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彦宏说自动驾驶比人开车安全10倍,你认同吗?

安哥百事 2025-02-18 17:05:54

近日,李彦宏在阿联酋“世界政府峰会”上提出“自动驾驶比人开车安全十倍”这一观点,引起网上广泛热议,而且网友反对意见居多。不过李彦宏说这话是有一定依据的,是基于萝卜快跑实际运行数据来说的。但网友的反对意见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和担忧。​​以下是对双方观点的具体分析

支持李彦宏观点的理由

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系统依靠精确的传感器和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同时处理大量动态交通要素,可提前300米外识别障碍物,而人类驾驶员难以做到。并且决策时延能从人类的平均1.2秒缩短至0.05秒,还能消除视觉盲区,杜绝路怒等危险行为。

从数据角度来看:百度“萝卜快跑”的实际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且在超800万次行程中无重大伤亡事故。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35万,中国每年约6.3万人死于车祸,其中94%事故源于人为失误。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系统会越来越完善。比如百度第六代无人车搭载的Apollo ADFM大模型,通过每天百万公里的虚拟训练,能预判人类难以察觉的风险。

支持网友观点的理由

关于资本运作的担忧:一些人认为企业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应用,获取更多投资和市场份额,可能会夸大其安全性。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或许会急于将技术推向市场,而忽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对机器可靠性的质疑:机器毕竟是由程序和硬件组成,可能会出现技术故障、软件漏洞、网络攻击等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和极端气候条件,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也有待考验。例如一些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曾因软件升级不当或环境感知失误而发生事故。而且,当遇到一些极其罕见的特殊情况时,机器可能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心理和伦理层面的因素:把生命完全交给机器,会让人产生本能的不安全感。人类对自己的驾驶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和掌控感,而将这种掌控权交给机器,会引发焦虑和恐惧。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必须做出艰难的决策来保护车内乘客还是行人时,机器的决策可能会引发伦理争议。前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高调宣布全系车配备智驾功能,只为安全着想。

长城汽车魏建军发文称: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关乎到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和安全,应该满足用户高频的出行场景。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极致的安全,这是长城汽车孜孜不倦的追求。

自动驾驶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要让公众完全接受,还需要在技术完善、安全保障、公众沟通等方面下功夫,以解决公众的担忧和质疑,逐步建立起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

安哥写于2025年2月13日

0 阅读:2
安哥百事

安哥百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