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父母培养乖孩子,一流父母培养“坏孩子”……

靖柔评育儿 2024-05-23 10:55:02

作者:主创团·钰鹤

“如果要在正确和善良当中做出选择,请选择善良。”

近日,励志电影《奇迹男孩》又一次火出圈,布朗老师教给孩子们的一句箴言,戳中了很多网友的心。

可男孩奥吉却错误理解了“善良”的内涵 ,他一次次卑微和讨好中勾勒出“善良”的轮廓。

他极力地融入班级,努力让每个人都喜欢他。

可,这是不可能的。

奥吉出生时经历的27 场手术,不仅在他脸上留下了狰狞的伤疤,让他成为众人敬而远之的对象,还在他内心留下逾越不过的鸿沟。

害怕自己的相貌吓到同学,他孤身一人吃饭;为了显得自己和善,自嘲自己长得像海龟;甚至面对别人的嘲笑,他都默默忍受……

一次次放低姿态,却又一次次被当作异类,观众看了无不感到心酸。

一位网友评论道:身为母亲的我,真的很心疼孩子的遭遇,可讨好有时候并不能讨到好。

的确,真正的“善良”,并不是一味的讨好,而是带有锋芒。

身为家长的我们,也唯有让孩子练就“敢讨坏”的性格,才能让孩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会“讨坏”的孩子

情绪价值高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曾说:“低情绪价值的孩子,缺乏自信和积极面对挑战的勇气。”

缺乏自信的他们,长期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难以形成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只得通过“讨好”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反之,高情绪价值的孩子,最典型的表现是“敢于讨坏”。

他们允许脆弱的发生,不需要别人肯定自己,更不会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我的侄女,就是个敢于讨坏的孩子。

一天,哥嫂忙于工作,请我接送侄女上下学。

尽管当天起得很早,可一场车祸堵车,还是导致我俩双双迟到。

我被老板痛批了一顿,一整天都提不起兴致。

下午接侄女放学时,她看出了我情绪低落,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本来没指望小孩子能给出怎样的建议,可侄女却娓娓道来她今天的经历。

今早侄女迟到后,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她,骂她是个没规矩的孩子,还说她过分活跃,以后肯定成不了大事。

我吃惊地问侄女:“你不难受吗?”

可侄女却说:“我为什么要难受呀?我虽然今天迟到了,但并不是故意的,老师的批评根本不成立,我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

侄女小小年纪,就具有反PUA的能力,不仅让我自惭形愧,还让我深感佩服。

这也让我意识到,侄女之所以有与是非对抗的勇气,是由于她专注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看待问题更加理性。

都说现在的孩子太难了,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学业压力......

这些小烦恼看起来无足轻重,可是一个个叠加之后,就成为了孩子情绪无法承受之重。

很多情绪压力无处宣泄的孩子,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

这些青少年在情绪的泥沼中挣扎,急需一束光来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

而“敢讨坏”的积极状态,正是这样一束光,它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敢于表达、敢于宣泄,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

他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便会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孩子敢于“讨坏”

学习效率更高

我发现,身边一些懂得“讨坏”的孩子,他们不仅情绪价值高,学习效率也像是上了发条。

那是因为他们清空了负面的情绪,内心更轻松,便能高效地投入于学习中。

而不会也不敢讨坏的孩子则反之,他们甘愿在人际关系中当鸵鸟,在舒适圈里画地为牢。

有次在朋友家做客,一下午的时间,朋友都在向我倾诉孩子成绩上不去的苦恼。

正聊着,孩子放学回来了。

只见他耷拉着脑袋,询问后才得知,是今天考试没考好。

再问其缘由,是同桌打扰他,致使作文未完成,语文成绩仅考了60分。

听罢,朋友对孩子破口大骂:“同桌打扰你,你不敢拒绝他吗?为什么总是让别人影响你?”

孩子被吓得声音颤抖:“不敢拒绝他,怕他不喜欢我……”

朋友更加愤怒:“怕他不喜欢你?那你就不怕老师批评你,不怕成绩下滑吗?”

