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屡助北魏后燕养虎为患燕魏交恶后燕十万北征

正史趣闻说 2025-02-26 20:18:07
1、割据黎阳翟辽建立翟魏 屡助北魏后燕养虎为患 当历史的车轮走进公元五世纪,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战场,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喊杀声震天,狼烟遍地。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 如果把这场开始于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后的全国性混战,比喻成一场超级体育赛事的话,那么,每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就是一支参赛队伍,这些势力之间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血腥战斗,就是赛事最开始阶段的一轮轮残酷的淘汰赛。 南方赛区,东晋政府军、王恭的叛军、桓玄的叛军、孙恩和卢循的农民起义军,各支队伍混合厮杀,百姓困苦不堪。如果想结束这个残酷的现实,就需要出现一位叱咤风云,能扭转乾坤的人,这个人不但要能摆平整个南方,还要能与北方赛区的最终胜出者相抗衡。 很幸运,上天确实安排了这么一个人,他就是出自政府军的刘裕。只是,虽然刘裕最终胜出,但东晋却变成了刘宋。 相对南方,北方赛区要复杂的多,被分为河北和西北两个分赛区,各自胜出者再最终对决。 西北赛区前面刚刚说完,原本四凉两秦的混战最终变为三凉一秦,即李暠的西凉、沮渠蒙逊的北凉、秃发傉檀的南凉,还有姚兴的后秦。最后胜出者是后秦姚兴,其余三凉都成了小弟。 河北赛区,慕容垂的后燕、拓跋珪的北魏、慕容永的西燕,还有丁零人翟辽的翟魏,后来又加入了慕容德的南燕。这些势力混战后,最终胜出者众所周知,就是北魏。 北魏不但是河北赛区的胜出者,最后还是整个北方赛区的唯一胜者,最终和南方赛区的胜出者刘宋对决。 对决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双方势均力敌,谁也赢不了谁,于是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又一个历史时期,南北朝。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大致的历史脉络,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比如刘裕实力太强,搞定南方后竟然又加入到北方赛区,灭了南燕和后秦,虽然最终半途而废,胜利果实被赫连勃勃的胡夏摘走,但刘裕终究也踏进过北方土地。再比如,后燕和北魏的争霸中虽然败北,但并不是被北魏所灭,而是被高云篡位后建立的北燕代替。 具体细节接下来就一一详述,先说河北。 之前说河北局势时,时间点大致到了公元389年左右,这时慕容垂已经定都中山并称帝,西燕慕容永击败前秦苻丕后占据并州,丁零人翟辽割据黎阳。北魏拓跋珪已经彻底解决掉内部的独孤部和库莫奚部,随后又解决了北方后院的柔然和高车,为大举南下奠定了基础。 时间再往回多倒一点。 公元386年正月,也就是苻坚死后第二个月,慕容垂在中山称帝,立儿子慕容宝为太子。 同年同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呼和浩特市东南)恢复代国,二月迁都盛乐城(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四月,拓跋珪将国号改为“魏”,自称“魏王”。之后,拓跋珪致力于稳定内部和清扫后院。 同样还是在公元386年正月,翟辽逃至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投奔了东晋黎阳太守滕恬之,随后上演了一出经典的鸠占鹊巢、农夫与蛇的故事。 滕恬之很器重翟辽,特意留在身边委以重任。 不久,翟辽发现滕恬之平时喜欢游玩打猎,对底层将士缺乏体恤,口碑很差,于是暗中经常对将士施以恩惠,由此深得人心。 