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萌仔妈!
在公园里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想要一个新的玩具,他的妈妈二话不说就给他买了。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看到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玩具,又吵着要买。妈妈开始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又给他买了。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因我们而来,于是我们总想把好的给他,看到孩子的笑脸我们也会开心,看见哭脸我们就会担心。
让孩子满意,成了最轻松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里面也裹挟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心疼,但有时候恰恰是因为过度的爱,采取了不当的方式,让爱成了放纵,反而成为了阻碍孩子成长的无形枷锁。
废掉一个孩子很快的方式,就是在3件事上,不断放纵他。
01无度满足孩子所有的“及时行乐”我们要知道,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培养。
如果我们一味地纵容他们的欲望,他们无法学会珍惜和感恩,就像那个小男孩,他得到了新玩具,却很快就厌倦了,又想要更多更好的。
“及时行乐“的诱惑太大了,特别是对于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还在建立中的孩子来说,这更是挑战。
为什么会有孩子刷视频刷到停不下来、为什么有孩子成天玩游戏。
问了一圈下来,大多是都是因为父母为了让孩子开心、满意,急于回应每一次需求,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层面的短暂快乐,他们都不假思索的予以满足,或步步后退,不断扩宽自己定的界限,一再让步,让孩子总能得偿所愿。
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体验挫折、学会等待的机会,更让他们对困难缺乏应对能力,逐渐养成依赖性和短视思维。
爱与约束就是硬币的两面,背靠背,却又分不开。
引导孩子与自己的欲望相处,可能刚开始孩子会有些恼人的表现,但后面你会发现他们正是通过这些”小经验“学会了区分”需要“和”想要“。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在努力后获得奖励,这也是培养孩子自律与耐心的有效途径,避免孩子因无度满足而在未来生活中迷失方向。
02过度宽容孩子,无视规则与界限你看到过图书馆吵闹的孩子吗?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看到两个孩子把书摊在地上,大声谈论着书上的内容,中间夹杂着毫不掩饰的笑声,过不多久,还顺手拿着书打闹起来。
他们的声音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特别突出,自然引起了馆里其他读者不满地侧目,但是却没有大人及时制止,本以为父母不在场。
一位小伙儿,实在忍不了,直接走过去,敲敲书架说,“你们小声点,这又不是你们家!”
一旁两个刚才还埋头玩手机的大人,这时抬头瞪了小伙儿一眼,见人走开,又埋下了头。
短暂的安静后,孩子又开始喧哗起来。
这时,一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轻轻地拍了拍孩子们的肩膀,说:“小朋友们,这里是图书馆,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你们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的哦。”孩子们看了看周围,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们,顿时安静了下来,工作人员接着说:“你们可以去外面的公园玩,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在这里,我们要保持安静,好吗?”孩子们点了点头,尴尬地跑到了刷手机的大人面前,嚷着要走。
原来两个孩子是被两个妈妈带来看书的,可被工作人员下了“逐客令”,孩子也闹着要走,两个妈妈只好在众人的注视中悻悻然地拉着孩子离开了。
如果说无度满足是宠爱的表象,那么过度宽容则是潜藏其中的“棉里针”,它挑破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有的边界感。
有的父母过于心疼孩子,对孩子犯错或违规行为采取极度宽容的态度,不仅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加以纠正,甚至还为孩子的失当找借口。
“他还是个孩子”,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不正是因为这样的父母才变味,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笑话”吗?
对孩子纵容,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犯点错也没关系,却没有想过,这样会让孩子会觉得,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谅,都不会有后果,他们会变得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
要知道设立规则和界限,是为了给孩子的行为提供明确的导向和约束,让他成为不被别人排斥和孤立的人。
03替代思考,包办一切,折断独立的翅膀最沉重的溺爱莫过于代替孩子思考和行动,就像替幼鸟觅食的母亲,却从未想过要教会幼鸟飞翔,和折断幼鸟的翅膀有区别吗?
有一项研究显示,那些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的孩子,长大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更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更缺乏自信和创造力。
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
于是,事无巨细地安排一切,从学业规划到生活琐事,全都一手操办,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做事。
可恰恰是这样的爱,最无法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只能变得依赖和无能。
看似是在爱孩子,其实是断了孩子前进的路,也断了孩子的退路。
【萌仔妈说】: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成为有出息、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在这3件事上不断放纵他们,只会让他们因爱受挫,也因爱受过。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