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120分差距!当事人傻眼了!一位二战女考生在上海大学艺术管理专硕考试中,专业课成绩竟然只有10分!而去年同样的科目她可是拿到了130分啊!这不仅是分数的断崖式下跌,更是一次对考生心理的巨大打击!

明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预估分数也相当可观,结果却惨不忍睹。当事人迅速申请复核,校方给出的答复却是"原成绩无误"!

这引发了广泛热议和质疑——到底是考生水平一年之内暴跌,还是阅卷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考研之路本就坎坷,如今更添一道"阅卷谜题",让人不禁感叹:考研路,真是太难了!
【事件回顾】2025年3月,上海大学考研专业课10分争议事件始末2025年3月初,一则关于上海大学考研阅卷争议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发酵。一名女考生通过网络平台发声,称自己今年"二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艺术管理专硕,初试专业课成绩只有10分,与去年同一科目的130分形成鲜明对比。

这位考生表示,自己在考试中均按照题目所给方向作答,实际成绩与预估成绩相差过大。为此,她第一时间申请了成绩复核,然而校方给出的结果是"原成绩无误"。对此结果,该考生表示强烈异议,并将情况公开,希望得到合理解释。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大考研学子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毕竟,同一个人在同一科目上,相隔一年出现120分的巨大差距,确实令人费解。许多网友纷纷猜测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是阅卷出现问题?还是考试难度陡增?亦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因素?
3月1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情况声明》,对此事作出回应。声明表示,考研研究生阅卷工作完全按照国家考试保密要求规范进行,不存在换卷、压分等情况;成绩复核工作合法合规,没有发现漏批、加分错、登分错,各题均有批卷老师批改痕迹。

解析:上海大学艺术管理专硕的专业课成绩从130分骤降至10分,这120分的落差实在太过惊人。按照常理来说,即使考生今年发挥失常,或者考题难度增加,也不应该出现如此极端的分数差距。
"我从事考研辅导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案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研培训机构老师表示,"即使是白卷,阅卷老师通常也会给几分的基础分。10分意味着几乎全盘否定了考生的作答,这在专业课考试中是极为罕见的。"
许多经历过考研的学生也表示疑惑,"专业课不像选择题那样有标准答案,而是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答得不好,只要沾边,也不至于只得10分吧?"一位去年参加艺术类考研的学生张同学说道。
【有网友认为】:"同一个人在同一科目上,不可能无缘无故从130分跌到10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另有人分析:"也许是阅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今年的题目难度与去年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解析:考生在得知成绩后立即申请了复核,但收到的回复却是简单的"原成绩无误",没有提供详细的解释或证据。这种复核方式是否能真正解决考生的疑虑?
根据《情况声明》,上海大学表示复核工作合法合规,没有发现漏批、加分错、登分错,且各题均有批卷老师批改痕迹。然而,这样的说明并未提供具体的评分细节,例如各道题目的得分情况、扣分理由等,也没有让第三方参与验证,这使得复核结果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考研复核一直是个黑箱,"一位教育行业观察者指出,"很多高校的复核只是简单核对分数是否正确录入,而不会重新评判答案的质量。这种复核方式很难发现评判标准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在国外一些知名高校,考试复核通常包括详细的评分解释,甚至允许学生查看原卷并与评卷人进行交流。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生考试复核机制显得不够完善。
【有网友认为】:"复核不应该只是走个形式,而应该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如果考生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可以考虑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权。"
【疑点3:高校考研专业课评分标准是否需要更加规范透明?】解析: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考研专业课评分标准的关注。与公共课相比,专业课的评分往往更加主观,评分标准也可能因阅卷老师而异。
专业课评分的主观性一直是考研过程中的一个痛点。不同于选择题有明确的标准答案,专业课通常是论述题为主,评分很大程度上依赖阅卷老师的个人判断。这就导致了评分结果可能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艺术类专业尤其如此,"一位艺术院校的教师表示,"同样的答案,不同的老师可能给出差异很大的分数。但即便如此,从130分到10分的差距,也实在过于夸张了。"
有教育专家建议,高校应当建立更加科学、透明的专业课评分机制,例如多人交叉阅卷、建立详细的评分细则、定期公开评分样卷等,以减少主观因素对评分的影响。
【有网友认为】:"专业课阅卷太随意了,简直就是'看心情打分'!"也有人表示:"高校应该公开典型答卷和评分标准,让考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给个分数就完事了。"

考研之路,本就充满荆棘与挑战,如今又添上"神秘阅卷"这一道难关!一纸声明能抚平考生心中的疑虑吗?显然不能!从130分到10分,这不是简单的分数下滑,而是对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尊严的践踏!
我们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能金榜题名,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透明的评分标准、完善的复核机制、有效的申诉渠道,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为何就这么难以落实?若考生的合理质疑都得不到合理解答,又如何能让千千万万的考研学子心服口服?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十分与一百三十分之间,隔着的究竟是水平的鸿沟,还是评分的任性?要是连这最基本的公平都保证不了,咱这考研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眉月梢挂
其实国内很多考试都是有如此通病,图自己省事便不许查卷。其实很多争议,只要亮出原卷便可大明天下,但就是不愿意,称工作量太多。但反过来讲,你可以在考生要求重新查阅原卷的前提下加上一定的责任要求(当然也不可太轻),便可以劝退很多无理取闹者,届时真正敢重查的就很少了,而真正敢查的也必然有一定的自信,如此才能取信于民、共推朗朗乾坤
用户10xxx05
谁能当裁判?时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