见时机成熟,翟辽趁滕恬外出之际发动兵变拿下黎阳,滕恬之得知后逃往鄄城,途中被翟辽追上杀害。东晋泰山太守张愿随即举兵叛晋,归顺翟辽。 不久,后燕魏郡太守,占据新栅(今河北邢台清河县西)的齐涉也举旗反燕,和张愿、翟辽组成联盟,三股势力互成犄角之势。 慕容垂决定出兵攻打翟辽。 慕容垂之子、高阳王慕容隆建议:“新栅城池坚固,难以攻克,若先攻新栅,泰山张愿必然会同翟辽一起解新栅之围,这对我们非常不利。而张愿虽然人多,但都归附不久,战斗力较弱,不如先攻张愿。张愿父子自以为兵多势众,即便我们先去打他,也必不肯逃跑,只要我们做足准备,一战而胜,翟辽和齐涉根本来不及增援。一旦张愿被灭,齐涉自不在话下。” 公元387年二月,按照慕容隆的建议,慕容垂派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和龙骧将军张崇率两万大军,会同慕容隆一起东征张愿。张愿此时驻扎在祝阿县瓮口(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东北)。 当后燕军行至距瓮口二十里处的斗城(今山东省德州禹城市西南)时,慕容德命将士下马休整,准备迎接大战。没想到张愿突然率军突袭,慕容德大惊,命将士上马后赶紧回撤,只有慕容隆不慌不忙,率部下主动迎战。 负责攻打慕容隆的是张愿的儿子张龟,慕容隆派大将王末迎战,当场将张龟斩于马下。慕容隆立即率军大举反攻,将张愿杀退。 慕容德逃出数里后方才得知张愿已被杀退,于是折返。见了慕容隆后,慕容德建议:“贼兵刚刚偷袭,士气正盛,不妨休整后再做进攻,避其锋芒。” 慕容隆却不同意:“正因我们刚被偷袭,张愿一定认为我们会先安抚军心,不敢出兵,所以此时出兵才能出其不意。我们是渡河(即黄河)作战,没有退路,士卒必会奋死相搏。” 慕容隆果断出兵,张愿猝不及防,大败,被斩首近八千级,张愿侥幸孤身逃脱。慕容隆顺利拿下瓮口后,接着又攻占了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附近郡县望风而降。 张愿大败,新栅势孤力单,很快出现内乱。齐涉被部下冬鸾俘虏后送至中山,被慕容垂斩首示众。 事情一如慕容隆所料,张愿和齐涉这两股势力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仅剩黎阳翟辽。 公元386年十月,西燕慕容永在长子城(今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称帝后不久,慕容垂幼子慕容柔和孙子慕容盛、慕容会(皆为慕容宝之子),三人因担心身份特殊而遭慕容永加害,从长子城偷跑出来,历尽艰险,于公元387年三月抵达中山。 慕容垂突然见到久别的幼子和两个孙子,大为惊喜,因此下诏大赦境内。 慕容垂向慕容盛打听西燕的情况:“长子城形势如何?能不能争取过来?” 慕容盛是慕容宝庶长子,虽年仅十四岁,但成熟老练,对局势认识深刻,当即答道:“西军民心不稳、人心浮动,很多将士都想回来。陛下只要修好内政,广施仁德,然后静静地等着他们回来即可,无须出兵。西军一旦遭遇强敌,必然东归,就如同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一样。” 慕容垂哈哈大笑,随后封慕容柔为阳平王,慕容盛为长乐公,慕容会为清河公。 此时的后燕,国内还称不上稳定,时不时就冒出来叛乱,外部敌人主要就是割据黎阳的翟辽。北魏虽然开始崛起,但仍弱小,甚至需要仰仗后燕,两国关系睦邻友好。 翟辽占了黎阳后势力逐渐壮大,附近原本隶属后燕或者东晋的地方将领见翟辽势大,纷纷举兵,归顺翟辽。 公元387年四月,高平郡(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南)人翟畅带领百姓攻打郡署,俘虏了高平太守徐含远后投奔翟辽。五月,后燕宦官吴深杀了清河太守丁国后占据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境内),章武人王祖率百姓杀了章武太守白钦后占据章武(今河北省沧州市西),勃海人张申率众攻占高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东南,属渤海郡)。 这一切,慕容垂当然不愿看到。 公元387年五月,慕容垂安排太子慕容宝留守中山,任命侄子、章武王慕容宙都督中外诸军事,辅佐慕容宝。