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解释一下,其实就是四个关键字:省钱省事
咱们先聊聊怎么节约资源的,其实关键在于节省燃料,燃料用得少,自然就省钱了。
对于那些对航天了解不深的旁观者来说,他们很难想象航天活动有多么昂贵。我也是个普通的旁观者,虽然了解不深,但通过查阅一些资料,足以做些基本的科普。
相信许多人都目睹过运载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火箭在发射塔台上显得格外庞大,你知道为何火箭要设计得如此庞大吗?
没办法,因为化学燃料的能效实在太有限了,为了让火箭有足够的力量推进,不得不把它做得足够巨大,才能装得下足够的燃料。这就导致了整个发射系统的重量,绝大部分都是由燃料构成的,而有效载荷却少得可怜。
通常情况下,火箭的有效载荷仅有1%的比例,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一个重达100吨的火箭,其中只有1吨属于有效载荷质量,也就是人类能够利用的部分,其余的质量(主要是燃料)在发射后就废弃了。
当年阿波罗登月所用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发射重量高达惊人的3038吨,但实际的阿波罗飞船质量只有45吨,其余的质量都最终被废弃。
中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所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重量是870吨,而嫦娥五号本身只有8.2吨。
即便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摆脱火箭束缚,燃料依然占据了飞船的大部分重量。例如嫦娥五号的8.2吨质量中,还有4吨是燃料,这些燃料用来在轨道上变轨、加速和减速。
如果火箭直接飞往月球,当然可以,但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料,操作难度也会增加。
目前的运载火箭通常如何将飞船送至月球呢?
首先,把飞船送入地球轨道,然后火箭与飞船分离,意味着火箭的任务完成了,并在进入大气层时焚烧殆尽。但此时飞船的速度还不足以飞往月球,该如何是好?
为了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并获得足够的速度,飞船必须借助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通过多次绕圈变轨来逐步提升速度。
经过数次绕圈后,飞船的轨道变得越来越扁,近地点与远地点的距离越拉越大。
当近地点达到200公里时,远地点的距离可以延长至40万公里。此刻,飞船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相当于已经抵达月球。因为地月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38万公里。
当然,如同先前所说,也可以选择不绕圈变轨,直接飞往月球,但这需要更大的速度,更大的速度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燃料。无论是将更多燃料搭载在火箭还是飞船上,都会增加整体的起飞重量,而增加燃料的同时又必须携带燃料罐,这其实是一个成指数增加的过程。
当抵达月球时,过程与离开地球类似,需要利用月球引力辅助减速,这也意味着飞船要绕月球轨道飞行,从而减少燃料消耗。如果直接飞到月球表面,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通过摩擦力或降落伞减速,只能依靠飞船自身的发动机刹车减速。
这样一来,就需要携带更多燃料,并提前很远就开始减速。这种飞往月球的方法注定会增加大量燃料,得不偿失。
从技术难度上讲,直接飞往月球同样不划算,因为直飞意味着起飞重量大增,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发射成本,还让发射的技术难度、危险性成倍上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得不偿失。
这就是为什么通常的火箭发射都会经历不断变轨,利用天体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相当于利用了大自然的原有力量,既节省资源又安全,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飞往月球的过程,和我们平时骑自行车爬坡非常相似。在爬坡之前,我们通常需要一个加速过程,获得一定速度后才能轻松上坡。
如果在爬坡前没有加速获得速度,能否爬上去?当然可以,但需要极大的力量,并且持续不断才能爬上坡。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火箭发射探测器过程中,为何总是“绕圈子”。这些“绕圈子”看似走了弯路,实际上却是在积蓄能量。就像没有冬季的漫长积累,怎能迎来春天的温暖和花开?
用户49xxx14
如果将来我们某一天,不再使用化学能,而去使用外星人的动能,那就真正进入星际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