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以少敌多王猛决胜潞川前燕灭亡河北尽归前秦

正史趣闻说 2024-09-27 18:38:34
1、走投无路吴王投奔前秦 作茧自缚前燕大厦将倾 虽然前燕在枋头之战中大败桓温,消除了来自南方的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前燕就此转危为安。吴王慕容垂临危请命,扶大厦于将倾,却反而更遭忌恨,致使前燕再起风云,给前秦苻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公元369年十月,慕容垂返回邺城后,却发现等待自己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变本加厉的迫害。 慕容垂能力太强,给点颜色就能开染坊,而且还是连锁染坊。从之前的慕容儁到现在的慕容评,加上太后可足浑氏,这三人一直死死压制慕容垂,就是嫉妒慕容垂的能力。这次慕容垂出手扭转战局,再次威名显赫,正是慕容评和可足浑氏最不愿看到的,只会让二人更加咬牙切齿。 如此巨大的功劳,朝廷本应重赏慕容垂以及浴血奋战的将士,这是惯例,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慕容垂返回邺城多日,朝廷却一反常态,对封赏只字不提。 慕容垂不愿让将士们的功劳被就此埋没,上书朝廷:“此战,将士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战功显著,朝廷理应给予封赏。” 慕容评和可足浑氏却认为,一旦对将士们进行封赏,就是肯定慕容垂的功劳,势必要连慕容垂一块封赏。这对二人来说不可接受,于是索性谁也不赏。 慕容垂当然清楚这些,自己不要封赏也罢,但绝不能让将士们跟着受委屈,于是多次上书,甚至当廷与慕容评争辩。“垂数以为言,颇与评廷争”(《晋书.载记第十一.慕容暐传》)。 慕容评大怒,决定和可足浑氏合谋除掉慕容垂。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前燕就这样在灭亡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慕容楷,慕容恪嫡长子,承袭慕容恪太原王爵位。慕容楷非常喜欢也非常钦佩叔叔慕容垂,痛恨慕容评昏庸无能,更看不惯慕容垂被迫害。 兰建,慕容垂舅舅,是慕容垂母亲兰妃的长兄,同样也看不惯慕容评和可足浑氏的所作所为,坚定地站在慕容垂一边。 慕容楷和兰建二人得知慕容评要对慕容垂下手,立即向慕容垂报告。 慕容楷建议:“叔父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我们只需要除掉太傅和乐安王(即慕容臧)即可,其余不足为虑。” 慕容垂却严辞拒绝:“如此骨肉相残岂不是要乱我大燕?我不过就是一死,残杀手足、祸乱国家之事绝不能做。”慕容楷和兰建无奈退下。 很快,二人又得知慕容评即将动手,赶紧又去找慕容垂:“太傅即将动手,叔父必须马上作出决定,否则悔之晚矣。” 慕容垂却很平静:“如果他们真要对我下手,我宁可离开邺城逃往别处。但是,让我造反绝不可能。” 慕容垂大概有十个儿子,比较知名的有慕容令、慕容农、慕容宝、慕容隆、慕容麟、慕容熙等。其中慕容令和慕容宝是嫡子,是早前被可足浑氏迫害致死的段王妃所生。慕容农、慕容麟、慕容熙都是庶子,慕容麟、慕容熙两人后来还做过后燕的皇帝。 世子慕容令机敏聪慧、足智多谋、文武全才,是慕容家族新生代里的佼佼者。慕容令早看出父亲有心事,找个机会问到:“父亲近日面有忧色,想来是因为主上年幼,而主持朝政的太傅却嫉贤妒能,祸乱朝纲。这次枋头之战,父亲功高望重,是不是太傅就要对父亲下手了?” 慕容垂不再隐瞒:“是啊,这次枋头之战,我竭尽所能击败强敌,保全家国,可谁知功成之后,自己却反倒无处可去。既然你看出了我的心思,那就说说你的想法?” 慕容令便说:“主上暗弱,太傅独揽大权,一旦决定对您下手,动作怕是比弩机还要快。如果既想保全慕容家族,又不想失掉大义。父亲不妨暂时逃往旧都龙城,到了之后再上表谢罪,静侯处理,就像当初周公居东一样。如果太傅有所悔悟,那我们就再回来,这是最理想的方案。如其不然,我们就守住肥如险地以求自保,对内结交太傅和代国,对外怀柔群夷,这也还不错。” 周公居东,周初历史事件,一般代指暂时隐退。肥如,今河北秦皇岛卢龙县,中原进出辽西的门户。 慕容令想让父亲慕容垂暂时到龙城避祸,如果慕容评一直不放过,就割据辽西。 慕容令能脱口而出,说明早就做好了功课,可见平时观察仔细,对形势了如指掌,而且给出的策略也非常合理。 慕容垂只回了一个字:“善”。就这么办。 公元369年十一月,慕容垂以打猎为名,带着慕容令、慕容楷等子侄离开邺城,一路向北直奔龙城。 不过,就在慕容垂以为安全的时候,却不想事情竟坏在了另一个儿子身上。 慕容麟是慕容垂幼子,一个地位卑贱的小妾所生,自出生后一直未受宠爱,性格孤僻,为人奸诈。 起初,慕容麟并不知道父亲的出逃计划,真以为是外出打猎,后来才得知是要逃往龙城。慕容麟不愿追随父亲,便找机会逃回了邺城,向慕容评告密。慕容评立即派西平公慕容强率兵追击。 慕容强马不停蹄、一路狂追,最终在范阳(今河北保定境内)追上了慕容垂。 慕容垂让慕容令负责断后,拦住慕容强。慕容强很尊重慕容垂,只是和慕容令对峙,并未进攻。 天黑时分,慕容令对慕容垂说:“事情已经败露,看来龙城是去不成了。听说秦主苻坚正招揽四方英杰,不如投奔他吧”。 慕容垂一声叹息:“事已至此,除关中之外,哪里还有我容身之处!” 于是,慕容垂利用夜色隐蔽,带着一行人折返南下。 过襄国城时,为避免暴露行踪,慕容垂选在城南显原陵(石虎陵寝)内休憩。可是还没休息一会,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但见数百骑兵正慢慢靠拢过来。 对方人数众多,硬拼不是对手,逃跑又无去路,众人一时不知所措。就在此时,骑兵队伍里突然飞出数只猎鹰,随后这群人便追猎鹰而去,顷刻间又无影无踪。原来是一群打猎的士兵,虚惊一场。 因为襄国城再往南不远就是邺城,休息时慕容令劝慕容垂:“太傅嫉贤妒能,尽失人心。父亲在邺城一呼百应,此时若乘其不备,取邺城易如反掌。一旦事成,革除弊病,匡扶朝政,辅佐主上,必能保全家国。可是,如果我们这次真的前往关中,以后想回来可就难了。只要父亲同意,我带上几名骑兵现在就去邺城,足以办成此事。” 因为无法割据龙城,此时慕容令的想法和慕容楷一样,认为除掉慕容评,控制前燕大权才为上策,西逃关中实乃下策。 慕容垂还是不愿谋反:“此举太过冒险,一旦事败追悔莫及,不如按计划西入关中,以保万全。” 