说,种番茄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想要少生病,多卖钱,那可得好好学学这些技巧。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得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种地这事儿,就像养孩子,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
只要你用心去呵护,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