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成功是需要天赋的,这话没错。但更多时候,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就像歌唱家谭晶的故事一样,让人感受到梦想的力量,更体会到亲情的伟大。谭晶,这个名字在当今歌坛熠熠生辉,她独特的跨界唱法,融合了民族、通俗和美声三种风格,征服了无数听众。从《在那东山顶上》到《天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见证了她的音乐才华。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她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一对平凡却又伟大的父母,他们的爱和付出,如同春雨般滋养着谭晶的音乐梦想。
谭晶的父母,曾经也是文艺工作者,在当地的文工团里挥洒着青春和热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演出市场逐渐萎缩,文工团最终解散了。为了生计,谭晶的母亲周丽萍不得不放下心爱的艺术,成为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而父亲谭新明,也告别了舞台,成为一名建筑公司的水电工。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肩上,但他们从未放弃对女儿的培养。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在谭晶的记忆里,歌声从未缺席。她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咿呀学语时就跟着母亲哼唱,两三岁就能完整地唱出几首歌。父母看到了女儿的潜力,也看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他们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支持女儿的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丽萍得知中国音乐学院开设声乐进修班,她心中燃起了一团火。她知道,要想更好地培养女儿,自己必须提升专业水平。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去北京学习!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小事,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谭新明起初有些犹豫,毕竟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看着妻子对音乐的执着,对女儿的期盼,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他四处借钱,凑够了学费,送妻子踏上了进修的旅程。接下来的两年里,谭新明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但他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妻子和女儿的梦想,就是他最大的动力。周丽萍在北京学习的两年里,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刻苦训练,努力吸收专业的声乐知识。
两年后,周丽萍学成归来,她带回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一架崭新的钢琴。这架钢琴,在当时可是奢侈品,周丽萍是省吃俭用才买下的,它承载着对女儿的无限期望。回到家乡后,周丽萍没有再去找工作,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女儿的音乐教育中。她一边接一些零散的演出,一边悉心指导谭晶。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谭晶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的歌声越来越动听,技巧也越来越娴熟。
为了让谭晶接受更好的教育,周丽萍带着她去报考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然而,由于缺乏舞台经验,谭晶在考试中表现失常,最终落榜了。面对失落的女儿,周丽萍没有责备,而是温柔地安慰她:“没关系,只要你尽力了就好,我们继续努力!” 之后,谭晶进入了一所普通的中学,但周丽萍从未放弃对她的音乐指导。初中毕业后,周丽萍又带着谭晶去考临汾市艺校。这次,谭晶的歌声惊艳了所有考官。一位老师听完她的演唱后,建议她直接报考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尽管谭晶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突出,但凭借着出色的音乐天赋,她最终被破格录取,成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年龄最小的学生。
在山西大学学习了一年后,周丽萍觉得女儿的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开始思考女儿未来的发展。她意识到,要想让女儿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必须去更高水平的学府深造。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谭晶退学,重新报考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是国内顶尖的音乐学府,竞争异常激烈。谭晶也感到压力巨大,但她知道,这是她实现音乐梦想的最佳途径。最终,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天赋,谭晶成功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然而,新的挑战又来了。通知书上写着“自费”,这意味着高昂的学费和没有保障的未来。谭晶看着通知书,委屈地哭了。她心疼父母的付出,也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这沉重的负担。这时,周丽萍再次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决心。她鼓励女儿:“别担心,孩子,费用问题我们来解决,你只要安心学习就好!”
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后,谭晶更加努力学习。她深知父母为她付出了太多,她必须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练歌和学习上,很少参加同学们的聚会和娱乐活动。在学习民族唱法的过程中,谭晶发现自己有一个小毛病:唱歌时会不由自主地眨眼睛。这让她很苦惱,也影响了舞台表现。后来,她尝试用通俗唱法来演绎民族歌曲,竟然神奇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与老师的探讨和鼓励下,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跨界唱法,将民族、通俗和美声三种风格完美融合。
大三那年,谭晶参加了一次中外歌手大赛,并获得了亚洲区第一名,还获得了五万元的奖金。她兴奋地把这笔钱寄给了父母。周丽萍收到钱后,既高兴又担心,赶紧打电话询问女儿。得知女儿获奖的经过后,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并为女儿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大学期间,谭晶多次参加各种歌唱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为她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谭晶顺利进入总政歌舞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军旅歌手。得知这个消息后,谭晶的父母激动不已,他们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