慕容垂命人杀了一匹白马,带着众人歃血为盟,正式宣告将西入关中,投奔前秦。 有个马奴不愿随行,偷跑出去后被慕容垂派人追上杀害。后来,众人行至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境内)时,被守卫黄河渡口的津吏阻拦,众人杀了津吏后南渡黄河。快到洛阳时,当地一全坞(坞堡名,位于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境内)坞主吴归率众追击,被断后的慕容令击退。 所幸过洛阳之后,慕容垂一行再无羁绊,顺利进入关中。 这次随慕容垂一起投奔前秦的有:续娶的段夫人、世子慕容令、子慕容宝、子慕容农、子慕容隆,侄子慕容楷、舅舅兰建、郎中令高弼等人。 高弼就是那位和段王妃一起被诬陷下狱,遭受酷刑的慕容垂下属,没想到还活着。太后可足浑氏的妹妹,被强行许配给慕容垂做王妃的小可足浑氏则被留在邺城。 慕容垂抵达长安的时候,枋头之战仅仅只过去了一个多月。 枋头之战中,苻坚答应前燕请求,出手相助,战后前燕为表示感谢,先后派散骑侍郎郝晷(音guǐ)和黄门侍郎梁琛到访长安。 郝晷抵达后发现秦国朝纲整肃、国泰民安,与燕国大为不同,颇为震动,自认如若两国开战,燕国必不是对手。因郝晷和王猛早就相识,所以当王猛问起前燕详情时,郝晷和盘托出,俱告实情,期望日后一旦有变,王猛能网开一面。 当然,也不都是卖主求荣的,比如梁琛。 黄门侍郎梁琛到长安时,苻坚正在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打猎,就派人通知梁琛到万年见面。可梁琛却说:“你们的使者到了燕国,我们群臣都身穿朝服,按最高礼仪打扫宫廷,然后正式接见。如今秦王却这么随意地让我去野外相见,恕难从命!” 前秦尚书郎辛劲辩解:“宾客入境,应客随主便,客人怎么能规定主人的礼仪呢?况且天子被称为乘舆,所到之处即是行在(行在,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为何一定要有殿堂呢?《春秋》中不是也有在途中接待使者的示例吗?这有何不可?” 梁琛针锋相对:“晋室朝纲混乱,上天这才成全了秦、燕两国。秦、燕唇齿相依,燕国不复则秦国必危,秦王因此派援军支援燕国,我们感激涕零。如今强敌退去,两国应按礼制巩固友谊,可你们却慢待使臣,这是看不起我们燕国。天子四海为家,故行曰乘舆,止曰行在。根据礼制,没有约定好的临时会面叫遇,这种会面因事发突然,所以一切从简,但是不能以此作为两国日常交往的典范。我身为使者,虽然应该遵从主人安排,但如果主人太过怠慢,未以礼相待,请原谅我难以从命。” 辛劲哑口无言,随后把梁琛的话传给苻坚,苻坚于是专门在万年设了行宫,并把长安的百官也叫来做陪,然后才派人请梁琛入见。 欢迎仪式结束后,苻坚设宴款待梁琛。席间,苻坚问:“你们燕国都有哪些名臣?”梁琛答:“太傅慕容评德高望重,参佐王室;吴王慕容垂雄才大略,其余文臣武将,皆人尽其才。” 梁琛有个堂兄叫梁弈,当时正在秦国做尚书郎,苻坚便安排梁琛住在梁弈宅院。梁琛却坚决不去:“昔日诸葛瑾见诸葛亮时只在朝堂,从不私下会面。让我住私宅,万难从命。” 苻坚只好又把梁琛安排到馆舍,然后派梁弈去馆舍探视梁琛,想打听一些前燕的事情。可是,等梁弈询问之后,梁琛却说:“你我二人各为其主,我如果只说燕国的好,必不是你们想听的。如果我说燕国的不好,又不是我该做的,你何必为难我呢!” 梁弈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回。 前秦太子苻宏见梁琛的时候,官员想让梁琛跪拜太子,梁琛便说:“天子之子也只是天子之臣,即便是父亲的臣子也不能称为自己的臣子,何况外国臣子呢。”梁琛坚决不跪。 梁琛的表现让王猛大为赞叹,于是劝苻坚将梁琛扣下收为臣子,苻坚没有答应。梁琛不可能同意,何必强留呢。 苻坚留梁琛在长安住了一个月,等梁琛走后没多久,边境上就突然传来喜讯:吴王慕容垂前来投奔! 苻坚大喜,立即命人备车,亲自前往郊外迎接。 见面后,苻坚激动地拉着慕容垂的手,说:“阁下天生大才,孤仰慕已久,今后你我在一起,必能共成大事。这是上天之意啊!” 苻坚越说越激动:“孤要与卿共定天下,然后亲自前往泰山向岱宗汇报,到时就让卿回到故国,世代封于幽州,这样卿就即不失为子之孝,也不失事君之忠,岂不美哉!” 苻坚的喜悦溢于言表。 慕容垂受此殊荣,不免有些过意不去,赶紧谢恩:“臣不过客居异乡之人,能免罪已是万幸,岂敢受此厚恩!” 苻坚见过随行众人,看到慕容令和慕容楷时,也是欢喜万分,均以厚礼相待。回长安后,苻坚大赏慕容垂,还给慕容垂在城内选了一座大宅院。关中百姓久闻慕容垂父子大名,争先恐后地前来拜望。 不过,就在苻坚大喜之时,王猛却兜头浇了一盆凉水。 王猛说:“慕容垂父子犹如龙虎,岂有被他人驾驭之理。将来一旦有所依托,酿成大患,必然无可挽回。为绝后患,宜早日除去。” 苻坚通常对王猛言听计从,可每每却在关键时刻一意孤行。此时,苻坚正处于亢奋状态,哪里肯对慕容垂父子痛下杀手。 苻坚当场拒绝:“孤正招揽四方英雄以定四海,怎能让孤杀了前来投奔之人?况且孤已表态接纳,又如何转还?匹夫尚不食言,何况孤身为万乘之君!” 慕容垂被苻坚封为冠军将军,赐爵宾徒侯,慕容楷为积弩将军。其余人员的封赏史书未提。 自此,吴王慕容垂便留在秦国,成为苻坚部下。此时,苻坚三十一岁,慕容垂四十出头。 邺城内,因慕容垂的出逃,前燕官场再次地震。 素有威名的范阳王慕容德、从事中郎高泰等所有与慕容垂平时交好的官员全部被慕容评罢免,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尚书右丞申绍劝慕容评:“自吴王出奔后,朝野内外谣言四起,此时不宜对吴王的臣僚全面打压,应从中挑选贤者予以任用,以正内外视听”。 慕容评便问:“那这些人中谁可重用?”申绍答:“从事中郎高泰”。于是,慕容评又重新启用高泰,任命其为尚书郎。 梁琛自离开长安后日夜兼程,等到了邺城后才知道慕容垂已经投奔了前秦,于是立即对慕容评说:“秦人兵马强盛,日夜操练,如今又在陕东囤积大量粮草,和平之日不会久长。吴王此去投奔,秦人更会加速图谋中原,太傅务必早做准备。” 梁琛已经看出来苻坚即将动手,可慕容评却不以为意:“秦人岂能因一叛臣而毁了秦、燕两国大好的和平局面!” 梁琛急了:“如今秦、燕分据中原,互有吞并之意。桓温入侵时,秦国不过看在唇齿相依的份上才出手相救,并非出于真心。只要我大燕稍有嫌隙,秦人必会趁机而入。” 慕容评仍旧自以为是,没再继续辩驳,只是转而问梁琛:“你觉得苻坚为人如何?”梁琛道:“聪明果断,从谏如流。”“那王猛呢?”“王猛有王佐之才,锐意进取。苻坚与王猛二人相得益彰,是千载难逢的一对好君臣。桓温那边根本不足为虑,最终成为燕国大患的,唯有苻坚和王猛!” 