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无垠的大海,在白天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可是当夜幕降临,黑暗吞噬了光明,大海便换上了一副神秘的面孔。
这时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许多轮船在夜间航行时,竟然选择“摸黑”前进,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是吝啬那点电费?
追溯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航海活动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只能依靠简单的工具和经验进行航海。
白天人们可以借助太阳辨别方向,夜晚则只能依靠星光和火把照明,火把的照明范围有限,且容易造成视觉误差,甚至引发航海人员的心理恐慌。
古人逐渐形成了夜间航行不使用灯光的习惯,转而依靠星光指引航向,这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航海人员心理健康的考量。
试想一下在漆黑的夜晚,火把的光亮照射在水面上,很容易产生光怪陆离的景象,这对于敬畏鬼神的古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负担。
古代船只的结构和材质也限制了灯光的运用,早期的船只多为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避免火灾风险,古人尽可能地减少火源的使用,这也间接促成了夜间航行不使用灯光的习惯,这种习惯经过世代的传承,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航海文化,深深地烙印在航海人的基因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航海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PS导航、雷达探测、电子海图等先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夜航的安全性,降低了迷航和触礁的风险。
GPS系统可以精确定位船只的位置和航向,即使在茫茫大海上,也能准确地引导船只航行,雷达系统可以探测前方的障碍物,帮助船只规避风险,电子海图则提供了详细的航海信息,辅助船只进行航行规划。
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夜间灯光的使用虽然可以提高能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强光照射在水面上会产生反射和散射,造成视觉误判,干扰驾驶员的视线,甚至可能导致触礁事故,灯光还会干扰雷达探测系统的正常工作,影响其探测精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浓雾、大雪等,灯光的效果会更加糟糕,不仅无法提高能见度,反而会加剧视觉干扰,增加航行风险。
现代科技在提升航海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地运用科技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的优势。
在现代航海中,灯光的使用依然存在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关系到船只本身的安全,也可能对其他船只造成威胁。
海面反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强光照射在水面上会产生强烈的反射,这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导致他们无法准确判断船只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尤其是在夜晚,海面反射的光线会更加刺眼,更容易造成视觉误判,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很容易将平静的海面误判为波涛汹涌,或者将隐藏在水面下的礁石误判为安全的航道,从而导致触礁事故的发生。
灯光对其他船只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海上航线上,多艘船只可能会在同一时间段内航行。
如果一艘船只使用了强光,那么它发出的光线可能会干扰其他船只驾驶员的视线,甚至造成短暂失明,这无疑会增加船只之间发生碰撞的风险。尤其是在夜间,这种风险会更加突出。
灯光还可能吸引海盗的注意,在一些海域,海盗活动猖獗,他们经常在夜间出没,袭击过往船只。
如果一艘船只在夜间使用了强光,那么它就如同一个明亮的靶子,很容易被海盗发现并锁定,这无疑会增加船只被海盗袭击的风险。
因此在夜间航行时,谨慎使用灯光至关重要,只有合理地使用灯光,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航行风险,保障船只和人员的安全。
为了规范海上交通秩序,保障航行安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灯光使用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船只在夜间航行时可以使用的灯光种类、亮度和使用方式。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船只的航行灯、信号灯、探照灯等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船只必须按照规定使用灯光,避免误判和事故的发生。
这些规则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年间虽然很多船只已经形成了夜间不使用灯光的习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各国船只的灯光使用标准各不相同,这导致海上事故频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决定坐下来共同商讨,制定统一的规则,经过多次协商和修订,最终形成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该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海上交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统一了各国船只的灯光使用标准,也为海上航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通过遵守这些规则,船只可以有效地避免灯光带来的风险,维护海上交通秩序,保障航行安全。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夜航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除了前文提到的GPS导航和雷达系统外,电子海图、自动识别系统(AIS)以及更加先进的照明设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子海图是现代船舶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传统海图的信息,还集成了各种实时数据,例如水深、潮汐、洋流、气象等,为船舶提供全面的航行信息。
船员可以根据电子海图上的信息,规划最佳航线,避开危险区域,确保航行安全。
AIS系统则可以帮助船舶识别周围的船只,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AIS系统通过VHF无线电频道广播船舶自身的静态信息(如船名、呼号、船型等)和动态信息(如位置、航向、航速等),其他船舶可以通过接收这些信息,了解周围船舶的动态,从而采取相应的避碰措施。
现代船舶也配备了更加先进的照明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亮度更高,而且更加节能环保,一些船舶还配备了红外线探测设备,可以帮助船员在夜间发现潜在的危险,例如礁石、漂浮物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夜航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夜航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夜航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夜航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导航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海况、气象等信息,自动规划最佳航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船员进行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航行建议,无人驾驶技术也将逐渐应用于夜航领域。无人驾驶船舶可以自动执行航行任务,无需人工干预,这将大大提高航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同时无人驾驶技术还可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航行安全,新的导航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例如,量子导航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信息,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将为夜航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可以预见未来的夜航将更加安全、高效、智能。
尽管科技的进步为夜航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人类的经验和判断力依然不可或缺,在复杂的航海环境中,船员的经验和判断力可以弥补科技的不足,确保航行安全。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船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力,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即使是最先进的导航系统,也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经验和判断力。
因此未来的夜航技术需要更加重视人机协作,只有将先进的科技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才能实现安全高效的夜航。
参考来源:船舶航行晚上不开灯有忌讳?不是玄学是科学
2024-05-07 15:41·武汉海事职业学院
东帝汶加入《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
2021-11-17 15:28·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