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霸主」崛起!!!

亦巧看房产 2025-04-18 11:28:34

大家好,我是大嘴。

自碧桂园从房地产销售榜一位置下来后,保利发展就当仁不让的接下了一哥的位置,一接就是两年。

但随着中国建筑公布最新的财报,这家以基建起家的央企巨头在这轮房地产深度调整中悄然登顶了!

4月15日晚间,中国建筑发布了2024年年度财报,去年全年中国建筑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4219亿,首次坐上了行业头把交椅。

中国建筑旗下拥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其中中海地产一直活跃的房企销售排行榜TOP10,中建地产则是各分局下辖的地产公司的总称。

中建旗下共有8个工程局,每个工程局都涉足房地产开发业务,如一局的中建智地,二局的中建玖合,三局的中建壹品,五局的中建信和,八局的中建东孚。

这些工程局下辖的地产开发公司加上中海地产,构成了行业内的“中建系”。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原先专注于基建施工业务的中建局级走出了舒适区,走向前台,开始在土地市场四处出击,频繁出现在各大土拍市场,销售规模也不断攀升。

在2023年的年报中,中国建筑表示当年完成合约销售额4514亿,面积1858万平方米,高调宣布:

销售额逆势增长,居行业首位!

比较有意思的,这一年保利发展销售额是4222亿,保利保利置业销售额是536亿,两者合计4758亿。

既然你中建系能并表,那我保利也能并表,并表后,不管是销售业绩还是销售面积,保利还是行业第一。

一哥的较真也暴露的这两家央企开始了贴身肉搏,随着2024年的结束,中建终于能名正言顺说自己是一哥了,但却变得低调了起来,仅对外宣传:

地产业务保持行业领先。

去年中建旗下的中海和八大局级地产实现销售额4219亿,保利发展(3230亿)+保利置业(542亿)合计实现销售3772亿,比中建少了400亿。

若仅以核心支柱业务来论,保利发展是领先中海地产,但架不住保利发展只有一个兄弟保利置业,但中海地产有多达八个侄子,且这些侄儿辈一个都不简单。

不仅在市场上跟保利争,甚至连自己亲叔辈的中海也照抢不误,这两年各地土拍市场,这样的事没少见!

在中建的业绩中,中海地产贡献了2857亿,占比超六成,其他八大局地产业务合计销售额1362亿,以这个业绩,能排进行业前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千亿巨头。

其中三局中建壹品、八局中建东孚单拎出来,都能排进行业20强,一局中建智地,二局中建玖合单拎能进50强,就问:服不服!

以前大家经常说某某房企是地产航母,在中建面前都得是渣渣,如果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就是: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新房市场规模缩水,行业利润下滑,企业业绩缩表成为常态,但中建系的集团军却凭借强大的央企背景四处出击,在土地市场开启了“扫货模式”。

2024年,中国建筑新购土地75宗,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中海806亿+中建系579亿元),而保利全年拿地总金额且不说对抗整个中建集团,甚至都落后中海地产100个小目标。

今年一季度,中海地产斥资273亿元拿地,继续位居行业第一,而保利拿地金额都不到中海地产一半。

有面粉才有面包,从拿地节奏来看,2025年中国建筑继续霸板上钉钉!

反观保利发展,尽管仍保有央企背景的融资优势,但销售额断崖式下滑暴露了其单一开发模式的脆弱性。

近年虽尝试多元化(如商业、长租业务),但核心住宅业务仍面临去化压力,2024年其销售均价同比下跌12%,反映出以价换量的策略对利润空间的挤压。

中建系的崛起,本质上是建筑行业向地产领域延伸的必然结果。

当传统建筑业务面临“利润薄、回款慢、应收账款高”等困境时,地产开发成为提升盈利能力的战略选择。

2024年中建系地产利润贡献率超过建筑业务,就标志着这一转型初见成效。

但登顶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中建面临的双重挑战正在显现:

其一,地产业务毛利率已从2020年的26.2%跌至17.3%,且下行趋势未改;

其二,作为集团“利润调节器”的地产业务,正承受来自建筑主业下滑的压力——2024年公司总营收下降3.46%,净利润创四年新低。

更隐蔽的风险在于规模扩张与利润保卫战的矛盾,当前中建新增土储中,核心城市占比超70%,且不少都是高溢价拿地,这些高地价项目未来将面临房价滞涨压力。

总之,这场央企规模之争在中国建筑财报发布后有了定论,不过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霸主,只有时代的弄潮儿。

未来是中建系凭借“集团军作战”模式一骑绝尘,还是保利祭出新模式夺回王座,亦或是华润、招商、绿城等央企新势力以差异化战略实现弯道超车?

或许,这轮央企竞争一哥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0 阅读:2
亦巧看房产

亦巧看房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