梁琛句句金玉,可惜慕容评却是个庸才,根本不放在心里。梁琛没办法,只好又去找皇帝慕容暐,可慕容暐也是个昏庸皇帝,和慕容评一样,根本不放在心上。 梁琛最后去找太尉皇甫真。 皇甫真自慕容垂出逃后也是忧心忡忡,和梁琛沟通后立即上书慕容暐:“苻坚表面不断遣使来访,不过是为了窥我燕国虚实。前番秦军深入中原,此番又多次遣使,早对中原地形了如指掌。先观察虚实,再伺机而动,这些都是敌对方的常见做法。如今吴王投奔秦国,为苻坚出谋划策,这就是伍子胥之祸,不能不防备。臣以为,洛阳、晋阳、壶关等各处城池要塞,必须尽快遴选重将,增兵防守,以防患未然!” 伍子胥,原楚国人,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率吴军攻入楚国都城,挖出楚平王的尸体后鞭尸三百。 慕容暐立即找慕容评商量,慕容评却嗤之以鼻:“秦国偏居一隅,国小力弱,不过是想倚仗我大燕为后援。况且苻坚向来信奉儒家仁爱之说,不会轻信叛臣之言而绝秦、燕之好。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一点担心就轻易布设重兵,这样反而会引起秦国不安。” 梁琛和皇甫真苦口婆心,换来的只是一切如旧! 苻坚行事谨慎,尽管已经决定对前燕动手,但仍不敢掉以轻心,决定再打探一次前燕虚实。 这一次,苻坚派黄门侍郎石越出使燕国。慕容评为了显示燕国的强盛,特意把邺城内最奢侈的一面展示给石越。 从事中郎高泰和太傅参军刘靖劝慕容评:“石越说话时心不在焉,目光总是投向远处,这显然是在观察我们。此时我们应多炫耀武力,让石越知道燕国的强盛是在武力而不是奢靡。如果只展示奢靡,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轻视我们。” 可慕容评依旧是油盐不进。 高泰知道前燕大势已去,便以生病为由辞官归隐。尚书左丞申绍上书长文,和皇甫真一样建议尽快在西河、晋阳、壶关等地布设重兵,皆被慕容评视若无睹。 不幸被皇甫真和申绍言中,这些地方后来都是关键战场。 好吧,前燕还真是配合。苻坚想睡觉,慕容评就递上枕头。苻坚想灭燕国,慕容评马上翻箱倒柜,找出玉玺和印绶!既然如此,苻坚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苻坚厉兵秣马,早已做好各项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不过就是一个出兵的借口。 很快,借口就来了。 2、金刀离间王猛计除慕容令 以少胜多王猛决胜潞川枋头之战期间,为了让前秦能出兵相助,慕容评曾许诺事后割让虎牢关以西之地给前秦,之后,苻健派出邓羌、苟池两员大将率两万步骑兵驰援前燕。 可是,等到桓温被杀退之后,慕容评却反悔了。 慕容评特意派使者向苻坚解释:“之前说割地是使者的个人行为,言语失当。国与国、诸侯与诸侯之间本就应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这些都是常情!” 嚯,这话说的。当初有病乱投医,什么毒誓都敢发,过后却不想认账。苻坚本来还觉得师出无名,这下好,借口马上有了。 公元369年十一月,枋头之战后仅两个多月,苻坚以前燕未按承诺割让土地为由,任命王猛为主帅,携建威将军梁成、洛州刺史邓羌等人率步骑兵三万东出潼关,攻打前燕洛州刺史慕容筑驻守的洛阳。 区区三万兵马,肯定不足以灭掉前燕,所以,这次苻坚的用意很明白,就是来拿洛阳的。虎牢关以西最重要的城池就是洛阳,原本是你们答应给我的,现在不肯给我,那我就自己去取。 虽然之前苻坚曾多次用兵,但均为被动平叛,所以,这一次是苻坚自云龙门之变上台十二年以来第一次主动对外出兵。这意味着,经过十二年的蛰伏,前秦正式拉开了灭亡前燕的大幕,同时也拉开了一统北方的大幕。 前燕这边,慕容评立即派乐安王慕容臧统兵十万驰援洛阳。 十二月,王猛抵达洛阳城下,随后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王猛负责攻打洛阳,同时命梁成和邓羌两人轻装卷甲,迅速东进,阻击慕容臧。 梁成和邓羌不负使命,在荥阳石门(今荥阳东北)大败慕容臧,斩杀燕兵一万余人,将慕容臧堵在石门无法西进。 这边,王猛一边加紧攻城,一边写信劝降:“这次我们秦国出动百万大军从潼关、轵关等各方向大举伐燕,成皋、孟津等要塞早被拿下,洛阳已是一座孤城。你们现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根本无法守住城池,不如早作投降。” 慕容筑久等援军不来,无力支撑,最终开城投降。慕容臧闻听洛阳已失,便不再西进,率部退至新乐城(今河南新乡境内)驻防。 王猛班师回朝,留邓羌驻守洛阳,以辅国司马桓寅为弘农太守,代替邓羌驻守陕城。 前秦第一次伐燕,王猛仅以三万步骑兵便轻松攻下洛阳城,并大破慕容臧十万援军,旗开得胜,首战告捷,洛阳以西尽归前秦。 不仅如此,王猛这一趟中原之行还顺便针对慕容垂用了个反间计,这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金刀计”,也是中国历史上反间计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 先前王猛劝苻坚除掉慕容垂父子以绝后患,但苻坚没听。王猛并未就此罢休,随后便利用这次出兵精心策划了一场反间大戏。 王猛先申请让慕容垂世子慕容令做自己的参军,随同出征洛阳,然后又以重金收买了慕容垂身边亲信金熙。 出发前一晚,王猛去找慕容垂喝酒话别,酒至半酣时,王猛说:“今当远别,卿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王猛想让慕容垂送给自己一件贴身信物。 王猛很从容,看不出任何破绽。慕容垂也并未多想,只是事发突然未及准备,便顺手把所佩金刀解下交给王猛。 之后,就在王猛攻打洛阳的时候,反间计同时展开。 王猛早就把金刀转交给了金熙,让金熙从长安秘密来到洛阳,冒充受慕容垂派遣,暗中来向慕容令通报消息。 金熙以慕容垂的口吻告诉慕容令:“我们父子从邺城逃到长安,本以为能躲过灾难,却没想到王猛视我们为仇敌,一直设法除掉我们。秦王表面虽好,但内心难测。我最近打听到太傅有所悔悟,皇帝和太后也不像从前那样,所以我决定重返燕国。特派金熙告知,以金刀为证。我现已逃出长安,正在返回邺城的路上,你见到金刀后立即设法出逃,尽快与我汇合。” 没想到出征才几天,父亲就降而复叛,而且事前也从未提及,这让慕容令很是狐疑。可是,金熙毕竟是父亲的亲信,加上又有金刀为证,不容质疑。 虽经几番犹豫,但最终慕容令还是借打猎为名离开驻地,先跑到石门去投奔慕容臧,然后又去了邺城,静待慕容垂的到来。 