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赵少康胜诉了。台湾“高院”判决亲绿媒体人周玉蔻须赔偿220万元,理由是她发布了完全不符合事实、毫无依据的“造谣”言论,严重损害了赵少康的名誉和社会形象。而赵少康在回应中直言,这220万元赔偿金他将全数捐出,作为对这些媒体造谣行为的有力回击。然而,这场法律胜诉的背后,隐藏的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胜者为王”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乎台湾媒体责任与职业道德的大问题。

周玉蔻,作为岛内亲绿媒体的代表性人物,一直以来以“针锋相对”的姿态活跃于舆论场。她曾经在多个场合指控赵少康抛妻弃子,言辞激烈、不留余地。但台湾“高院”判决她完全没有尽到合理的查证义务,言论与事实完全不符。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连其所属的“民视”也因为未事先查证就信任周玉蔻的言论,最终也负有连带责任。这场案件的判决,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周玉蔻的“法律惩罚”,更是一种对整个台湾媒体生态的警示。
周玉蔻这类“造谣专业户”的存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台湾社会和媒体行业的深刻危机——新闻伦理的沦丧、舆论真相的扭曲,以及在政治博弈中“言论自由”被滥用的严重后果。周玉蔻的胜利并非偶然,而是台湾政治与媒体联动中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她不仅靠着抹黑、攻击他人赚取个人知名度和媒体资源,还通过污蔑别人来博取更多政治上的筹码。在这种环境下,她的言论背后可能不仅有个人的利益驱动,背后更有民进党当局的庇护和支持。
赵少康在判决后的回应中指出,周玉蔻是“认证的造谣仔”,她为了博取点击率和声量,愿意违背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换取来自民进党当局的资源支持。而更让人愤慨的是,这种行为的背后似乎充满了政治交易和利益勾结。赵少康在回应中明确指出,“民进党当局及其外围,私底下到底补助她多少钱,应该说个清楚。”显然,周玉蔻和她所代表的媒体力量,已然不再仅仅是一个新闻发布平台,更是权力斗争中的一颗棋子。

不可否认,台湾的媒体和政治生态早已深度交织,媒体并非纯粹的新闻报道者,许多时候它们充当了政治立场的代言人。而这背后,民进党通过资金、资源、标案、补助等形式,给予了这些“绿媒”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在这种背景下,像周玉蔻这样的媒体人,通过捏造事实、散布谣言来打击政敌、抹黑反对派,实际上成了民进党的一种隐形工具,起到了转移公众注意力、制造政治舆论压力的作用。
在台湾的政治格局中,媒体并非独立于政治之外。周玉蔻的言论和行为,表面上看似是一个媒体主持人个人的言论失当,实则反映出台湾媒体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媒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被用于制造舆论泡沫、洗脑大众、操纵选举。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台湾媒体行业的腐化和堕落,更是政治权力滥用的体现。
民进党当局一方面通过新闻舆论操控,进行信息封锁和话语权的垄断,另一方面通过对媒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植,使这些媒体成为其政治利益的代言人。而周玉蔻,作为这一政治利益体系中的一颗棋子,利用了自己的媒体平台进行攻击、污蔑,最终换来的是政府资源和利益的倾斜。可以说,周玉蔻的“造谣”不仅是对赵少康个人名誉的攻击,更是对台湾社会的道德底线的践踏。

赵少康的胜诉固然让他得到了法律上的公正,但这220万元的赔偿金能否真正弥补他所遭受的损害呢?无论从时间成本、精神压力,还是公众形象的损失来看,赔偿金显然不足以修复这一切。而对于周玉蔻来说,虽然她被判赔偿,但她的“造谣生意”依旧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惩罚,甚至从民进党当局那里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继续游走在媒体与政治的灰色地带。
周玉蔻这类“造谣”行为的泛滥,已经导致台湾社会的信任危机。一个以谣言为生的媒体生态,只会让社会舆论陷入混乱,无法辨清真伪,最终造成社会的撕裂和政治的极化。试想,若公众不能在真实与虚假之间做出区分,媒体的公信力丧失殆尽,台湾社会的沟通与对话又如何能够继续下去?
赵少康的这场胜诉,虽然看似是个人的胜利,却实则是台湾媒体生态和社会道德的失败。周玉蔻等“造谣仔”不仅不会因败诉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可能从中获利更多。要想根本改变这一状况,台湾社会和政府必须重新审视媒体的责任与角色,不能让媒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能让造谣、污蔑成为媒体人谋取利益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