慕容垂自己则亲率大军,以太原王慕容楷为先锋,攻打翟辽。 翟辽部众很多是燕、赵人,一听慕容楷来了,纷纷议论:“这是太原王之子,吾之父母也。”纷纷前往投奔。 众人口中的太原王就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慕容恪在世时以大司马、太宰身份精心辅佐幼主慕容暐,治国有方,深得人心。 翟辽见军心不稳,不敢迎战,于是来了个缓兵之计,率众向慕容垂投降,被慕容垂封为徐州牧、赐爵河南公,依旧驻守黎阳。 就在慕容垂南下攻打黎阳时,井陉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贾鲍联合北山丁零人翟遥聚集五千部众,夜袭中山。 章武王慕容宙让太子慕容宝在城头防守,制造声势,吸引贼兵。慕容宙带领一支精锐出城绕至贼兵背后,和慕容宝两面夹击,大破贼兵,贾鲍和翟遥慌乱中孤身逃走。 翟辽根本无心侍奉慕容垂,几个月后,公元387年十月,翟辽叛变,联合后燕叛将王祖、张申等人攻打清河、平原等地。但是,打完之后,翟辽又担心慕容垂再次率军征讨,便在公元388年二月又主动派司马眭琼出使中山,向慕容垂谢罪。 翟辽这种反复之人在乱世中其实很常见,就像当初被石勒虐杀的徐龛一样,没有原则和底线,左右逢源,油滑无比。这种人虽然看似聪明,实则愚钝,只能得逞一时,绝不可能长久。 因多次降而复叛,翟辽已毫无信誉可言,慕容垂当场下令将眭琼斩首示众。 翟辽倒是无所谓,反正脸皮厚,你不认我这个小弟,那我就自己当大哥。 公元388年二月,翟辽在黎阳自称“魏天王”,国号“魏”,建年号为“建光”,分置文武百官。 后世将翟辽建立的魏政权称为翟魏,翟魏和冉魏一样,因为影响太小,未被列入十六国。 五月,翟辽将都城由黎阳迁至临近的滑台(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东南)。 公元388年八月,慕容垂命章武王慕容宙会同护军将军平幼攻打清河吴深,吴深败逃绎幕(今山东德州平原县西北),几个月后被清河人孔金斩首。 九月,高阳王慕容隆、太原王慕容楷、赵王慕容麟合力攻打章武的王祖和高城的张申。十二月战事结束,张申和王祖皆兵败投降。 肃清境内叛军之后,慕容垂正打算彻底解决翟魏,结果就在这时,拓跋珪因内外交困,被迫向慕容垂求援。慕容垂早就觊觎并州,于是借机西出太行,协助拓跋珪肃清反对势力。 得到喘息之机的翟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既然向北有后燕阻挡,那就向南扩张。东晋在淝水之战后虽然收复中原,占据了黄河以南大部地区,但驻防兵力较弱。 公元389年四月,翟辽攻下了荥阳,活捉了东晋荥阳太守张卓。后来,翟辽又把目标瞄向了洛阳。 对于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慕容垂其实是看不上眼的,或者说,慕容鲜卑一向看不起拓跋鲜卑。拓跋鲜卑最鼎盛时期,也就是拓跋旖卢、拓跋什翼犍时代,势力范围不过就在并州北部的代郡和幽州上谷郡(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和北京延庆)一带,这和慕容鲜卑鼎盛时期的前燕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不说历史,只谈现状也是一样。 慕容垂在苻坚淝水惨败后举兵,很快占据河北大部,接着北上幽州、辽西,收复旧都龙城,进而挺进辽东,迫使高句丽再次称臣。除并州外,慕容垂基本恢复了前燕的势力范围。 反观此时的北魏,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能不能长大成人都是问题。 慕容垂举兵时,十三岁的拓跋珪还在和母亲贺氏寄居在独孤部刘库仁帐下,刘库仁死后其子刘显杀了继任的叔叔刘头眷后谋逆上位。刘显一上台就要杀拓跋珪,害得拓跋珪被迫逃到母亲贺氏的娘家贺兰部,结果又遭到贺兰部二号人物贺柒干的嫉恨,险象环生。 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拓跋珪尽管在父亲旧部的支持下恢复了代国,但放眼望去,四周全是敌人:独孤部、贺兰部、库莫奚部、铁弗部,还有柔然和高车,哪一个也不是软柿子,更不要说后燕和后秦了。 