王猛见慕容令果然上当,立即派快马驰报长安:慕容令于阵前叛变! 慕容垂惊恐万分,王猛本就对自己猜忌万分,现在更是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慕容垂觉得留在秦国凶多吉少,索性也跑了。 只是,这是在秦国,慕容垂哪里跑的了,刚逃到蓝田就被抓了回来。 面对被抓回来的慕容垂,苻坚却不以为意:“卿家国失和,所以委身来到长安。只是爱子心不忘本,怀念故国。人各有志,不必深究。只可惜燕国就要亡国,爱子此去无异于投身虎口。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孤并未怪罪于卿,卿又何苦要逃呢!” 尽管世子出逃,但慕容垂因为面对的是仁君苻坚,所以最终毫发无损。那慕容令呢?他面对的可是慕容评。 因为慕容垂安然无恙,所以慕容评根本不信慕容令是真心回国,反倒认为是慕容垂派来诱降群臣的,于是将慕容令流放到龙城东北六百里外的沙城。 慕容令万分沮丧,料定再无出头之日,到了沙城后索性造反。 沙城是前燕流放地,城中有数千名被贬谪戍边的将士,慕容令暗中和这些人联络,于公元370年四月杀了牙门将孟妫后举兵反燕。沙城城主涉圭为了保命,诈降慕容令。随后,慕容令率叛军攻占威德城,杀了守将慕容仓。然而,正当慕容令准备接着攻打旧都龙城时,却不幸被诈降的涉圭寻机杀害。 这便是王猛金刀计的最终结果。 虽然慕容垂安然无恙,但是文武兼备的慕容令却死了,迫使慕容垂改立嫡次子慕容宝为世子。慕容宝和慕容令虽是一母所生,但智商情商却相去甚远,这为后来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昙花一现埋下伏笔。 虽然王猛最希望的结果是以谋反罪为由让苻坚把慕容垂也杀了,但是,以王猛的智慧,应该能料到苻坚不会对慕容垂下手,所以这个结果应该也在王猛预料之中。不管怎样,能削弱慕容垂的力量也算是大功告成了。 拿下洛阳后,苻坚并没有给前燕留太多苟延残喘的时间。 公元370年六月,王猛拿下洛阳仅仅只过去半年,苻坚再次以王猛为帅,携杨安、张蚝、邓羌等十员大将,统领步骑兵六万东出潼关,再次大举伐燕。 这一次,苻坚的目标直指前燕都城,邺。 王猛出发时,苻坚亲自送行二十里至灞上,叮嘱王猛:“今日出征关东,当先破壶关、上党,而后长驱直入,攻取邺城,这是最便捷的路径,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你出发后,我率大军也随后出发,舟车粮草,水路并进。你只管往前攻,不要有任何顾虑,后勤我来保障,咱们邺城见!” 王猛胸有成竹:“仰仗主上威灵,臣此去必能大获全胜,荡平残胡将如秋风扫叶一般,无须主上亲征,主上只需在长安城内布置好那些鲜卑人的住处即可。” 此次伐燕,王猛和苻坚商定的路线并非是从洛阳一路东进,而是走西河,过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经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向东穿越太行山,直取邺城。 公元370年七月,王猛率军进入并州,然后兵分两路。王猛率主力向东攻取壶关,镇南将军杨安率军北上攻打晋阳。 前燕这边,得到消息后慕容暐立即下诏集结了四十万精兵,由太傅慕容评亲自率领,出邺城西门后直奔太行山,增援晋阳、壶关两地。 这里,关于慕容评的总兵力,《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传》和《晋书.载记第十一.慕容暐传》中均记载为四十万精锐。如《苻坚传》中记:“暐遣其太傅慕容评率众四十余万以救二城”,《慕容暐传》中记:“暐使慕容评等率中外精卒四十余万距之”。 但是,《资治通鉴.卷一百二》中记载的则是三十万精锐,如:“燕主暐命太傅上庸王评将中外精兵三十万以拒秦”。两者相差十万人。 其实,不管是三十万还是四十万,兵力数都远远超过王猛的六万。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经过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三代人的积累,前燕的实力确实非常强大,尤其慕容儁在世时大幅扩军,给慕容评留下了骄傲的资本。所以,包括慕容评在内,前燕很多人一直都认为,偏居关中的前秦 “国小兵弱”,根本没有和前燕抗衡的实力。 单纯对比实力也确实如此,整个北方大部分都是前燕地盘,前秦只有一个关中,双方实力的确悬殊。苻坚以小博大,非常谨慎,所以才会在出兵前反复打探前燕虚实。但凡慕容评稍微有些能耐,苻坚还真不一定是对手。 可惜啊,偏偏慕容评就是个庸才,四十万大军在他手里就是一根根没用的芦柴棒。 慕容评出发后,皇帝慕容暐有些放心不下,便把散骑侍郎李凤、黄门侍郎梁琛、中书侍郎乐嵩等人召入宫中,问:“秦国将士到底如何?如果秦人知道太傅这次率四十万大军出征,那他们还敢跟我们打吗,会不会不战而退?” 李凤很自信:“秦国偏居关中,国小兵寡,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王猛虽然名声很大,但在臣看来不过就是常人而已,岂能和太傅相比。陛下根本无须担忧,就等着太傅的好消息吧!” 慕容暐喜欢听这种话,非常高兴。 旁边的梁琛、乐嵩眉头一皱,赶紧接话:“胜败在谋略而不在兵将多寡,怎能寄希望于敌人不战而退呢。苻坚和王猛这次志在必得,绝不会无故退军。我方虽然兵力占优,但必须要以谋略取胜,绝不能掉以轻心。” 慕容暐脸一沉,又不高兴了。 兵分两路后王猛这边非常顺利,一路势如破竹,沿途郡县望风皆降,进抵壶关后迅速攻下城池,俘虏了前燕上党太守、南安王慕容越。可是,杨安那边却被堵在了晋阳城下。前燕并州刺史慕容庄凭借城池险固,拒绝出战,闭城坚守,以致杨安屡攻不下。 如果拿不下晋阳,王猛就不敢越壶关去攻打邺城,否则就会腹背受敌。所以,晋阳必须得拿下。 王猛留屯骑校尉苟苌镇守壶关,自己立即率军驰援杨安。 晋阳城经过当年刘琨的扩建和修缮,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王猛抵达后知道硬攻不是办法,当即命将士昼夜不停深挖地道,然后派猛将张蚝率数百壮士由地道进入城内,斩杀守门燕军后打开城门。王猛、杨安杀入城内,慕容庄束手就擒。 王猛让大将毛当镇守晋阳,然后带着杨安等人又马不停蹄赶回壶关,继续东进。 慕容评虽然手握四十万大军,可竟然却害怕起只有几万人的王猛,进入并州后不敢进攻,只是屯兵于潞川(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希望能在潞川挡住王猛,保邺城无恙。