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小是个多面手:不仅会造船、开农用车、捕鱼,还会舞文弄墨

陪读时间 2024-01-15 17:45:09

原题:《我的发小 | 左神州》

说起发小六爹,就不由的翘起大拇指,他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他的小聪明超出你的想象。我和他是门旁邻居,辈分上大我两辈,岁数上只比我大一岁,在家族排行,他是老六,我得喊他六爹。

我们从小光屁股长大的,他和我还是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他的学习成绩属于那种平时不温不火,一旦加劲努力,就会超出你预料的那种。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离升学考试大概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早读课班主任朱学余老师见他趴在课桌上睡觉,就采用激将法,说:“左春桐,如果你这样子能考上初中,我们班每个人都能考上”。他抬起惺忪的睡眼,听了也不答言。后来,就见他一改平日里吊儿郎当,不思上进的样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学习,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结果他考上了初中。后来由于家境贫穷,初二就辍学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的另一方面的聪明才智在劳动中逐渐显露了出来。

无师自通造木船

我们村是个背靠淮河,面临花园湖的村庄,每年梅雨季节,淮河、花园湖同时进入汛期,满沟满渠的到处都是水。俗话说的好: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些村民转型靠捕鱼、养蟹为生,自然也就需要船来作业,于是出现了一种行业——造木船。

记得在七、八十年代,我们村旁的渔业村就有两户人家在涵闸河边造木船,枣巷淮河边也有造木船的,后来改造较大的水泥船了。

六爹除干农活外,就是到涵闸看人家造船,有一年夏天暑假,我竟然看到他和邻居二叔左兆官一起造起了木船,让我很是惊诧。二叔是做木匠活的,他的手艺在周边没得说,农村用的桌椅板凳,木箱、橱柜等打造的很好。在八十年代谁家有个男婚女嫁的,都要打些木家具的,但从没有见到过他造过木船。

看到六爹有模有样地造船,我就问:“六爹,你怎么会造船啊,连木工活也没有见你学过呀”?他笑笑对我说:“多看看,多用心就会了”。你别说他们造的第一只船虽然不是很漂亮的那种,但是真材实料,全部用刺槐树打造,此木在我们当地属于硬木料,耐磨、耐泡,再用桐油浸刷过几遍,能用上几十年。质量自然没得说,一炮打红,找到他们订船的人很多,名气也逐渐打了出去。

会开各种农用车辆

老天爷要给人赏饭吃,那真的没法说。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械化逐渐取代传统的牛拉马运,农耕有手扶机、小四轮机、收割机,建筑上用到了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吊车等等,所有这些机器对于六爹来说,不需要学习,他统统都会驾驶。自己家里还买了台抓机和大四轮机,专门为采伐树木用的。他自己到东庄西邻买树,自己算木方,自己伐树,自己开抓机上车,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而他从没有去专业的培训学校学过,他早先甚至连驾驶证也没有,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会操作的。

我家房屋旁有棵搂抱粗的大杨树,高约三十米,东西北都是房子,南面是邻居家的果树,采伐比较困难,一不小心就会砸到房子或殃及果树。只见他用秤砣拴好绳子,往高高的树上一抛,绳子就稳稳地缠住树上一个较大的枝丫,然后他在地上系好油锯,穿上爬树用的脚蹬,一会就爬上了树桠,开动油锯,先去其枝丫,再分段锯其枝干,为防止枝干偏离,用事先准备好的绳索绑好,固定好滑轮,树下一个人拉动长长的绳子,就轻轻松松地把一段段树干锯好放了下来。整个过程,步骤紧凑,安全合理,让我称赞不已。

赶新潮能文能武

除了他无师自通的技能让我赞佩外,就是他心胸豁达,紧跟潮流。前几年流行“全民k歌”,他买了一套麦霸行当,像模像样地每天晚上支起场子,在家高歌不停,发抖音。还别说,他的声音属金质的发声,如寺庙里发出的铙钹击打声,听起来有种穿越感。尤其他唱的《驼铃》、《闯码头》、《其实男人不容易》还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吸粉无数。

