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感悟,内陆人第一次去香港,说几句心里话

包包说旅 2025-01-29 03:29:47

年纪小的时候,会怕被别人说没见过世面,所以我们急切地用旅游来加持自己。随着读书受教、行路察人,懂得所谓见世面,是见识大千世界的多面,然后理解并尊重世界的每一面。此次香港之行感触颇深,给大家分享一下。

香港入境,需要检查三次,大约5~10分钟过关。内地海关需要准备港澳通行证,身份证,过关的时候需要按下指纹,过闸口后沿着“抵港”指示牌走,或者跟着人群走就能到第二道口子;

香港海关需要准备港澳通行证,身份证,走访客通道,然后按指纹,这里会给你一张小票,这个小票很重要,在香港有检查的就把这个给他看就行;

出站检票,准备好前面的身份证就行,和内地一样刷卡验票,出站后就能自己选择是坐的士还是坐地铁。

香港人挺友善的,可能不是很热情那种,但是绝对和气有礼貌。在香港待的这几天,好感度直线上升。以前经常会看到有人吐槽香港人冷服务漠态度差,可是我这几天的感受大大不同,我遇到的港人都比较友善和气。

因为我是路痴,所以从西九龙过关开始一路都是问路的,海关工作人员、地铁工作人员、酒店大楼大堂大叔、酒店前台、路边陌生港人、路边报刊亭老板、大厦保安、当地年轻人……我基本上以上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不耐烦,都是很和气的尽量详细的给我指路。我是普通穿着,为了方便还提着个帆布袋,全程普通话,所以根本也不存在有色眼镜看不起人之类的情况。

港币要不要提前兑换?很多朋友问去香港要不要提前换好港币,如果要,在哪换,甚至很多人还特意在老家银行换,真没这个必要!我给的意见是,可以适当换点,二百到五百足矣,因为现在香港大部分都可以电子支付,比如坐地铁、坐巴士、超市、饭店、酒店住宿等等。

我就换了二百块钱港币,最后还剩了二十,因为大部分都是电子支付,电子支付会自动转换汇率。如果你是跟团,导游那边就有港币,你可以在他那边换二百,然后到了香港,很多街道也有自动兑换处,不影响在香港游玩。我港币用到的场景就是打了一次的士。

香港漂亮的景点很多,只不过都不在市区。实际上市区是最没意思的地方,毕竟现在国内的城市和商场不比香港的差,吃的也比香港多。香港最好的地方都在郊区,并且不少地方甚至能和东南亚,甚至澳洲比。

香港的地铁车厢比较宽敞,符合国际都市大客流,高效这方面也是无话可讲,无安检,换乘设计、管理、车站商业业态都是遥遥领先。除了需要走路节奏快一倍,没毛病[大笑]。

感觉香港一个月没个10万港币都过不好,早饭100、午饭200、晚饭300,出行再花个100,还没算买点衣服水果什么的,香港打的3公里就70人民币了。香港我没看见15港币的卤肉饭,买瓶水就得15港币了,在香港钱跟擦嘴纸差不多,擦完就扔的那种,太恐怖了。

香港确实高,但水果价钱显得格格不入,吃完晚饭去惠康买了4个红苹果补充水分,看到单价惊呆了,折合人民币1块钱一个,价格便宜到娃都问我是不是坏了才特价处理,小心翼翼地买完单回酒店吃了3个。脆甜爽口,水分充足,真心没有一丁点坏点,娃说比买的新西兰苹果还好吃,这到底怎么办到的,南昌家里附近的超市搞活动特价促销也不会这么低价的搞啊。

在香港不要乱投医式地看病,因为你可能真的找不到适合你的医生。如果不小心生病了,只能去私立医院。药费付全款,不打折。配几粒药就好几百,所以出去旅游是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去,才能开开心心的玩。

香港的街景里,叮叮车无疑是最有特色的元素。相比公交和地铁,叮叮车票价便宜,但行驶速度慢,停站多,主要服务当地年长的居民和游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香港的叮叮车和道路交通深度融合,很多路段叮叮车与道路交通共享路权。

在中环转悠了差不多大半个钟,终于找到坐叮叮车的站台,不得不说这次体验有点小难忘,从中环到坚尼地城这条线路不错,从摩天大楼到有年代感的老饭店老街区,犹如坐在时空穿梭机里。

香港书的物价也挺贵,一本书$200左右,越来越贵,中学一个学年的书本费要5K。像加缪的《鼠疫》这本书,公版书都卖$126,而且是普遍现象。相比之下,二手书便宜划算,内地新书网上买太便宜了,二手反倒没什么性价比了。

香港人很喜欢AA制,刚觉AA制风气已经渗入了香港生活的每个细节。和同事朋友吃饭会AA,买奶茶AA,看电影AA,打车也会AA。听说香港的情侣们一切消费也习惯AA,不知真假。这对从小在一碰见熟人就抢着付费的小县城长大的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颠覆。但现在是真的很喜欢这种两不相欠的生活方式,不用计算人情,不用为小钱挂心,AA给人自由。

有不少人朋友想让孩子来这边当插班生,这一点我也了解一下。插班的时间挺重要的,小学阶段务必在四年级之前搞定。这边没有中考这关,依靠“呈分试”来定夺孩子未来的教育轨迹。这三次考试,如同三场关键的战役,决定了孩子是进入优质校,还是普通校。

因此,若想让孩子顺利参与这场“升学之战”,四年级前转学回港是关键。中学插班最好在中四之前搞定,否则可能错过选科这一重要环节。选科不仅关乎大学专业,更与孩子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许多学校在中三都不招收插班生了,所以提前规划,早做准备是明智之举。

香港的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每所学校都自成一派。有的学校注重文科,有的偏爱理科,难度也各不相同。英文中学更是如此,除了中文课,其他科目都是全英教材、全英授课。语言环境也是一大关。虽然繁体字和简体字差别不大,但粤语和英语的适应却需要时间。香港的教育环境也很激烈。虽然学校下午三四点就放学了,但孩子们却纷纷选择在外面补习。

因为学校的资源有限,想要进入名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国际学校更是如此,不仅学术要强,艺体也不能落下,甚至连家庭条件和认知眼界都成为了竞争的筹码。所以,家长们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根据自家的情况,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吗?

来到香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人是组成世界的要素,人类的多样性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这里的多样性在于很多方面,肤色、文化、习惯……在街上我总是习惯观察身边的行人,并以此展开联想为乐,香港十分合适的满足了我的这个习惯。街道上,我眼里是行人,更是一块块世界的拼图,一份文化的清单。来到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所谓的“国际化”。

——香港是世界的香港

0 阅读:20
包包说旅

包包说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