至于晋阳、上党这些地方,算了,就送给苻坚吧。 看来慕容评主政后过惯了穷奢极欲的日子,胆子也变小了,早忘了自己是武将出身,当年也是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不过,也可能是慕容评考虑到王猛孤军深入,只能速战,不能持久,所以想拖住王猛。可即便如此,双方兵力如此悬殊,慕容评有足够的资本抽出兵力主动出击,为何偏偏按兵不动?归根结底还是胆小畏战。 邺城内,黄门侍郎封孚正和司徒长史申胤闲聊。 封孚问:“这次秦国再次入侵,您觉得事态将如何发展?太傅能赢吗?” 申胤一声叹息:“这次我大燕必亡,你我终将成为秦人的俘虏!” 刚说完,申胤又话锋一转:“不过,当年越国得岁而吴国伐之,结果反受其祸。如今福德在我大燕,秦国虽然能一时得志,但我大燕将来必会复国,这中间不过就是一纪罢了。”一纪是十二年。 “今福德在燕,秦虽得志,而燕之复建,不过一纪耳”(《资治通鉴.卷一百二》)。 “越得岁而吴伐之”,岁指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是吉星。意思就是,当时越国有吉星照耀,虽然一时被吴国灭了,但最终吴国还是逃不过祸患,终为越国所灭。 申胤出场不多,背景资料完全没有,但却是神一样的存在。 枋头之战前,申胤精准剖析了晋、燕两国形势,认为桓温必败。这一次,申胤又准确预测了秦、燕之战的结果,认为前燕会灭国。同时,申胤竟然还神奇般的预测到燕国会在一纪之后复国。 申胤的预测和后来的事实只差了两年。十四年后,公元384年,慕容垂在荥阳自立为燕王,恢复大燕国。后人为了和前燕相区别,把慕容垂建立的燕国称为后燕。 公元370年十月,王猛率军抵达潞川,与慕容评四十万燕军隔河对峙。 潞川是一条河,即今天的浊漳河,流经山西省长治市以及河南林州等地,穿过太行山后,在邯郸市涉县境内与另一条叫清漳河的河水汇合,汇合后的河流就是著名的漳河,流经邺城。也就是说,潞川就是漳河的上游一支。浊漳河和清漳河是在一个村子里汇集,这个村子叫合漳村。这些名字起的都很有意思。 王猛虽然手里只有六万兵马,此外还要分兵驻守晋阳等地,可王猛却不像慕容评那样胆小畏战。况且,要想拿下邺城,王猛也必须主动出击。 进攻前,王猛先派将军徐成偷偷前往对岸,探查燕军布防。王猛要求徐成中午前必须赶回,可过了傍晚徐成才匆忙回来。 王猛大怒,认为徐成贻误战机,要按军法处斩徐成。 邓羌求情:“如今敌众我寡,明日一早就要大战,正是用人之际,希望能让徐成戴罪立功。” 王猛依旧愤怒:“如若不斩,如何严明军纪!” 邓羌坚持请命:“徐成是我的郡将,虽因违期应当斩首,但我愿意和徐成一起效死,立功赎罪”。 郡将,邓羌官职为洛州刺史,徐成应是洛州某郡太守,为邓羌部下。 王猛还是没有答应。 邓羌一怒之下返回自己大营,集合将士准备攻打王猛。王猛立即派人赶去质问,邓羌答:“我等奉命前来讨伐远贼,如今眼前却有一近贼,让我等自相残杀,我要先把这近贼杀了。” 王猛听说后哈哈大笑,赞叹邓羌有勇有义,便下令赦免徐成。事后,邓羌来到王猛帐前请罪,王猛拉着邓羌的手说:“我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将军,将军对郡将都能如此,何况对国家呢,有将军在,我就不用担心对付不了燕军了。” 徐成这次回来还打探到一个消息,说慕容评为人贪婪,即便大战在即竟然还派出大批将士封锁周围的山林溪水,然后坐地收钱,老百姓打水砍柴都要交费,引起将士和百姓大为不满,斗志尽失。“评性贪鄙,鄣固山泉,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三军莫有斗志。”(《晋书.载记第十一.慕容暐传》)。 这种事听起来天方夜谭,但却又真实发生,这样的人做主帅,岂能不败。 王猛听后大笑:“慕容评这个庸才,即使拥有亿万之兵也不足为惧,何况区区数十万。大破燕军就在明日。” 当晚,王猛派游击将军郭庆率五千骑兵,轻装简从,趁夜色悄悄渡过潞川,绕至慕容评背后,找到了燕军的辎重部队,一把火将燕军粮草烧个精光。 大火腾空而起,顺带将山上的草木也一并燃起,火势猛烈,火焰冲天,就连百里之外的邺城都能远远望见。 慕容暐一直坐立不安,早就对慕容评按兵不动大为不满,后来又听说慕容评竟在军中卖水卖樵,更是气愤。当夜,慕容暐望见西边太行山方向有大火燃起,更是担惊受怕,急忙派侍中兰伊乘快马前往潞川询问,并敦促慕容评进攻。 兰伊将慕容暐的话转告给慕容评:“作为高祖(即慕容廆)之子,太傅当以宗庙社稷为重。如此紧要关头,太傅不仅不能抚慰将士,却在卖水卖樵积敛私财,实不应该。大燕国所有钱财都是朕和太傅共有,太傅难道还担心没钱吗?如果贼兵攻打进来,家亡国丧,太傅要那么多钱又有何用?当务之急,应尽快出兵退敌。” 慕容暐要求慕容评将所得钱财全部散与将士,然后尽快出兵,与秦军决战。慕容评自觉理亏,决定第二天就进攻。 第二天就是甲子日,也是王猛发动总攻的日子。秦、燕两国之间最大规模的战争——潞川之战爆发! 凌晨时分,王猛集结大军于渭源(具体位置不明),做最后的誓师:“我王景略受国厚恩,内外兼任。如今深入贼境,当与诸位一起为国效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国家!待胜利之后,诸位与我一起在明君之朝为官受爵,回父母之处举杯庆祝,岂不美哉!” 将士们群情激愤,破釜弃粮,高呼要与燕军决一死战。 对面,燕军营帐密密匝匝,营内兵戈林立。望着数倍于己的燕军,王猛转头对邓羌说:“今日之战,非将军不能破敌。成败在此一举,将军务必努力。” 然而,邓羌的回答却让人惊掉下巴:“如果能让我做司隶校尉,大人根本无须为此担忧!” 啥意思?邓羌这不就是坐地起价,敲王猛的竹杠吗?还真是有个性,敢想敢说敢干。 王猛没想到邓羌会这么说,只好回答:“这我可做不了主,我的权限只能让你做安定太守,封万户侯。” 邓羌早前镇守陕城时就已经是洛州刺史了,哪里还看得上太守,一声不吭拍马就走。“不悦而退”(《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传》)。 随后,王猛下令进攻。 可是,正当两军开战,双方将士奋力厮杀的时候,王猛打算让邓羌率部直取慕容评大营,却怎么也找不着邓羌。后来,有人说邓羌跑回大帐睡觉去了,王猛立即策马赶回,找到邓羌后,允诺让邓羌做司隶校尉。 邓羌立马来了精神,找来一坛酒,一饮而尽,然后拍马来到阵前,叫上张蚝、徐成等人,手持长矛,头也不回地杀入燕军阵中,进进出出无数次,拔旗斩将,如入无人之境,一口气竟连杀数百燕军。 秦军将士见主将奋勇杀敌,也跟着士气高涨,奋力厮杀。两军从清晨大战到午时,燕军虽然人数占优,却惨遭大败,被杀被俘者竟达五万多人。