他还会诹一些顺口溜,让你忍俊不禁。别看他初中没毕业,但他关注时事,善于学习和吸收,虽然学识不高,但见识不少。他知道我平时喜欢写写诗词文章之类的,每当逢年过节回到家里,免不了相互交流一番。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夕,他到我家,见我正在抄写春联,让我根据他的情况给他现编一副对联。当时他是一个人过日子(父母去世,哥嫂分家),我思考了一下,一是逗趣,二为鼓励他,于是提笔。

上联:自斟自饮自逍遥

下联:一人一居一乐天

横批:乐不思淑。

他哈哈大笑,欣然笑纳,拿回去就贴在自家的大门上。

还有一年,他到村子最东头建两间砖房居住,此房背靠淮河,南眺花园湖,东面是一览无余的广阔农田。那时正好他小儿子出生,就取名“东方”,往小了说意思是占据了村的最东方,往大了说胸怀东方世界,看看可有意思。春节时自己做一副春联,让我品评,他的春联是这样写的。

上联:居东方看东方东方红日放霞光

下联:靠淮河望淮河淮河千里奔大海

我连声夸赞,有寓意,有气势,有胸襟。好!

他还写过一些打油诗,我现在只记得一首,那是水灾后,村里要集体搬迁的时候写的。他起的名字《怜农》,大概是要仿《悯农》的诗意。他写的大意是:

天旱粮绝收,水灾眼泪流。

终日锄禾忙,却为衣食忧。

农民何其苦,整日忙不休。

饱经风霜苦,何时是尽头。

他家去年建了楼房,春节了,他自编春联贴在各个门上。现抄录几联,与大家分享。

之一

上联:财神踏浪进富门

下联:紫薇接踵送春风

之二

上联:立淮河坝望淮水东流

下联:站楼房顶瞰黄嘴新村

之三

上联:炊烟袅袅千户人家起祥氤

下联:瑞雪纷纷万木焕然披银装

这几幅对联,虽说不上严谨、工整,但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水平的人来说,能编出来,实属不易,也让我刮目。有才吧,若不是环境所迫,辍学较早,说不定发小六爹在文学上会有一番造诣,这也很难说吧。但,造化弄人啊。

做个逍遥捕鱼翁

随着花园湖禁捕,大小船只不准入湖,渔民上岸,渔网也被收回或者转卖它处。本以为吃鱼不方便了,没想到六爹给我带来了惊喜。他竟然弄了个小机船,在淮河里做起了逍遥捕鱼翁。

有一次国庆节从苏州回老家,遇到他,互致问好后,他说:“想吃鱼吗”?我说:“今天没有去街上买”。他说:“走,跟我到河边,我船舱里有”。我看着他:“你有船?怎么逮鱼了”?他说:“这几年疫情,搞的其它生意不好做,弄条小船,在河里下几条丝网,每天都能逮个二三十斤的,补贴家用”。说着领着我来到河边,走到泊在河汊里的船上,拿起舀勺,伸向船舱,一网兜起好几条鱼,有红眼马狼杆,鲤鱼拐子,红尾巴鱼、鲫鱼等,条条活蹦乱跳的,让我高兴万分,这些都是淮河里纯野生鱼啊。肉质鲜嫩,肥美,无泥腥味,煮出的鱼汤浓郁奶白,鲜的能让你胃口大开。看来,以后不缺新鲜美味的鱼了。

我真的佩服六爹,善于思考,善于抓住时机,有强大的动手能力。你想啊,他一个人在流动的淮河里,一边要驾船,一边要下网或起网,多么不容易的事,别人都是至少两个人配合才能做的事,他竟然一个人玩的游刃有余,不能不让人佩服。

想起南宋诗人释行海的一首诗:“历尽江湖白尽头,生涯惟有一扁舟。醉来吹笛空沙上,鱼自相忘水自流”。大抵过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的生活,做个逍遥渔翁,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简介

0 阅读:1
陪读时间

陪读时间

品味文字之美,静享生活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