这种形势下,就算慕容垂再厉害,也压根想不到,最终竟然是拓跋珪建立的北魏笑到了最后,成为北方乱局的终结者。 况且,慕容垂胸怀的是天下,所以,拓跋珪面对的敌人其实也是后燕将来要征服的对象,特别是离后燕最近、也最活跃的独孤部刘显。刘显对后燕很不友好,曾经抢走了铁弗部刘卫辰送给慕容垂的三千匹良马。 所以,慕容垂对新生的北魏政权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多次出兵相助。在慕容垂看来,帮助拓跋珪,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此前说后燕时就曾说过,慕容垂前番曾派赵王慕容麟和太原王慕容楷,协助拓跋珪灭了独孤部刘显,后来又派慕容麟出兵,灭了和拓跋珪争位的叔叔拓跋窟咄。 甚至就在翟辽建立翟魏之后,慕容垂宁可暂时不顾翟魏,也要优先支援拓跋珪。 就在最近,公元389年四月,慕容垂再派范阳王慕容德和赵王慕容麟率军西进,协助拓跋珪击败了贺兰部首领贺讷。 接着,公元390年四月,再派慕容麟出兵,攻打贺兰、纥突邻、纥奚三个部落。 可以说,如果没有慕容垂,北魏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能否长大成人还是未知数,慕容垂在拓跋珪最困难的时候多次伸出援手,对北魏的帮助是巨大的。尽管慕容垂并不是无私奉献。 慕容垂当然有私心,就是希望拓跋珪能对后燕称臣,让北魏成为后燕的小弟。所以,早在公元386年慕容垂称帝时,就曾下诏封拓跋珪为西单于,上谷王。 只是,慕容垂终究是小看了拓跋珪,小看了这个比自己小了四十多岁的后生晚辈。拓跋珪虽然只有十几岁,却和慕容垂一样胸怀天下,又岂肯屈居人下。所以,对于那份任命诏书,拓跋珪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 不过那时双方并未撕破脸,仍维持睦邻友好关系,慕容垂似乎也并不在意,依旧出手援助拓跋珪。 可惜慕容垂没长后眼,否则又怎么可能亲手培养出一个强大的对手,如果当初慕容垂帮助的是刘显,中国的历史也将为此改变。 虽然后燕此时如日中天,但隐忧同样明显,就是慕容垂已垂垂老矣,而未来的接班人偏偏又是慕容宝。 关于慕容垂的年龄,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根据慕容垂几个兄弟慕容儁、慕容德等人的年龄推算,慕容垂大概出生在公元326年左右。因此,到了公元390年时,慕容垂已经六十多岁,年近古稀。 在388年三月的时候,慕容垂便因为身体原因,任命太子慕容宝为录尚书事,处理国家大事,慕容垂自己只负责把握整体,不再过问细节。 与慕容垂相比,出生于公元390年的拓跋珪却仅仅只有十九岁,正是初升的太阳。 随着北魏逐渐强大,后燕和北魏的蜜月期显然不会持久,裂痕终将产生。 2、声东击西慕容垂灭掉翟魏 扫清后院拓跋珪养精蓄锐 公元390年正月,自定都长子城后一直默默无闻的西燕皇帝慕容永,突然出兵攻打洛阳。洛阳虽然后来被后秦姚兴拿下,但此时还在东晋手里。 东晋豫州刺史朱序闻讯,立即率军从河阴(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东北)北渡黄河,迎战慕容永。 朱序先和慕容永的前锋王次遭遇,双方大战于沁水(今山西晋城沁水县),王次大败而逃,王次副将勿支战死。慕容永见状立即掉头返回,朱序派参军赵睦和江夏相桓不才(桓伊弟弟)紧追不舍,最后在太行山下大败慕容永,慕容永率残部逃回上党。 回去之后慕容永仍不死心,派人联系翟辽,要和翟辽一起再攻洛阳。翟辽此时已拿下荥阳,正打算攻打洛阳,于是立马同意,当即率军向洛阳进发。 还在黄河北岸的朱序得知翟辽正赶往洛阳,随即掉头南下,在石门(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西北)阻击翟辽。朱序大胜,翟辽逃回滑台。 当初拓跋珪投奔贺兰部时,虽然贺兰部二号人物贺柒干要杀拓跋珪,但贺兰部首领贺讷却支持拓跋珪,还与拓跋旧臣一起拥立拓跋珪恢复代国。后来,随着拓跋珪的势力越来越大,将周围各部落逐一征服,贺讷开始感觉到威胁,对拓跋珪的态度也从支持转为对立。 公元390年初,拓跋珪讨伐吐突邻部,吐突邻不敌,向贺讷求援,贺讷亲自率兵增援,正式站在了拓跋珪的对立面。这一战,吐突邻部被拓跋珪征服,贺讷也大败,率残兵一路西逃。 