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人的退休制度,实际早在周朝时就有了。不过古代的退休制度只针对一个群体,那就是官吏。
所以,古代的退休叫致仕,在《春秋公羊传》中的注释为“致仕,还禄位于君”,意思就是把官职归还给国家,不再当官了,也有写作致事、致政等。
“退休”一词最早始见于唐宋文籍,在散文家韩愈的《复志赋序》中就有提到“退休于居,和《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也有提及“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可见,“退休”一词的用法在唐宋已普及。
说到“退休”,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年龄,在古代到底多大年纪才能回家享清福呢?华夏历史五千年,不论平均寿命多少,在这一问题上出奇的一致,据《礼记·曲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在《尚书大传》中也有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老于乡里”,其后历代都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龄。
汉朝退休被称为“乞骸骨”,一般有四种情况:愤而致仕,退而复用,劝留和致仕无年龄定制。一般都以皇权为前提,看上去自愿,实际也不自由。
唐朝规定:“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如果官员感觉自己精力还行,也可延缓退休。退休手续也不复杂,只要造册上报即可。
两宋时期文官年满七十,而武官可适当延长10年,到80岁才退休。
到明清时代,年龄有所松动,逐步改为60岁退休。更为开明的是,到了清朝,可以根据官职大小来加以平衡退休年龄,如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不难看出,在清朝官位越小,退休就越早。
唐宋时代的官员基本注定一生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身染重病起不了床,总不能抬人家去上班吧。
所以,唐朝也有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明朝也有类似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以随时勒令退休。
可见,在古代如果官吏有重病或受重伤,即使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也是允许退休的,毕竟古代等着做官的人也很多,都在排队等着安排工作呢。
为国效力了一辈子,那么在退休后,古代官吏的福利待遇如何呢?这也是历朝历代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而且看上去也有人性化的一面。
首先,在称谓上就有所讲究,《礼记》有载, 卿大夫致仕称为“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为“庶老”,可以看出国家对老臣的尊重。
其次,在礼仪方面,唐朝致仕的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三品以上的官员致仕后,仍可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
明朝官员在致仕后,在参加国宴、祭祀等礼仪活动时,他们仍享有原有级别的礼遇。
再次就是在退休的经济待遇方面,汉初官员致仕是无俸的,除非皇帝特赐。对于宠臣“乞骸骨”,皇帝也会赐钱或赐第舍,此时退休官吏的待遇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恩典。
到汉平帝时,有了新规定,官吏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退休后可领取原有俸禄的三分之一;魏晋时期,对于退休官吏则会委以一个闲职,等于就是供养起来。
唐朝时,五品以上官吏致仕者可以给予半俸,少数功臣元勋经特批,则可保留全薪,比如房玄龄、宋璟致仕后,皇帝特批均赐予全禄。六品以下的官吏退休时,则赐予一定数量的田地作为退休金。
两宋时期的退休官员待遇尤其好,宋太宗给致仕官半俸,宋真宗特别是在宋神宗之后,还允许带职退休,而且在致仕时,还可晋升一级。即便在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大事。
比如吏部侍郎张存,退休后的15年中,仍在泛阶中一次次的进阶,最后他的官阶一路升到了礼部尚书。
对于一定品级的官吏,对于其子弟还有荫补制度,有如接班人。
明初时,三品以上官吏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现职满三年者,且无大的过错,退休时可晋升一级,至明中叶时则改为业务能力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
但明朝的退休金就一般了,退休官员一般不发放退休金,但若贫困无以为计的人员,“有司月给米二石,修其身”。
清朝待遇和明朝差不多。
总体来说,元明清时代的退休制度比较简薄。元明时代一般致仕者都没有俸禄,除非极为贫困者,才给予微薄的补偿。
看了上述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似乎还是挺不错的,但实际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理想。古代官员流动性也很大,有人作过统计,西汉时的丞相一职,平均任期仅四年多,东汉时三公的平均会期不到两年半。
再如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宰相的人数不固定,任期更加不固定,任期长的有几十年,如长孙无忌,任期短的只有几十天。
可见,要想以优厚的待遇退休并没那么容易。
而且医疗方面也没有保障,在职其间可享受公费医辽,一旦离职,诊疗服务就要自掏腰包了。
更为苛刻的是,退休官员一旦离职就要搬离公家的官邸,返回原居住地。
比如,南宋规定,凡各级地方政府官员退休后,三年内不能在原任职地居住。即便在当地有亲属,或置有产业,三年后也一样不允许居住,违反者要处一年徒刑。
所以,搞不好一退休就成了“房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退休制度古已有之,并非现人代人的专利,但对象比较单一,是专指官员而言的。
虽然王朝迭代,但每个王朝的退休年龄均趋于一致,如果没病没灾也没被贬被辞,大都在七十岁退休。
对于退休待遇,历朝历代的区别就比较大了。从整体来看,唐宋时代相对优厚,元明清则趋于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