孩子低下头,默默抽泣,更是不再敢说话。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因为害怕自己不合群,就一味地迎合他人的要求。

由于不敢拒绝同学,不得不献出自己宝贵的专注力,将属于自己提升的时间浪费在他人身上。

而那些敢于“讨坏”的孩子却知道,只有“心狠”一点,勇于对打扰自己的人和事说“不”,才能保持学习的专注力。

一位13岁学生用文言文写的期中反思火了:“不与闲人空谈,不与闲事烦心”。

家长问:“什么是闲事?哪种是闲人?”

孩子告诉母亲:闲事是与学习与个人成长无关的事情。比如,在我学习的时间有同学来打扰我,说闲话,聊闲天。

闲人则是无故挑起事端者。比如,一些人上课传小纸条;有些人课下散播谣言……跟这种人交流,徒然浪费时间。

敢于“讨坏”的孩子,无疑是聪明的。

他们意识到烂人烂事对自己学习的危害,便不会过多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意见。

这种专注于自己的“讨坏型人格”,成为一道坚固的屏障,帮他们将外界的喧嚣通通隔离在外。

同时,他们也更懂得如何筛选和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建议,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家长走好每一步

孩子成长才有新高度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个强大的精神内核,来应对学习上的"卷"。

以后进入社会,他们也能更坦然地接受各种挑战。

培养孩子的精神内核,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父母的耐心与智慧,更需要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

①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前段时间有个视频火了。

一个孩子不小心在沙发垫上洒了大片的菜汤。

让人意外的是,爸爸全程没有一句指责,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此这般,情绪稳定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了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心理学家袁辛曾说过:拥有不同情绪价值的家庭,会拥有不同的命运走向。

浸润在安全感的孩子更愿意去探索新世界,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也会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都说,父母稳定的情绪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基石。

我们给孩子最大的爱,不是丰厚的物质保障,而是不随意外泄的情绪。

②无条件爱着孩子

知乎上有个话题:有没有一个时刻,你感觉父母的爱很窒息?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经常听见父母这样教育妹妹:你再这么无理取闹,我就把你丢出去,不要你了!”

在现实中,父母这种“有条件的爱”无处不在: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设定的路线发展,不断强调“只要你这样做,我就会爱你”。

父母强烈的“条件感”,让孩子丧失了在家庭中的安全感。

孩子就会在其他的关系中处于卑微一方,对他人不断地讨好,以此获得对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缺乏了自信的根基,活在愧疚中的孩子,极易发展为“讨好型人格”。

心理专家武志红说过一句话:“孩子自信不是指自己相信自己,而是因为爱而自信。”

“讨坏型孩子”与生俱来的自信,都是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下孵化出来的。

尝试认可孩子的选择,用言语微笑等方式经常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理解孩子的错误,发自内心的接纳、认可、欣赏孩子,孩子将拥有无限自信的底气。

③不以结果定义孩子

电视剧《小舍得》中,子悠曾在家长会上,当着众人的面说:

“我觉得妈妈一点也不爱我,她爱的是满分的我。”

一句话揭开无数家庭的伤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只体现在孩子拿到某种结果、取得某个成绩的时候。

这种情况往往造成孩子认为,一旦自己拿不到这种结果,就是失败的,给父母丢脸。

孩子人生中最亲密的关系,都被附加了强烈得失感的沉重枷锁,那么孩子只能从其他关系中汲取存在感。

当自己达不到别人的预期,孩子就会失去自信心,将自己蜷缩在壳里,用自卑包裹着自己。

可孩子的精彩人生,不是由对对错错的结果构成,而是由踏踏实实的脚印组成的。

家长唯有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守候者,不以结果定义他们,孩子便能拥有主宰自己人生的力量。

写在最后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站在顶峰,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然而,想要孩子活出自我,我们需要帮他们建立起充足的自信、抵抗PUA的底气和爱自己的能力。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不管面对什么挑战,都能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

点个“在看”,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筑起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共勉!

0 阅读:0

靖柔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