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的一天,陈毅和粟裕两个人正坐在指挥所里召开二人会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11cfb67ed6dc14fd91d7ba124adac7.jpg)
当时,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参谋长正是陈士渠。
按说,参谋长是进行作战筹划、兵力调配的。大战在即,无论是商量军中大事还是制定作战计划,都应该少不了参谋长陈士渠。
为什么粟裕和陈毅两个人关上门子商讨大事,没有陈士渠呢?
说出来你可能惊讶,二人会议就是商议如何“对付”陈士渠的,当然陈士渠不能参加。
难道陈士渠犯了什么错误不成?
这倒不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c365d9bd26efd0288cdc6fe9681ba1.jpg)
原来,为巩固华中根据地,伟人提出,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协同作战。根据伟人指示,先后打响了宿北、鲁南两场战役。
这两场战役可以用“险胜”来表述。为什么这么说呢?
战前粟裕和陈士榘两人在指挥风格上出现了分歧。
先说宿北战役:战场上当时出现了两种分歧,华中的想法是想往苏北打,山东想法是想往鲁南打。
战前意见不合,眼见战机稍瞬即逝。粟裕不得己顶住压力指挥打了一场宿北战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9eb6b913e39551a0b1c054bdb9c07a.jpg)
待到打鲁南战役的时候,两人分歧更大了。粟裕惯于机动作战,他打的每场战役,都是在运动中完胜敌人。比如打莱芜的时候,粟裕也是诱敌出城后才开打。而陈士渠有一定的攻坚能力,善打攻坚战。
根据两人的思路不同,粟裕想的是诱敌出城,陈士渠干脆来个攻城拔寨。
为此,陈士渠还偷着给伟人发了电报,告粟裕的状。
自此,二人之间分歧正式扩大化。
笔者翻阅了一些史料,从中发现,当时粟裕和陈士渠二人只是出现了作战风格上的分歧,就是思路不同,绝没有关于情绪上对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0b2668668cac4c7ef88ed9db52240b1.jpg)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指挥上出现了分歧这也是军中大忌。
大家知道,伟人识人用人的思路很敏锐,他对粟裕的作战方法和作战能力是比较信任的,一直很支持他采用的运动战法。立即发报明确了由粟裕专门负责军事指挥。
那么,陈士渠做什么呢?
陈士渠既没有失职,也没有犯错。再说陈也有自己一整套的作战方法和指挥作战能力。伟人就把这件事交给了陈毅。
于是,拿着伟人电报,陈毅就和粟裕关起门来开了个二人会议,专门商量这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c4509789d7774b195c588e609cec59e.jpg)
“我有办法了。”陈毅抽了一口烟忽然说道。
“什么办法?”粟裕急忙问。
“陈士渠不是善于独当一面吗?要不,就这么办......”
陈毅不愧是杰出的军事家,总是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军人灵敏的直觉。后来,每逢大战,陈毅都会给陈士榘指挥几个纵队进行一线作战。果然,陈士渠把自己善于攻坚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后来解放洛阳、开封等重大城市立下了战功。
陈士渠出去独当一面。无形中减轻了粟裕的作战压力,也避免了尴尬和阻力,可以心无旁骛地贯彻自己的理念思路进行军事运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7729164c04873ad311b58d9dafdf12.jpg)
后来粟裕先后参与指挥了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等,把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秋无痕
陈老总帅才
觉醒
陈士渠是谁?
秋无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