贺讷带着部众最终逃到朔方,也就是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领地,引起刘卫辰不满。当初苻坚灭代国后将代国一分为二,分派刘卫辰和刘库仁统管,但二人向来不和,多次互殴,刘卫辰总是吃败仗,最后苻坚出手调解,让刘卫辰向西迁至朔方。朔方在河套地区西北角,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西南方。 公元390年七月,刘卫辰派儿子刘直力鞮(dī)攻打贺讷,贺讷只好又厚着脸皮向拓跋珪求援。拓跋珪亲自率兵杀退了刘直力鞮,然后把贺讷迁到了北魏东部和后燕接壤的地方。 这一仗,让刘卫辰和拓跋珪成为死敌,又让慕容垂有机会插手贺兰部。 公元390年八月,就在翟辽被朱序赶回滑台不久,原前秦旧将张遇率众攻打东晋泰山太守羊迈驻守的金乡(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驻守彭城(今江苏徐州)的东晋北府军将领刘牢之闻讯后立即派参军向钦增援羊迈。刘牢之在先前的淝水之战中大放异彩,以五千士卒大胜前秦两万精锐。 张遇怕拿不下金乡,于是向翟辽求助。 翟辽欣然应允,立即率兵向金乡进发。刘牢之亲率大军拦截,在鄄城(鄄音juàn,今山东菏泽鄄城县)大败翟辽,迫使翟辽退回滑台。随后,张遇战败被俘。 刘牢之在撤军途中又分兵征讨马头山司马徽的叛乱,结果恰逢后燕攻打廪丘(廪音lǐn,今山东菏泽郓城西北),刘牢之无法分兵救援。后来廪丘失守,刘牢之因此受到牵连,被罢官回家,直到七年后东晋前将军王恭叛乱,刘牢之被王恭启用,加入叛军。 经历以上几次失败之后,翟辽心灰意冷,终于消停了,未再出兵。当然,也可能是身体的原因,因为一年后,即公元391年10月,翟辽就病逝了。太子翟钊即位,改年号为定鼎。 定鼎,鼎定天下的意思,寓意不错,可惜翟魏夹在后燕和东晋两大巨头之间,根本没有发展空间,这注定了翟魏的结局。初创时期选对地盘太重要了,这就是当初姚弋仲和苻洪拼死也要抢先进入关中的原因。 翟钊上台后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向北发展,和后燕争夺地盘。 公元391年十月,翟钊继位的当月便率军北上,攻打邺城,被慕容农击退。 公元392年二月,翟钊趁慕容垂视察河间、渤海(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境内)之际,再次派大将翟都攻打馆陶(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 慕容垂终于不耐烦了,该彻底解决翟魏了,于是不顾年高体衰,亲率大军南征翟魏。 三月,慕容垂率军抵达苏康垒(馆陶县境内)。 翟都立即从馆陶撤军,鞋底抹油直接逃回了大本营滑台。翟钊也急了,看出慕容垂这架势根本就不是来增援馆陶的,分明是来灭自己的。于是一面部署防守,一面急忙派人向西燕慕容永求助。 西燕的都城长子城在滑台正西,中间隔着一座太行山。 慕容永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尚书鲍遵建议:“咱们不必急于出兵,先让两寇互相斗斗再说,最后根据情况坐收渔利。” 中书侍郎张腾站出来反对:“后燕实力远非翟钊可比,翟钊被灭我们能收什么渔利?只有设法保住翟钊,成鼎足之势,我们才能更安全。如今只有趁慕容垂南下之际出兵中山,白天多布置疑兵,晚上增加火把,诱使慕容垂回救中山,然后再和翟钊南北夹击,即使不能大胜,至少也能互相保全。” 很简单的唇亡齿寒道理,可惜慕容永不听。 六月,慕容垂抵达黎阳,驻扎在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则是严密布控的翟钊守军。 慕容垂准备立即渡河,众将却因南岸有重兵防守,担心渡河时遭重创。慕容垂胸有成竹:“对面竖子有什么好怕的,这次我就是要把他灭了。” 慕容垂先让大军移至黎阳西四十里外的西津,然后准备了一百余艘牛皮船,伪装成要在西津渡河的假象。翟钊果然上当,率众赶往西津布阵,黎阳一带反而防守薄弱。 慕容垂立即命桂林王慕容镇、骠骑将军慕容国迅速折回黎阳,趁夜在黎阳强渡黄河,天亮之前便在南岸构筑好壁垒。 翟钊发觉上当后又率兵赶回黎阳,攻打燕军新修的壁垒。守卫壁垒的慕容镇和慕容国两人奉命坚守,闭门不战。 翟钊离开西津后,慕容垂又命辽西王慕容农从西津迅速南渡黄河,直接杀奔黎阳。 