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澍旸:张作霖强娶的四姨太,90岁去世葬八宝山,四个子女不简单

行走无界者 2024-12-20 18:46:29

1906年,18岁的许澍旸在村头打水浆洗衣物,却偶遇飞马而来的张作霖。这一眼,便注定了她与大帅之间的缘。

从被强娶的四姨太,到生下四个不简单的子女,再到90岁高龄葬入八宝山烈士陵园,许澍旸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她又是如何教养出四个不简单的子女?

情定一眼

许澍旸1888年出生,自幼父亲病故,随母亲来到辽西讨生活。每天清晨,她总要在村头的井台边忙碌许久。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许澍旸好奇地回眸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军装、腰配长刀的男子,策马而来。男子见到眼前的少女,也不禁驻足。四目相对,彼此竟都看出了神。

这位军官正是新民府五营管带张作霖。他见许澍旸朴素而不失秀丽,顿生爱慕之意。

张作霖命人打听到许澍旸的身世后,便急不可耐地派当地有名望的私塾先生来到许家提亲。

许澍旸的母亲见来人言语间尽是些强取豪夺的话语,知道此事休矣。当听闻张作霖权势滔天,她内心更是愁绪万千。

村长闻讯也匆匆赶来,语重心长地说:“大帅看上了令嫒,这可是天大的福分啊。若不应允,只怕会落个恼羞成怒的下场。依我看,不如从了吧。”

许母无奈只得应允。许澍旸虽然不情愿,但想到母亲今后或可不必再受生活之苦,便也点头。

婚后,许澍旸发现张作霖府上原来已有三位夫人。她虽是四姨太,却也恪守本分。为人谦和,侍奉三位姐姐无不尽心。大太太赵春桂见她如此贤淑,也常赏赐银钱。

许澍旸向往读书识字,曾向张作霖提出进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深造,可张作霖不愿。他身为一方军阀,固守传统,绝不允许自己的女人抛头露面,更遑论外出求学。

在二姨太卢寿萱的帮衬下,张作霖终是应允。

不久学校里便流言四起,认为一位军阀“大帅”的女人跑去“洋学堂”实在不合规矩。消息传到张作霖耳中,他勃然大怒,一纸谕令,许澍旸被迫辍学。

失去求学机会后的许澍旸几近绝望。她在帅府里多次哭泣,却无济于事。既然不能外出学习,她便跟随府中的私塾老先生读书,像家中的孩子一样学习古书与古史。

勤勉持家

在张府的日子里,许澍旸没有被奢靡的生活所腐蚀,而是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家中下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许管家"。张作霖见状,也十分赞赏,对这位贤惠能干的四姨太愈发器重。

不久,许澍旸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长女张怀瞳、长子张学曾、次女张怀曦和幼子张学思。尤其是最小的儿子张学思,自幼聪颖过人,深得父亲喜爱。

张作霖常常抱着他,笑称"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许澍旸却从不溺爱孩子。

她坚持让他们去公立学堂就读,不让穿华服坐豪车,要求他们勤奋好学、不耍少爷脾气。她常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学会自立,将来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张府的这些不是你们谁一个人的。”

有一年张作霖的生日宴会上,府中子女们穿金戴银,争奇斗艳。许澍旸的几个孩子却衣着朴素,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张作霖觉得有些没面子,便问许澍旸是怎么回事。

许澍旸淡然一笑:“孩子们该有的都有了,平时又不是过年过节,没必要这般铺张。再说,也别娇惯了他们。”张作霖闻言,也觉得有理。

一次,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因点小事争执起来。最小的张学思竟拿起手边的东西,就往哥哥头上砸去,登时鲜血直流。

许澍旸闻讯赶来,二话不说便打了张学思一个耳光,令其在祠堂里跪着反省。张学思委屈地辩解:“他们欺负我,我才还手的。”

许澍旸严肃地说:“就算人家说错了话,你也要学会忍耐,何况还动起手来。要是哪天惹怒了大帅,打断了腿,看你还狡辩什么!”