到了下午,燕军士气更是大降,无心恋战,转而向邺城方向撤退。结果,这一撤就全完了。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几十万大军败退下来,如排山倒海一般,任慕容评如何阻拦也无济于事。王猛见燕军败退,趁势命人不断敲响前进鼓声,使得秦军士气更加旺盛,追着燕军猛砍。 在随后的追击过程中,燕军被俘被杀的更是达十余万人。“及日中,评众大败,俘斩五万有余,乘胜追击,又降斩十万”(《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传》)。 也就是说,仅仅过去大半天时间,慕容评带来的四十万大军就损失了十五万,将近一半,这还不包括受伤的。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慕容评手里还剩二十多万大军,他也有可能是孤身一人。 在秦军将士的疯狂追杀下,侥幸逃脱的燕军早已溃不成军,漫山遍野全是逃兵。因为秦军追击速度非常快,慕容评根本没机会收集残兵组织抵抗,最后只得抛下将士,独自一人逃回了邺城。“评等单骑遁还”(《晋书.载记第十一.慕容暐传》)。 潞川之战以前秦大胜告终。 此战中,王猛仅以六万步骑兵大败慕容评四十万燕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一样,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至于邓羌在战前的表现,《资治通鉴》在讲述时引用了《十六国春秋》作者、北魏史学家崔鸿的评价。崔鸿认为邓羌有三大罪: 一、为郡将求情,徇私枉法; 二、兴兵攻打王猛,目无主帅; 三、战前谋任司隶校尉,胁迫主帅。 这三项都是大罪,但王猛却一一隐忍。所以,崔鸿对王猛的评价非常高,认为王猛能“容其所短,收其所长”。邓羌是员悍将,武力值非常高,这是非常明显的优点,需要利用好。如果王猛当时坚持按军法处斩徐成,然后又坚决处理邓羌,很可能出现意外,导致伐燕失败。 慕容评的四十万大军是前燕设在邺城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潞川兵败,意味通往邺城的路已经是一马平川了。 3、兵不血刃王猛直入邺城 前燕灭亡河北尽归前秦 潞川之战大胜后,王猛未做任何停留,立即挥师东进,于公元370年十月丁卯日这天兵临邺城! 先前,邺城外盗贼盛行,混乱不堪,可王猛到了之后却变得秩序井然,盗贼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王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沿途所过郡县,百姓依旧各安其业,彷佛没有发生战争一般。 见王猛治军有方,邺城内外的百姓奔走相告:“没想到今日又见到太原王(即慕容恪)在世时的场景了。” 王猛也很感慨:“慕容玄恭确实是千古奇士,可谓古之遗爱!”,王猛还专门在城外设太牢祭奠慕容恪。慕容玄恭即慕容恪,玄恭是慕容恪的字。 古之遗爱,当初孔子对郑国辅臣子产的评价,表示对仁义之主的赞美。太牢,古人祭祀时以牛、羊、猪为牺牲称太牢,只有羊和猪则称少牢。 千里之外的长安,苻坚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前线,每天都在等着王猛的战报。 早前,苻坚得知王猛在潞川与慕容评对峙,担心王猛兵少,不是慕容评对手,于是下令集结军队,准备亲征。后来,战报说王猛已经大败慕容评,之后将围攻邺城。苻坚又担心邺城坚固,王猛攻不下城池,便回复让王猛不要急于攻城,先安排官兵在城外休整,待援军抵达后再攻城。 公元370年十一月,苻坚命卫大将军李威辅佐太子苻宏留守长安,命阳平公苻融镇守洛阳,自己带着早已集结好的十万兵马驰奔邺城。 苻坚心急如焚,昼夜兼程,仅用七天时间便进至魏郡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离邺城一步之遥。“躬率精锐十万向邺,七日而至于安阳”(《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传》)。 长安城到安阳一千三百余里,苻坚平均每天行军近二百里,简直不可思议。 安阳是当年苻坚的祖父苻洪驻守枋头时的辖区,境内仍有很多苻氏故友,苻坚将故旧召集一起,宴饮畅聊,席间还与几位耄耋老人谈论起祖父旧事,不禁潸然泪下。 就在当晚,王猛竟出人意料地从邺城赶至安阳,拜见苻坚。 苻坚很惊讶:“昔日周亚夫不迎汉文帝,今将军身在前线却为何弃军前来?” 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有一次没有提前预约就去视察周亚夫的细柳营,因为周亚夫治军严谨,禁止任何人进入军营。所以尽管刘恒身为皇帝,但还是被守门士卒拒之门外。 王猛回答:“臣每细览周亚夫之事,总认为是周亚夫先拒绝文帝,而后成为名将,但臣不需要成为名将。此次仰仗陛下威灵,臣击垂死之敌如摧枯拉朽,陛下无须多虑。只是太子年幼,陛下却銮驾亲征,万一长安出了意外,悔之不及!陛下难道忘了臣在灞上说的话吗?” 当初苻坚送至灞上时,对王猛说随后将率军支援,被王猛拒绝,王猛让苻坚留在长安等着处理俘虏即可。 苻坚却不担心,因为长安有李威留守。五公之乱时,苻坚亲征刘卫辰,淮南公苻幼趁机攻打长安,当时就是李威带着苻宏留守长安。李威没让苻坚操心,自己就搞定苻幼,保长安无虞。而且苻坚既然已经来了,也不可能再回去了。 先前慕容评和王猛在潞川对峙时,邺城外还有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由宜都王慕容桓率领,驻扎在沙亭(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东南)。这支军队原本作为慕容评的后援,可是在慕容评兵败后,慕容桓不但没敢前去增援,反倒因畏战而撤至内黄(今河南安阳内黄县)。 后来王猛包围邺城,派邓羌北上攻打信都(今河北邢台信都区),慕容桓因担心北逃路线被切断,于是不顾邺城安危,连夜率军一路北逃,一直逃到了龙城。 慕容桓这一走,不但带走了慕容评和慕容暐的希望,也带走了邺城内将士和百姓的信心。自此,邺城内更是人人躁动,无心守城。 早年前燕灭扶余国后,扶余国王余蔚被迫做了前燕的散骑侍郎,此时正在邺城。余蔚联络了城内五百多位和自己一样,被逼着在邺城做官实际上是人质的扶余、高句丽、丁零各族人等趁夜打开邺城北门,迎王猛入城。 公元370年十一月,戊寅日,夜,王猛率军进入邺城。 在王猛入城前,慕容暐、慕容评、慕容臧等人在左卫将军孟高、殿中将军艾朗的护卫下,带着千余名骑兵从东门仓皇出逃,也准备逃往龙城。 