慕容农先前一直镇守辽西,长达五年之久,直到公元389年正月才被慕容垂调回中山。高阳王慕容隆代替慕容农前往辽西,镇守龙城,并在龙城建立留台。留台,字面意思就是留守的御史台,相当于国家第二套行政班子,但规模要小,类似明朝朱棣建都北京以后,仍旧在南京保留御史台。 翟钊带着将士一夜之间往返百里,筋疲力尽,而慕容镇、慕容国镇守的营垒防守严密,翟钊怎么也攻不下来,正犹豫要不要放弃时,又听说慕容农正率军杀奔黎阳。 翟钊立即停止进攻,回援黎阳,途中迎头碰上慕容农的兵马,而身后,慕容镇、慕容国正率军追杀过来。 翟钊被前后夹击,结果可想而知。 翟钊大败,侥幸逃回滑台,不敢久留,接上家眷后接着又逃。慕容农一路追击,最后在白鹿山(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西)再次大败翟钊。翟钊丢弃家眷,孤身一人投奔了西燕慕容永,被封为车骑大将军。 翟魏灭亡。 逃到西燕的翟钊并未能善终,一年后被慕容永以蓄意谋反为由杀害。 翟魏是十六国时期唯一由丁零人建立的政权,只经历了翟辽和翟钊两代君主,存国时间仅有五年,影响实在太小,未被列入十六国。 翟魏一灭,后燕的南部也就平静下来了。至于东晋,重在防御,哪里顾得上侵扰后燕。 就在翟魏灭亡之前,北方还有一个势力也被灭了,就是匈奴铁弗部刘卫辰。 前番说过, 390年七月时,刘卫辰派儿子刘直力鞮(音dī)攻打逃入自己领地的贺兰部首领贺讷(nè),贺讷依仗拓跋珪派来的援军大败刘直力鞮。之后,刘卫辰便与北魏结下了仇。 一年后,公元391年十月,刘卫辰为了报仇,集结了八九万大军,由儿子刘直力鞮耍令,北上攻打北魏。拓跋珪闻讯后亲率五六千士卒迎战。 五六千对八九万?这数据对吗?虽然拓跋珪是非常神勇,但这兵力差距也太悬殊?总让人有些怀疑。可是,不管是《魏书》还是《资治通鉴》,确实又是这么记载的。 《魏书.列传八十三.铁弗刘虎传》记载“登国中,卫辰遣子直力鞮寇南部,其众八九万,太祖军五六千人,为其所围。太祖乃以车为方营,并战并前,大破之于铁岐山南,直力鞮单骑而走,获牛羊二十余万”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记载“刘卫辰遣子直力鞮帅众八九万攻魏南部。十一月,已卯,魏王珪引兵五六千人拒之”。 不过,咱也不能什么都怀疑,影响战争的因素太多,形势千变万化,自古至今,兵力悬殊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再者,咱都是普通人,对于历史上数十年上百年才出一位的牛人到底如何牛法,咱们是想象不到的。很多事情,在我们常人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 拓跋珪带着数千将士抵达铁岐山(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西北)南麓时与刘直力鞮遭遇,很快就被团团包围。 拓跋珪却毫不慌乱,命士卒用战车挡在前面,形成方阵,士兵居中,然后整体往前推进,最后竟杀的刘直力鞮全军覆没,刘直力鞮孤身一人侥幸逃脱。这一战,拓跋珪光是牛羊就缴获了二十余万头。 这还没完。接着,拓跋珪乘胜追击,从五原郡金津渡口(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黄河古渡)渡过黄河,反攻到刘卫辰境内。 十一月底,拓跋珪攻陷了刘卫辰的老巢悦跋城。 悦跋城也叫代来城,位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刘卫辰父子在城池陷落前分头出逃,拓跋珪则命众将分头追击,最终刘直力鞮在木根山(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西)被拓跋珪大将伊谓活捉,刘卫辰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 刘卫辰多年来苦心积攒的家业,包括三十余万匹战马,四百多万头牛羊,还有数万户百姓,全都成了拓跋珪的战利品。 十二月,拓跋珪在盐池(今宁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将所有俘虏,包括刘直力鞮在内的刘卫辰宗族亲属等,一共五千余人全部杀害后投尸黄河。