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家清水茂:阐释与传递中国古典文学意象

飞绿聊国际 2023-07-15 06:46:0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在海外广泛传播,备受关注。《水浒传》传入日本后,出现了各类日译本,其中,当数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清水茂历经数载合译的全译本《水浒传》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是日本学界公认的翻译样本,深受日本读者喜爱。此译本让更多的日本读者接触和了解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推动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清水茂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翻译推介,致力于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交流,被称为“日本京都汉学末代宗师”。

清水茂(1925—2008年),京都府人,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博士,师从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清水茂热爱中国文学,曾前往香港向文史名家饶宗颐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他的研究涉及语言、文学、诗、词、赋、书评、人物评价等诸多方面,在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语言文字以及训诂、考据、版本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清水茂所著《清水茂汉学论集》(图片来自网络)

(一)

清水茂善于从新的角度切入,另辟蹊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他对文献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力求“睁大眼睛看一字一句”,所著《清水茂汉学论集》中的《纸的发明与后汉的学风》《印刷术的普及与宋代的学问》等,不固守训诂、考据等传统汉学的研究方法,融入了文化学、社会学等西方的研究方法,学术眼光宽泛,研究手段多样,见解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清水茂非常重视诗歌中有关颜色词语的表述,由细微之处入手,对颜色词进行解析。在《说“青”》《说“黄”》《释“白日”》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颜色词用法,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画面。他采用数据统计定量分析法,将语言学与文学结合起来阐释中国古典文学意象,从一个新的角度层层深入挖掘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在日本汉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借鉴。

清水茂擅长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研究,《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一文被译成中文载于《文史哲》杂志,后又收入《中国古典散文研究论文集》,是当时少有的海外汉学译作,显示出其扎实的汉学研究功底。《唐代古文运动与骈文》《日本古代文学中的韩愈》等文章曾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先后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他对清代诗人词家的考论颇有建树,如《钱澄之的诗》《龚鼎孳论》《论金堡的词》《陈维崧的词》《屈大均的词》《徐履忱的传记和诗》等研究,关联分析词赋、叙事诗、戏剧等问题,体现了他对词的细致研究和独特视角,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

清水茂治学严谨,注重文献收集与考证,重视对新史料和地下遗物的发现与利用,强调注意发现与原有的文献资料相印证的新文献和新文物,如甲骨文、金石文、古碑、铜镜等,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以确凿的史料来论证历史事实。他对金堡所写词的研究,从版本到诗歌特点,甚至词中一个小小的地名“黄巢矶”的具体位置都认真推敲,提出自己的见解。

清水茂在版本考据等传统汉学方面研究颇深。他的文章多是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精细的考证研究,出土文献和敦煌文献也成了他研究唐诗的重要依据。在《日本留下来的两种柳宗元集版本》一文中,他详细考证了日本留存的两种柳宗元集版本,对这两种残本的源流进行了对勘和研究。这两种版本在我国已绝版,因此,他的研究在版本学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的专著《中国目录学》《乐府“行”的本义》《“春”“秋”之词性》等详细阐述了相关专业研究,足见其在版本、训诂和考据等传统汉学上的功力。在《释“白日”》一文中,为探究“白日”的词义,清水茂进行了周密论证,详析作为诗歌素材的“白日”究竟是表现怎样的状态,将“中午明亮闪耀的太阳”分为“明亮闪耀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两层意思分别进行分析,发掘“白日”作为诗歌中的意象传递出的心理情感、政治意义、哲学意义、审美意蕴等,所著《中国目录学》《流观室诗词稿》都显示出他深厚的古典文献学造诣和学术功底。

(三)

清水茂对中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他的《中国文学在日本》《清诗在日本》《日本汉文学》分别向日本和中国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情况,认为日本文学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模仿和崇拜,深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对和、汉文学问题的看法。认为日本文运迟于中国200年,和、汉文学在奈良时代(唐朝中期)以后交替兴旺,这些和、汉文学史比较及探讨都极有见地。

清水茂致力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清水茂汉学论集》《中国诗文论述》《语文学》《中国目录学》等,翻译注释有《唐宋八大家散文》《韩愈》《王安石》《水浒传》《顾炎武集》《书经》《春秋》《流观室诗词稿》等,清水茂的研究文史兼通,采用文献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学术领域宽泛,研究方法多样,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对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史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由于两国人员的往来受大海阻隔,书籍就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清水茂注重保持与中国学者的联系与交流,《流观室诗词稿》是清水茂创作的汉诗汉词结集,其中有不少与当代中日学人的唱和。程千帆去世时,清水茂专门寄去自己创作手书的汉诗寄托哀思。我国著名词学家唐圭璋逝世,清水茂亲自写词一首悼念《清平乐·用梦桐词悼获村老人韵》:望西魂断,怎见金陵岸。巴蜀流离空有怨,未托过洋鸿雁。博搜全宋声韵,无穷嘉惠文人。清水茂和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建立了友谊,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出版后,清水茂曾专门撰写《评介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称夏老的书是:“今日研究词学,此必为重要参考书之一”。被夏承焘引为海外知音,特地在《承教录》中首列清水茂的书评,对他非常敬佩。清水茂还主持出版了《群类诗余》《钦定词谱》两部词学古籍,是一位既精通汉学又写得一手诗词的日本汉学家。

清水茂曾向林语堂先生学习诗词翻译,与启功、赵朴初、南怀瑾、梁漱溟、沈从文、钱钟书、张伯驹、俞平伯等文人学者多有往来,并相互有诗词、书法、绘画相赠。启功曾为清水茂书写毛泽东诗词和行书五言对联。赵朴初亲自为清水茂的《中国诗文论述》一书题词,在清水茂60岁寿辰之日,以汉俳格式书贺诗一首。据清水茂之子清水幸一回忆,清水茂曾向赵朴初当面请教书法,赵朴初回国后即赠清水茂一方松花石砚台,并附赠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还特意做了4个书签相赠,足见两人之交情。20世纪80年代,清水茂常到中国参加大学校庆、国际研讨会,到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清水茂为人低调谦和,淡泊名利,颇有学者风范。他精通汉学,学术造诣深厚。他对汉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学术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诗词灿若星辰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与传播。(完)

作者/李飞

0 阅读:3

飞绿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