王猛命游击将军郭庆追击。 慕容暐逃出后没多久,随行的一千多骑兵就仅剩十余骑。沿途盗贼风起,队伍走走停停,数天后方走到福禄(具体位置不明)。这天,众人正休息时突然被二十多个强盗团团围住,左卫将军孟高持刀迎战,连续杀伤数人,却因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殿中将军艾朗趁机带着慕容暐匆忙逃离。 艾朗将慕容暐送至安全处后,又返回原地营救孟高,结果也被盗贼杀害。 慕容暐的马也跑没了,只能步行,狼狈不堪,走到高阳(今河北保定境内)时被郭庆追上。慕容暐被俘,慕容评侥幸逃脱。 慕容暐被押至邺城,苻坚责问为何不降,慕容暐答:“狐死首丘,我不过是想死在祖地罢了。” 狐死首丘,狐狸死时会把头朝着洞穴方向,表示怀念故土。 苻坚让慕容暐返回皇宫,再率文武百官来降。听说孟高、艾朗为保护慕容暐战死,苻坚又命人厚葬二人,并封二人之子为郎中。 邺城沦陷、皇帝被俘,这意味着十六国政权里,继成汉、前赵、前凉、后赵之后,第五个建立的前燕宣告灭亡。 前燕也由此成为十六国政权里继前赵、后赵、成汉之后第四个灭亡的国。 自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燕王,至公元370年十一月慕容暐被俘,前燕共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三代君主,存国三十三年。 慕容廆至慕容儁时期,慕容家族人才济济,灭宇文,灭高句丽,灭后赵,灭冉魏,大军南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燕也一跃成为拥有数十万大军、雄踞北方的帝国。 前燕时运不济,是从献怀太子慕容晔病逝开始,前燕的未来只能寄托在年幼且昏庸的慕容暐身上。接着,太宰慕容恪的病逝再次严重削弱前燕实力。最后,在慕容评和可足浑氏的压迫下,吴王慕容垂的出逃成为压垮前燕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慕容恪病逝后,前燕也跟着大病,成为外强中干的典型,拥有数十万大军,却竟然抵不过只有几万人的王猛。 从奠基人慕容廆带领族人于公元294年迁居棘城算起,至公元357年慕容儁迁都邺城,历经四次迁都后,前燕正式入主中原。 慕容家族历经前后三代,辛辛苦苦奋斗了六十多年,最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原帝国。但是,自公元367慕容恪年病逝,至公元370年前燕灭国,慕容暐和慕容评两人却仅仅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诺大的家业彻底败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六十余年立国,三年而亡。其兴并不勃焉,其亡却也忽焉! 反观前秦,自公元369年十一月,苻坚以未割让土地为名正式出兵算起,至公元370年十一月前燕灭亡,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 尤其第二次出兵,王猛六月从长安出发,八月攻克壶关,九月拿下晋阳,十月于潞川大败慕容评,十一月入邺城,前后竟不足半年,可谓神速。 游击将军郭庆俘虏慕容暐之后继续北上,追击太傅慕容评和宜都王慕容桓。 慕容桓到龙城后杀了镇东将军、渤海王慕容亮,把慕容亮的队伍收编后继续向东逃,最后逃到了辽东郡。辽东太守韩稠此时已投降前秦,于是闭城坚守,慕容桓连攻多日不克。郭庆赶到后和韩稠内外夹攻,大败慕容桓。慕容桓单骑逃走,最终被郭庆部下朱嶷追上后斩杀。 慕容评侥幸逃脱后马不停蹄,一口气逃到了高句丽,自以为安全了,却没想到高句丽也已对前秦称臣。结果,好不容易逃了大半个中国的慕容评只能原路返回,最终被扭送长安。 不过,尽管慕容垂强烈建议杀了慕容评,可仁慈的苻坚大帝还是手下留情,让慕容评做了给事中,后来又做了范阳太守,最终在范阳太守任上寿终正寝。 苻坚进入邺城后,翻阅了前燕留下的典籍户册。 根据前燕留下的户册记载,燕国一共有157个郡,1579个县,有百姓2458969户,9987935人,平均一户四人。 有近千万人口,前燕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这还是连年战争后的结果。另外,实际人口应该还要更多,因为有很多私户并未登记。这些数据都记载在(《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传》)中,是史书里难得的关于当时人口数量的记录,也是后世史学家研究这一时期人口状况的重要依据。 苻坚将邺城皇宫里的妃嫔、宫女、珍宝、古玩全都赐给了将士。王猛被拜为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清河郡侯,镇守邺城。苻坚把慕容评府里的财物全都赏给了王猛。 苻坚这是把前秦地盘分为关东和关西两大块,让王猛负责关东,苻坚负责关西。这个关,就是潼关。 郭庆被封为扬武将军、幽州刺史、都督幽州诸军事,镇守蓟城。杨安为博平县侯,邓羌为征虏将军、安定太守,真定郡侯。 见邓羌还是做了安定太守,王猛要践行承诺,请求苻坚让邓羌做司隶校尉。苻坚却说:“司隶校尉主要负责京畿重地的安全,偏重政务,汉光武帝当初不把政务职位赏赐给功臣,就是因为更看重功臣的军事能力。邓羌有廉颇、李牧之才,朕以后还要仰仗他负责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荡荆越,这些才是邓羌的用武之地,哪能让他只做一个司隶校尉呢。” 随后,苻坚又升邓羌为镇军将军,位特进。特进是加官,也就是兼职,一种高级虚职。 返回长安前,苻坚特意在枋头多住了几天,宴请当地父老,并将枋头改名为永昌县。 慕容垂随苻坚进入邺城后,先把遗散的儿子们全都找到,又陆续见到很多前燕旧臣,内心五味杂陈,有悲恸,也有愤怒。悲恸是因为祖国没了,愤怒则是针对这些前燕旧臣,恨这些人当初和慕容评一起排挤自己,也恨这些人未能尽到责任,保护好国家。 总之,灭了前燕后,苻坚身边所有的人都很开心,唯有慕容垂不开心。 慕容垂亲信,尚书郎高弼了解慕容垂的心思,私下对慕容垂说:“大王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身为皇室宗族,却不幸遭受无妄之灾,暂栖外邦。如今虽然家国倾覆,但谁说以后就不会再次复兴呢?臣认为此时正是鸿渐之始,龙变之初,所以大王应该以江海之量抚慰旧臣,以立覆篑之基,成九仞之功,而不是一怒之下抛弃这些旧臣。” “鸿渐之始,龙变之初”,鸿渐是指鸿鹄学飞时从低处慢慢往高飞,龙变是指羽化成龙,这些都被比喻为做成大事的最初阶段。