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他把钱转给姐姐的时候,就已经有预感了,可真的看到结果,还是很痛心……
2024年12月12日凌晨,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某的失联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陈某于12月11日在实验室度过了充实的一天,期间与同学一同用餐,晚上8点左右返回实验室继续修改论文,忙碌至深夜。
12日凌晨2点多,陈某未返回宿舍,2:44分出门买宵夜,当时他未穿外套且电脑处于未关机状态,随后打车前往长江边的李家沱巴滨路码头附近,监控记录下了他前往该区域的身影,但之后便失去了踪迹。

令人不安的是,凌晨3:16,陈某将自己获得的4000元奖学金转给了姐姐,并在随后几分钟发了一条朋友圈“就这样吧”,此后便处于失联状态。
搜寻过程事发后,学校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采取了积极措施,迅速报警并联系了学生家属,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全力配合警方开展搜寻工作。

其父母也从外地紧急赶到重庆,一同参与寻找。
期间,蓝天救援队沿着江边进行了仔细排查,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然而一直未能找到陈某的下落,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某的安危牵动着众人的心。

直到12月21日上午9时,学校接到警方通报,在江北区五宝镇下梁渡口长江水域发现一具男尸。
经DNA比对分析,确认该男尸为失联学生陈某,初步排除他杀可能。
学校表示将继续配合警方做好后续工作,同时配合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在这一艰难时刻,学校呼吁广大网友不信谣、不传谣,尊重逝者及其家属隐私,让逝者安息。
陈某姐姐此前称,弟弟出事前没有任何情绪异常,也没有抑郁病史,且正积极准备毕业答辩和国家电网招聘考试。
原本与同学约好当天去培训机构参加面试培训,在他的电脑上发现检索内容也基本与考试和论文相关。

这样的情况让他的失联和离世更加令人费解和惋惜。
事件深思高校在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中的困扰。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要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应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而非选择极端方式。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每一个生命都能被珍视和善待。

“可怜啊,家里有读研的所以知道读研这几年有多辛苦,多么提心吊胆。”
有网友发出感叹,对陈某的遭遇表示可怜,其提到自家也有读研的孩子,深知这几年的艰辛。
读研过程中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应对各种学术难题,还得时刻担忧能否顺利毕业、未来能否找到好工作等。
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中,就像在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未知,所以看到陈某的事情才格外感同身受。

“考研很难,读研很苦。读出来还找不到工作。真的烂透了。”
有的网友言辞犀利地抱怨起读研的现状,称考研本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考上了,读研生活却依旧是苦不堪言。
熬完了多年的学业,最后还可能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读研期间难得不是论文,难过的那一关是导师。”
还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导师,认为读研期间最难过的不是撰写论文本身,而是与导师相处这一关。
可能会遇到导师要求严苛、指导不足或者存在不合理的科研任务安排等情况,学生在学术上的自主性受限,又难以摆脱这种困境。
就像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在学术道路上举步维艰,这种师生关系的处理不当给读研生活增添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 学校不是唯一出路,生活是第一位的,没有生活的人,清华又如何,白活。”
网友强调生活才是第一位的,即使就读于像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如果没有生活,只是一味地埋头苦读,忽略了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生活乐趣,那也等同于白活。

人们不应被学业或事业完全左右,要懂得平衡生活与追求,在奋斗过程中不忘关注自身的生活品质与内心感受,不然就会失去生活的真谛,陷入一种看似忙碌实则空虚的状态。
对此事件,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