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留遗书跳楼:孩子身上有这3种行为,说明他很痛苦!

孩子的心您要懂 2024-03-04 01:21:28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11岁男孩留遗书跳楼。

事情发生在一所小学,孩子因为“被班主任暴力教育、侮辱、体罚”,在承受不住压力后,留下一封遗书选择了跳楼自杀.....

现在这则案例正处于开庭宣判阶段,我们无法就此判断责任到底在谁,但对于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剩下的只有满满的遗憾。

在评论区里,我也看到很多网友的留言:

“傻孩子,宁可跳楼,也不愿意把委屈说给爸妈听”

“如果爸妈关心孩子多一些的话,估计孩子也不至于跳楼...”

......

近年来,发生了太多小孩子自杀的悲剧,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击打着父母脆弱的神经。

我们很难用一个原因,去解释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轻生的孩子各有各的烦恼,在咱们父母眼里,可能那就是芝麻粒一样的小事,到了孩子那里,是比天还大的事儿。

“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

“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自杀呢?”

......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迹可循,在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前,真的毫无征兆吗?

未必,只是父母没有及时察觉罢了。

归根究底,还是父母们没有足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表达。

只有当我们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在问题出现时及时给予疏导,他们才不会有自毁自弃的念头,才能在困难面前,有勇气去面对,有能力去解决。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下面的这些行为,你就要格外警惕了,一定要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加以引导,才是帮助孩子的上上之策。

1、伤害自己的身体

有句很扎心的话: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对还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的孩子来说,当内心积攒了太多负能量,父母又漠不关心时,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有的人还会钻牛角尖,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曾经我听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孩,哭着讲自己的痛苦。

她说自己自残了无数次,妈妈都不知道,无数次想过死,也没人知道。

因为弟弟快中考,妈妈的心思全在弟弟身上,当她想跟妈妈诉说自己的难过时,发现妈妈根本没有兴趣听,好几次打断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

妈妈这次错过了听孩子诉委屈的机会,可能以后孩子都会紧闭心门了,接着隔阂和距离就趁虚而入。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在孩子一次次的喊叫得不到回答,一次次的求助被无视,一次次的委屈无处宣泄,长此以往,孩子对生命,对自己就会陷入怀疑和焦虑中。

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咬指甲,撞头,捶打自己,割腕等行为时,说明他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裂缝,心理的痛苦通过身体的残害,而得以暂时的宣泄。

父母这时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是不是对孩子过于严苛,是不是只关注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等。

身边有个妈妈,她家每周都会举行亲子座谈会。

每个人都分享一下自己的开心和不开心,她说这样做能知晓孩子的状态,这样当孩子遇到委屈时,他会明白,爸爸妈妈永远在他身后,是他最有力的后盾。

对孩子来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儿,父母的鼓励和爱,就像及时雨,雪中炭,比什么都重要。

2、经常扬言要离家出走

小孩离家出走的新闻屡见不鲜:

因为成绩不好怕惩罚而出走;

因为闹别扭而离家出走;

因为被父母打骂而出走;

......

家本来应该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宿感的地方,为何孩子宁愿去外面冒险,也不愿跟父母同处一个屋檐下呢?

这其中会有孩子赌气的成分,还有不计后果的任性,但更多的还是父母跟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

前两天就有个新闻。

女孩跟妈妈吵架,妈妈一气之下把她锁在了房间里,就去忙自己的事了,没想到孩子弄开锁以后离家出走了。

民警看到女孩淋着雨在街头哭泣,听了孩子的诉苦,为了平复她的心情,这位超有耐心的民警大叔开导了孩子近三个小时。

妈妈来到派出所接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待孩子太粗暴了,承诺以后会好好交流,母女俩才解开心结。

当孩子经常说自己要离家出走时,父母千万不要当做玩笑话,而是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宁愿去外面找温暖,也不愿意听父母对自己的苛责,足以说明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不再轻易对父母敞开心扉。

离家出走是个信号,告诉我们该改变自己严酷的教育方式,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与孩子坦诚的聊天,耐心的听他的申辩。

重塑孩子对家,对父母的期望,有家愿回,有苦可诉,这样孩子才不会轻易走极端。

3、突然不再跟朋友一起玩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交是孩子校园生活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同龄人带给孩子的友谊,影响也是很大的。

但由于小孩子直来直去,很容易产生摩擦和碰撞,有的孩子笑笑就过了,有的心思敏感的孩子,当和小伙伴有矛盾时,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和沮丧感,甚至有可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朋友家的孩子从小就是个特别敏感的人,小时候又是奶奶带大,那时候奶奶为了防止他哭闹,就经常把他关在家里看动画片,也很少让他和邻居的孩子在一块玩。

导致后来上学之后,这个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同学相处,虽然很想融入孩子群,但只要发生一点不如意,孩子就会表现的非常反感,渐渐地就不跟其他孩子玩了。

朋友开始还不明白,了解到小时候的经历,才意识到孩子是缺少社交经验,遇到矛盾就回避冲突,害怕跟人起争执......

没有孩子不需要朋友,哪怕只有一个朋友,也能被友情的阳光普照。

当孩子突然间因为朋友失落时,不要当做一件小事冷处理,要多跟孩子说说话,解开他的疑虑和担忧。

孩子渴望友谊,但也容易被友谊伤害到,父母这个时候的温柔开导,耐心倾听,和喝水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当出现以上3种迹象时,其实正是孩子在向你寻求关爱和帮助。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孩子内心的诉求,读懂孩子的心理,才能走进孩子的心。

一个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被爱,他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才不会做傻事。

写在最后

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健康且快乐,远离内心的阴霾,那就多观察一下他们吧,不要因为一点错误和失败就苛责,不要因为没达到要求就抱怨。

在充满爱的成长环境里,再不起眼,再没出息的种子,也会开出属于自己最绚烂的人生花朵,父母能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支持、陪伴和理解,这样的爱,才是最美好的。

0 阅读:0

孩子的心您要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