“以立覆篑之基,成九仞之功”,就是一筐土、一筐土的搬运,最终堆成九仞高的山。 高弼建议慕容垂不但不能抛弃这些前燕旧臣,反而还要尽量笼络,因为这些人都是以后成大事的基础。 慕容垂转怒为喜,从此便有了复国想法。 慕容暐及前燕王公大臣,外加四万多户鲜卑族人,苻坚一个没杀,只是将这些人迁居到长安。苻坚这次一共从河北、中原各地迁了十万人到关中定居。 慕容暐被任命为尚书,爵位为新兴侯。多年后,慕容垂反叛,慕容暐暗中响应,欲谋杀苻坚,败露后被苻坚所杀。可足浑氏后来在长安自然病逝,被苻坚以太后礼下葬。 范阳王慕容德被任命为张掖太守。慕容德后来建立了南燕。 历史上后朝君主对待前朝亡国之君和皇族的做法,通常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就是杀,直接杀,像后来的刘裕,皇亲贵族统统杀光,一杀就是几千人。 第二种也是杀,但采取间接手段,像北宋赵光义对待南唐后主李煜,表面上厚待,做给外人看,一两年后就让你不明不白地死去。 第三种是厚待,但无实职,国家白养你,实际上相当于软禁。比如曹丕对待汉献帝,司马家族对待曹芳、曹奂、刘禅、孙皓,还有杨坚对待南朝陈后主等等,都是如此。这种做法是真厚待,真仁义,只要你不闹事,我就保你吃香喝辣,让你寿终正寝。 最后一种就是苻坚这样的,不但厚待,还充分信任,以实职重用。苻坚在对待姚苌、对待慕容家族,对待前凉张氏、对待拓拔家族时,不管对方是战败被俘,还是主动投降,均毫无例外,都是如此。苻坚的仁义,有时候让人都觉得失去了原则。 当然,苻坚这么做就要承担这么做的后果。后来慕容垂反叛,苻坚曾经重用过的慕容家族成员,无一例外全都选择跟随慕容垂,就连苻坚自己最终也是死在曾经重用的姚苌手里。 苻坚的仁义,也成就了苻坚另一个第一,就是中国历史上,下属里出皇帝最多的皇帝。换句话说,苻坚手底下养了一批未来的皇帝。 有时候觉得苻坚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非常单纯,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其他皇帝像苻坚这样。 慕容垂在前秦期间的作为,史书上内容极少,只说慕容垂任京兆尹,封泉州侯。然后就是“所在征伐,皆在大功”(《晋书.载记第二十三.慕容垂传》)。说慕容垂为前秦打了很多仗,立了很多功,但没有记载任何细节。 然后,再提慕容垂,已是十多年后,苻坚淝水惨败之后了。 王猛在邺城期间广揽人才,补充到各地郡县,很快便对前燕故地实施了有效管理,顺利渡过了新旧政权交替期间的混乱时期。 最后,在彻底结束前燕之前,再埋两个伏笔。 死在辽东的宜都王慕容桓有个儿子叫慕容凤,非常聪明,也很有胆识。八岁时,有一次慕容桓带他参观修葺一新、富丽堂皇的宅第,问:“这房子是不是很好啊?”可慕容凤却回答:“这原是石氏诸侯王的府邸,原主人早已衰亡,大王觉得这样的房子好吗?” 慕容桓大为惊奇,更加宠爱慕容凤,每次吃饭都要叫上慕容凤一起吃。慕容桓生活奢靡,每餐都要准备百样饭菜,慕容凤就劝父亲:“大王用膳,每次都有百品佳肴,可外面那些以糟糠为食的百姓,又哪里知道这些饭菜的味道呢!” 迁居长安这年,慕容凤刚满十一岁,却一心想要复仇。慕容凤暗中从鲜卑、丁零人里寻找志同道合者,倾心结交。苻坚心腹、司隶校尉权翼见慕容凤举止异常,一次偶遇时就对慕容凤说:“小孩子应多注重培养才能和名望,不要像你父亲那样不识天命。” 慕容凤脸色一沉,高声问道:“先王是因为忠于本朝才最终丧命,忠贞是做人臣的基本节操。以君侯之言,希望我将来是忠还是不忠呢?” 权冀无言以对。后来权冀对苻坚说:“慕容凤虽然年少,但慷慨有才气,颇具狼子野心,就怕将来不为我所用啊!” 苻坚并未放在心上。后来慕容垂举兵,慕容凤成为慕容垂帐下骁勇战将,多次大败秦军,为后燕立下赫赫战功。 巧了,一起迁居长安的慕容皇族里,还有一位当时也是十一岁的少年,就是慕容儁的嫡子、慕容暐同母弟弟,慕容冲。 慕容冲有个姐姐叫清河公主,当时十四岁,花容月貌,苻坚一见倾心,将其纳为妃子。而十一岁的慕容冲也是容貌俊秀,举手投足间尽显邻家美少年的形象,史书称其“有龙阳之姿”(《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传》)。意思你懂得。 苻坚一见,这个弟弟也很好啊,于是干脆姐弟俩一块要了,之后专宠姐弟俩,任后宫美女如云,苻坚一个也看不上。 这不是什么秘密,那会也不忌讳这个,当时长安就有民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传》)。 后来,王猛力劝苻坚不要再宠幸慕容冲,最终苻坚听取意见,让慕容冲去平阳做太守去了。 慕容冲走后,苻坚心里一直放不下,因当时长安还流传一句民谣:“凤皇凤皇止阿房(《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传》),而慕容冲的字正好就叫凤皇。于是,苻坚命人在阿房城内种下数十万株梧桐树和竹子,希望凤凰再次来临。古人认为凤凰只栖息在梧桐树上,只吃竹叶。 你别说,后来慕容冲还真就来到了阿房城,不过那是十五年以后的事了,而且慕容冲还是带着兵来的。那一年,慕容冲率军先攻下阿房,并在阿房城称帝,随后攻入长安,苻坚战败出逃,途中不幸成为姚苌的俘虏,被勒死在新平佛寺内。 唉,该说什么好呢! 原前燕太史令黄泓,博览经史,精通天象。前燕灭亡后,黄泓回老家魏郡斥丘县(今河北邯郸成安县)颐养天年。这位出生于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老人,亲眼目睹了北方数十年乱世,在前燕灭亡时说了一句:“大燕必将中兴,中兴之主为吴王,可惜我看不到那一天了。” 同时期,汲郡人赵秋也感叹说:“天道在燕,而秦灭之。不及十五年,秦必复为燕有”(《资治通鉴.卷一百二》)。 古人讲究天数,史书里把这两位预言家的预言放在苻坚刚刚灭掉前燕之时,给人一种强烈的悲壮感。使得苻坚一统北方的英雄壮举似乎被打了许多折扣,竟让人高兴不起来,就好像在孩子的满月酒席上,有人说这孩子早晚也要生老病死一样。 好了,咱就不替古人落泪了,闲话少说。 灭了前燕之后并不意味着苻坚就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苻坚志在天下。此时,北方还有拓跋鲜卑的代国,西边有杨氏的仇池,西北有张氏的前凉,南边是东晋,甚至还有遥远的西域,这些都将是苻坚继续征伐的目标。 那就挨个来吧。
0 阅读:40
正史趣闻说

正史趣闻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