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美联社记者麦德生吹嘘:“马步芳是亚洲最富有战斗经验的武士之一。”又说,“青海军是标准的陆军劲旅。”仰仗骑兵,马步芳声称武士道精神不在日本。1949年,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解放兰州,马步芳的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
军阀马步芳(1903—1975),其所率之青海军多为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因而,驯服烈马成为军中常态。年轻的马驹浑身都是劲儿,性情泼辣,时常把士兵掀翻在地,轻者负伤,重者身亡,训练事故频频发生。为减少训练伤亡,尽快驯服烈马,马步芳多次派人到四川省购买猴子,用四川的猴子帮助自己驯服烈马。
大量猴子引进青海后,马步芳派人在校场驯马。猴子机敏过人,矫捷灵敏,倏一下就蹿到没有搭鞍子的马背上。猴子附在马背上,一只爪揪住马的鬃毛,一只爪拽着马的后臀。这时,猴子会在马背上做出各种小动作,让马驹子感到很不自在。马儿情急之下,就会四蹄迈开,拼命蹦跶起来。同时,猴子也兴奋了起来,再生气的马儿也不能够把猴子甩下来。折腾几个回合,马驹子气力渐渐衰弱。只好乖乖服输,听命于猴子。
如此半个月下来,一只小小的猴子就彻底驯服了一匹高大的烈马。就这样,烈马变成了战马,被士兵骑在胯下,从事军事训练和军事行动。凭借猴子驯服烈马,烈马开始听命于士兵的口令。战争中,如陌生人缴获战马,也很难驾驭。士兵只需要一个口令,战马就会把马背上的陌生人掀翻在地,或把马背上的人驮回来。
马步芳骑兵的作训,与国民党其他部队不同。士兵学会马上射击之前,先要学会在马背上劈刺的技能。他给士兵配备了大刀,大刀是乐家湾兵营打出来的,士兵每人一把。出早操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刀术训练。军队的刀术,讲求单兵实战,聘请善于刀术的武师专门来教。马步芳认为,刀术在肉搏时是最得力的。
掌握到马上劈刺之后,士兵开始学习马背上射击。马步芳要求骑兵射击时做到“三弯六看”,即指:弯头、弯腰、弯膝、前后上下左右看。在训练马背射击时,士兵一律使用火枪,并不使用精良的新式武器。原因是,火枪可以节约子弹,后坐力大,不易瞄准,一旦训练出来,再使用新式武器时,这些骑兵的射击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
已故青海省文史馆馆员田生兰,曾在旧青海省政府担任过秘书。他写文史资料说,马术是青海军的特技动作。“骑兵在马背上能够运动自如。有的把身体附在马的身旁弯下去,藏在在了下面,这叫镫里藏身。有的躺在马背上,挥舞着刀。有的在马背上立起来,有的在马背上可左右射击,连续射击,命中率很高。有的双手支撑,倒立在马背上,有的不用手牵着马缰绳,只靠双腿的劲力,可以夹马奔驰。”
著名记者范长江1935年在青海采访时,目睹到骑兵的训练。他在《中国西北角》一书中写到:“记者参观过两次骑术表演,骑兵在马上仰卧上下,或马上倒立,或马腹藏身,有人能用中国旧式土枪,在一趟马程之内,在马上连放七枪,真属绝技。”
1942年,蒋介石来西宁。那次,马步芳亲自出马,在校场表演了马术和射击。有目击者记录到:“马步芳的骑术极佳,五匹马并排疾驰的战马,他从第一匹翻滚到第五匹。他在飞驰中表演了滚裆和裆下藏人等高难度动作。”
白崇禧吹捧马步芳,十个藏兵只能打一个青(海)兵。来到青海的美联社记者麦德生把马步芳吹捧到了美国,说:“马步芳是亚洲最富有战斗经验的武士之一。”又说,“青海军是标准的陆军劲旅。”仰仗骑兵,马步芳声称武士道精神不在日本。
1949年8月20日,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兵临兰州城下,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仍然摆出扶危定倾的架势。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最为惨烈的大战之一。战后,马步芳最为精锐的82军被消灭殆尽。“(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拿下兰州,剩下的事情基本是走路和接管。”很快,青海、宁夏、新疆实现了和平解放。(文/樊前锋)
天津用户40xxxx037
他马步芳只能是算一介武夫!
xiaorui_8943
山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