“诛卫辰宗党五千馀人,皆投尸于河”(《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北魏不但拿下了河套地区,还因为这次战利品太过丰富,由此富庶起来。“获马三十馀万匹,牛羊四百馀万头,国用由是遂饶”(《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尽管拓跋珪残忍地灭了刘卫辰一族,但仍有一人侥幸躲过此劫,他就是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勃勃,此时年仅十岁。 刘勃勃一路往南狂奔,最后投靠了河西鲜卑薛干部(也叫叱干部)首领太悉伏。 拓跋珪得知后立即派使者前去索要刘勃勃。太悉伏迫于压力,打算将刘勃勃交给使者,太悉伏的侄子阿利从驻地大洛川赶来劝说:“鸟雀因为没有食物而进入百姓家中时,百姓都能帮助它们渡过危难,何况刘勃勃因国破家亡来投奔我们呢?即使不能容他,也可以让他再去别的地方,怎能把他交出去呢?这实在不是仁者所为。” 太悉伏也觉得过意不去,便对拓跋珪的使者说:“刘勃勃在国破家亡山穷水尽时来投奔我,如果把他交给你们就是不仁不义之举。我宁可和他一起被你们消灭,也不会把他交给你们。” 使者走后,太悉伏立即命阿利护送刘勃勃去投奔了另一支河西鲜卑,破多兰部首领没奕干。 这时候前秦还没有灭亡,苻登还在西北鏖战。没奕干名义上还是苻登的骠骑将军,不过后来没多久就归顺了后秦,被姚兴封为高平公。刘勃勃一直跟随没奕干,长大后还娶了没奕干的女儿为妻。但是,十几年后,刘勃勃恩将仇报,杀了没奕干,将没奕干部众据为已有,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大夏国。此为后话。 贺兰部被拓跋珪迁到与后燕接壤的地方后,首领贺讷担心被拓跋珪加害,暗中又结交了后燕,被慕容垂封为归善王。 公元391年正月,贺讷弟弟贺柒干为了夺权,暗中谋划刺杀贺讷,却被贺讷提前知道,先率兵攻打贺柒干,兄弟俩大打出手。这时候拓跋珪正准备北上攻打柔然,无暇东顾,只好再请求慕容垂出兵援助。 这也是拓跋珪最后一次求助后燕。 公元391年二月,慕容垂派赵王慕容麟攻打贺讷,派镇北将军兰汗攻打贺柒干。 四月,兰汗在牛都活捉贺柒干。六月,慕容麟在赤城活捉贺讷,俘虏贺讷部众数万落。 战后,拓跋珪和慕容垂在瓜分胜利果实时出现分歧,最终慕容垂给出折中方案,让慕容麟放了贺讷,其部众悉数还给拓跋珪,而贺柒干部众则被迁居中山,为后燕所有。 慕容麟因此劝慕容垂:“拓跋珪越来越不像话了,早晚是个祸患,不如把他抓来中山软禁,让其弟主持朝政。”“臣观拓跋珪举动,终为国患,不若摄之还朝,使其弟监国事”(《资治通鉴.卷一百七》)。 慕容垂没有同意。 七月,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音gū)出使中山,以答谢后燕相助,慕容垂因年事已高便安排小辈负责接待,小辈们觉得后燕付出太多,便扣留拓跋觚,借此向拓跋珪索要良马。 拓跋珪岂能甘愿低头,宁可和后燕断交也不肯献马。至于拓跋觚,你们随便处理。不仅如此,拓跋珪还明目张胆地派长史出使长子城,与西燕慕容永结为联盟。 后来拓跋觚找了个机会杀死看守,准备逃回北魏,结果途中被慕容宝率军追回。此后拓跋觚一直被囚禁在中山,多年后,拓跋珪率军包围中山,当时的后燕皇帝慕容祥一怒之下将拓跋觚斩首示众。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公元391年时,随着北魏实力逐渐强大,慕容垂和拓跋珪这一对忘年之交终于恩断义绝,北魏和后燕的蜜月期也走到了尽头。慕容垂想通过扶持拓跋珪来控制北魏的想法最终落空。 公元391年对拓跋珪来说是收获巨大的一年,这一年,拓跋珪先后征服了柔然、黜弗、高车,还灭了刘卫辰。尤其高车和柔然这两个草原大户的臣服,更使得拓跋珪再无后顾之忧,从此可以安心南下。 而此时,北魏立国不过五年,拓跋珪仅仅只有二十岁。 当然,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对拓跋珪来说仍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西北的后秦也同样实力雄厚,拓跋珪要想进一步扩张,这两个骨头哪一个也不好啃。何况这几年北魏扩张得厉害,需要时间消化。 