说完,许澍旸竟拿起戒尺,当着满堂宾客的面,打了张学思一顿。从此,府中的孩子们再没人敢造次。

许澍旸决意用平民化的教育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无论外界如何议论纷纷,她始终坚持。

对于生性顽劣的张学思,许澍旸更是严加管教。

她发现儿子喜爱书法,便亲自教他执笔运墨,讲解字的意境,引导他用心临帖。久而久之,张学思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性情也渐渐沉稳下来。

在许澍旸的悉心教养下,张怀瞳和张学曾相继考入东北大学,张怀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入学,张学思更是以优异的表现,被选送苏联留学深造。

与儿离别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刺身亡。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许澍旸带着积蓄和孩子们离开了东北,来到天津。

长女张怀瞳成年后,她嫁给了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子赵天赐,这段婚姻不仅门当户对,更成了她踏上更广阔人生舞台的起点。

婚后,两人一同赴美定居深造,赵天赐供职于联合国,张怀瞳攻读加州大学的硕士学位,学成后在学术和社会活动领域都颇有建树。

长子张学曾自幼受大哥张学良的影响,他对西方文化格外感兴趣。凭借不懈努力,张学曾先后在日本、英国留学,又赴美国深造,并进入联合国秘书处工作。

他遇到了与同样留学海外的蔡小姐,并结婚,育有一子,后来定居美国。

与哥哥姐姐不同,张怀曦的成长经历多了些坎坷。年轻时,她曾与靳云鹏之子订婚,后因个性不合解除婚约。

在母亲的鼓励下,张怀曦重新振作,成功考取剑桥大学,成为家族中第一个进入这所世界名校的女性。毕业后,她在华盛顿找到工作,并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婚姻。

离婚后,她在异国他乡邂逅了真爱——张晓雪。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子两女,生活虽历经波折,却最终迎来圆满。

与兄姐不同,张学思选择了留在中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彼时,张学思正就读于南京的陆军军官学校。战争的风声越来越紧,张怀瞳决定把母亲接到美国去避难。但在离开之前,许澍旸却始终放心不下学思。

她特意让张学思从南京赶到香港,与他见面。许澍旸一遍又一遍地劝说学思,希望他能放弃国内的险境,和家人一起去美国避开战乱。

张学思却异常坚定地摇了摇头。

他告诉母亲:“我不能走,国家正在危难之际,我必须留在这里。”当时,他已经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抗日救国的事业上。

对于出身军阀家庭的张学思来说,加入共产党是一种背叛家庭的冒险行为。在许澍旸和他的哥哥姐姐们看来,这种决定是不可思议的。

军阀世家的孩子,本应继承家族的权势,而不是冒着生命投入到一场危险的革命中。

苦尽甘来

尽管此时美国的生活比新中国舒适富足,但许澍旸的心始想着自己的祖国。听闻张学思在国内的革命事迹,她为儿子感到无比自豪,更坚定了自己要回国的决心。

1949年,许澍旸回国。张学思此时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的军校学生。他作为辽东省政府主席,肩负起了重建家园的重任,这一切都让许澍旸感到无比自豪。

张学思半开玩笑地对母亲说道:“母亲,美国的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多了,您在那边有哥哥姐姐照顾,为什么还要回来吃苦呢?”

许澍旸微微一笑,语气里满是深情:“外国再好,也不如回到咱们自己的国家好啊。我就是死,也得死在自己的国家!”

回到祖国后,她听说还有国民党东北军的旧部驻守在辽东一带,顿时心生使命感。作为曾经的“大帅夫人”,她决定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劝说这些昔日的将士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她亲手写信给驻守在东北的国民党守军军长周福成,用真挚的言辞规劝他起义投诚。在信中,她不仅以家国大义相劝,更以昔日东北军的情谊唤起对方的共鸣。

张学思深知母亲的心意,也感激她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曾经被家族视为“叛逆”的儿子终于被历史所接纳,他不仅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母亲,许澍旸却选择了淡出人们的视线,深居简出。1978年,北京的一切都显得平静。许澍旸在这里安然离世,享年90岁,安葬在八宝山公墓。

0 阅读:3
行走无界者

行走无界者

行走无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