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新闻,让我十分震惊:
视频中一位15岁的男孩,对着妈妈拳打脚踢,毫不避讳现场的警察,疯狂的行为甚至还把弟弟吓哭了。
据了解,这个男孩是因为过度沉迷手机,母亲在劝说无效后,便强行没收了他的手机。
没想到,男孩突然就像疯了一样,当着警察的面冲上去对母亲大打出手,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
到最后,警察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母子二人也在警察的帮助下才得到和解。
15岁,明明应该在初中的课堂上好好学习、享受明媚美好的青春,如今却深陷在手机的泥潭中言行失控、不可自拔。
作为家长,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感到忧心忡忡,生怕哪天自己的孩子也会这样。
而这背后的始作俑者,我想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说是“手机”。
毕竟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事实上,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现象也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此走上人生歧路,耽误了大好前途。
可在孩子叛逆、疯狂的行径的背后,到底是手机的锅,还是家教之过,我想还不能直接定论。
你都戒不掉手机,凭什么要求孩子?生活中为了避免孩子手机上瘾,很多大人们采取了种种措施。
前段时间,一则“老师让学生上交手机泡水里”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那是在贵州贵阳的一所学校。老师让学生挨个儿走上讲台,上交手机放水盆里浸泡。
学校老师表示,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管的比较严,而这一做法也已经征得了学生父母的同意。家长们对此都表示支持,甚至还有人声称“当面摔了都可以”。
有句话说:“教育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非但不能根除孩子成瘾的心魔,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手机的执念更加强烈。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会沉迷手机,家庭教育的影响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来自以下四种家庭的孩子,最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亲子活动少
父母抗拒网络
教育方式粗暴
父教缺位
这些家庭普遍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并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陪伴,父母与子女之间并未建立紧密的联结。
由此,大人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看不到他们的真正需求;孩子则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体会不到家的温馨与美满。
就这样,孩子最终选择了手机,选择了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快乐与满足。
与此同时,大人本身的表率作用,其实孩子也都看在眼里。
江西卫视《家庭幽默录像》节目曾做过一期采访,询问一群小学生自己的爸妈平时在家最喜欢干什么。
结果,孩子们清一色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玩手机。
他们透露,爸妈用手机看短视频、打游戏、刷剧,总是玩得废寝忘食,甚至在吃饭上厕所时都不肯放下。
而当被问起希望爸妈看手机的时间能用来做什么时,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
“陪我玩。”
“一起看书,聊天。”
“教我写作业。”
……
甚至有一个孩子,还对着镜头发出了灵魂拷问:
“为什么别的家长那么在乎自己孩子,我爸就只在乎手机?”
童言无忌,却道出了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爱,叫做陪伴;可手机却夺走了这份渴望。
而对我们每一个大人而言,是否也应该反思:连我们自己都戒不掉手机,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其实映射的是我们为人父母教育的缺失,以及行为的失责。
让孩子放下手机,智慧的家长这样做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杭州一位高考673分的学霸,本身也爱玩手机游戏。在他看来,学习和玩网游并不矛盾,两者有很多互通的地方。
他说:
“就拿王者荣耀的打野位置来说,防守野区、入侵野区和去线上抓人,和学习中巩固、突破和提升是可以对应的。”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手机等电子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
利用得好,会成为孩子学业和生活中的好帮手;把控不当,就犹如精神鸦片一般,侵蚀孩子的心灵和身体。
那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让孩子在接触手机的同时,又不会上瘾呢?
对此,一些家庭教育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手机并非洪水猛兽,具有放松休闲、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等作用。因此不让孩子玩手机,既不现实,也不可取;真正的关键,是防止孩子手机成瘾。
而要想做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
第一个叫“张力释放”。
也就是说,一味禁止孩子接触手机,只会让对方更加心心念念。适当玩一下,才能把张力释放出去。
第二个叫“快感置换”。
孩子通过玩手机,会获得亲和需要、优胜需要、交往感、成就感等大量的心理需求。
当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同样能给予孩子这些满足时,他们自然就不会手机无法离手了。
专家们指出,防止孩子手机成瘾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让家变得温暖起来,让自己变得可爱好玩起来,给孩子安排的各种活动变得有趣起来”。
相比想方设法限制孩子玩手机,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意义,才是去除手机成瘾的最重要思路。
而要想做到这一切,需要策略,也需要考验家长的智慧。
作家茨威格说:“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我们一起想想孩子开始如何接触到手机的?
孩子不想吃饭,“边看动画片边吃饭。”
孩子想要玩具,“不买就给你看短视频。”
孩子要出去玩,“我没时间,给你玩会儿手机。”
……
可教育孩子太累、工作太忙,都不该是我们把孩子扔给手机的理由。
孩子对父母是天然依赖的,手机的吸引力再强,也强不过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还愿意跟你亲近的时候,帮助孩子养出健康的习惯吧。
毕竟,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不要因为一时的偷懒,造就孩子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