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这名字在老上海滩上,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他可是青帮的大佬,靠着聪明脑袋和左右逢源的本事,在上海滩混了个风生水起。可谁能想到,这位青帮大哥,最后竟然客死他乡,葬在台北,墓地如今也早已破败不堪,杂草丛生。
这么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到头来落了这么个结局,让人不禁唏嘘感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杜月笙这一生,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怎么就走到了这样一个结局。
杜月笙的生平先说说杜月笙这人的出身,真不能算好。他生于1888年,父母早早去世,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那时候的上海滩可不是今天的繁华都市,贫富差距极大。杜月笙在十四岁时来到上海,跑到水果行当学徒,那个时候他也没想过自己以后能有多大出息。
听说他当水果店小伙计时,练就了一手削梨的好功夫,能把梨皮削得又细又长,削梨子都削得这么讲究,难怪以后能在江湖上混得开。
可这削梨子不能当饭吃啊,杜月笙早早明白,光靠勤劳发不了财。他很快看清了上海滩的江湖规矩,于是拜了青帮的陈世昌为师,正式入了江湖。这一入江湖,他的机会来了。有一天,杜月笙的老板黄金荣不在家,黄家的烟土被人偷了。
这在当时可是大事,烟土在青帮里可是财路的命脉。杜月笙站了出来,说了一句:“我去!”一枪把那偷东西的小子给逮了回来。就是这么一举,他赢得了黄家女主人林桂生的赏识,从此进入了黄金荣的核心圈子。
杜月笙并不是个只靠运气的人,他有脑子,还懂得“做人”。上海滩上一直有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会做人,这几个字让杜月笙在上海滩一步步爬到了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不但混得风生水起,还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鸦片交易。在那个时代,能控制鸦片生意的人,绝对就是大人物了。
有了钱以后,杜月笙不仅仅是混黑道了,他还开始在白道上打点。要知道,杜月笙可不是只会玩拳头的人,他还会玩钱。他成立了自己的中汇银行,甚至还成了法租界的公董局华董,那个位置在当时相当于上海滩上的华人最高职位。
可以说,杜月笙靠着一手人脉和手段,不仅在黑道横行,还把手伸到了白道,成为上海滩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离开上海的抉择风光了几十年的杜月笙,在1949年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大抉择。当时国共双方的内战已经进入尾声,共产党即将解放上海。杜月笙这时候得做个决定,是走还是留。
说实话,共产党那边也想拉拢他,希望他留在上海,帮忙维持秩序。可杜月笙自己心里明白,他在“四一二事件”里可是没少杀共产党人,这血债累累,留在上海实在是风险太大。
再看看蒋介石那边,蒋公也不傻,知道杜月笙这样的人才不能让共产党捞了去,一再邀请他去台湾。可杜月笙呢,也不是蒋公那一条船上的,他看得明白,去台湾不过是寄人篱下,没啥前途。
他一边推托说自己气喘病发作,一边决定走为上策。于是,他最后选择了逃往香港。这一走,算是杜月笙正式告别了上海滩这个他曾称霸的地方。
杜月笙到了香港,日子过得可就不如从前了。上海滩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他在香港过得可以说是落魄。昔日的青帮大佬,现在只能躲在香港坚尼地台18号的三室一厅里。别说豪宅了,这么点小地方,连个翻身的地方都难找,更别提大宴宾客了。
杜月笙不仅住得委屈,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的老毛病——气喘病在香港又犯了,每天靠氧气瓶维持,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上海滩大佬,如今只能躺在床上喘气,真是风水轮流转,世态炎凉到了极致。
虽说香港的生活让杜月笙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但即便如此,他仍拒绝了蒋介石去台湾的邀请。毕竟杜月笙是个精明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去追随权力了。他不愿意再卷入政治纷争,只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
葬于台北,命运的反差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去世,终年63岁。他的家人和亲友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台北大尖山下。蒋介石题写了“义节聿昭”的碑文,算是给了杜月笙最后的一个“面子”。
杜月笙死后,他的墓地一开始还有一些规模。蒋介石题字的牌坊,张群的“誉闻永彰”题字,墓地还算体面。可时间一长,杜月笙的墓地渐渐被人遗忘,破败不堪。
现在,台北的那片墓地已经变得杂草丛生,连当年的牌坊都被拆了。墓地周边成了学校的用地,杜月笙生前的辉煌,在这片破旧的墓地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痕迹。
这位曾经的青帮大佬,死后却连个像样的墓地都没保住,实在令人唏嘘。杜月笙的一生,充满了权谋和财富的追逐,但他死后,却只剩下荒凉的墓地和一段逐渐被遗忘的历史。
结语杜月笙的传奇一生,从上海滩的果行小伙计到青帮大佬,再到香港的落魄病逝,最后葬于台北,这样的人生起伏,令人唏嘘不已。他用聪明才智在上海滩打下一片江山,却在离开上海后迅速没落。
如今,他的墓地破败不堪,似乎是他生前风光与死后落寞的象征。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佬,最后也不过是被历史的风沙掩埋,徒留一片荒芜的坟地。杜月笙的故事,或许也告诉我们,权势与财富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一代枭雄终究归于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