没人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公元391年以后的两年里,拓跋珪没有再大规模用兵,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养精蓄锐。 当然,小规模用兵还是有的。一次是公元393年三月,拓跋珪征服了一个游牧小部落,俟吕邻部。另一次是393年八月,拓跋珪为了报复鲜卑薛干部首领太悉伏不肯交出刘卫辰幼子刘勃勃,于是出兵把薛干部给灭了,而且还屠了城。太悉伏侥幸逃脱,投奔后秦。 从灭族刘卫辰和屠城薛干部这两件大规模屠戮事件来看,拓跋珪心狠手辣,显然不是仁义之君,相比之下,苻坚的仁义在当时可见有多难得。 再后来,公元394年,慕容垂进攻西燕,拓跋珪应慕容永要求,派大将拓跋虔和庾岳率五万大军支援慕容永。拓跋珪这次出兵等于是对后燕宣战,两国关系彻底恶化。 之后,拓跋珪想安静也不行了。 因为燕魏之争要来了,时间是公元395年 3、台壁大胜后燕平灭西燕 燕魏交恶后燕十万北征慕容垂灭了翟魏之后,翟钊逃到了长子城,被西燕慕容永收留下来,这让慕容垂非常不满,便有了征讨西燕的想法。 休整近一年,公元393年十月,慕容垂决定攻打西燕。 慕容垂召集众将商议,没想到众将都不赞成:“慕容永从未主动挑衅,而我们连年征战,士卒疲敝,不适合再大规模出兵。” 只有德高望重的范阳王慕容德表示赞同:“当年三世先祖的遗言音犹在耳,陛下恢复祖业,是燕赵百姓之福。慕容永本为国之分支,却另立僭号(音jiàn),惑民视听,以致百姓无所适从,宜早日除之,以正视听。当初光武帝(刘秀)不顾百官疲惫,驰袭苏茂,难道也是不仁吗?不过是事情紧急罢了。” 慕容垂大喜:“范阳王的看法和我一样,虽然我已经老了,但取慕容永还是足够的,不能把此人留给后世子孙。我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多言。” 后燕和西燕之间隔着太行山,太行山从北往南绵延上千里,穿越太行山需要走自然形成的大峡谷,这些大峡谷从北往南依次有八个,这就是常说的“太行八陉”。 八陉中,最北端为军都陉,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的军都山,往南依次为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轵关陉,最后一个轵关陉在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境内。这其中,滏口陉在当时的邺城正西,井陉则离中山较近。 公元393年十一月,慕容垂命丹阳王慕容赞和龙骧将军张崇率步骑兵七万,从井陉(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穿过太行山,攻打慕容永弟弟慕容友驻守的晋阳。命征东将军平规攻西燕镇东将军段平驻守的沙亭(今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境内)。 慕容垂带着主力从中山城南下,于十二月抵达邺城。 邺城正西,经滏口陉越过太行山就是长子城,慕容永闻讯后立即派尚书令刁云和车骑将军慕容钟率五万大军驻守潞川(今山西长治潞城区浊漳河),严防慕容垂由滏口陉发动进攻。 可是,慕容垂抵达邺城后境内没了任何动静,在城内逗留了长达一个多月。 这让慕容永很担心,怀疑慕容垂是在放烟幕弹,装出要从滏口陉进攻的样子,实际要从更南边的太行陉(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境内)、轵关陉(轵音zhǐ,今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境内)进攻,于是分派大军驻守这两个关隘。 然而这正是慕容垂苦心等待的结果。 在邺城里磨磨唧唧了一个多月后,慕容垂得知慕容永已经调兵换防,立即将主力兵分三路,由滏口陉进入并州。 第一路由太原王慕容楷率领,第二路由辽西王慕容农率军,慕容垂率第三路垫后,清河公慕容会留守邺城。 三路大军经滏口陉进入并州后再南北分兵,北为慕容楷,南为慕容农,两路人马南北夹击,目标只有一个:慕容永设在台壁的粮库。 台壁在长子城北,今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南,由西燕征东将军小逸豆归、镇东将军王次多和右将军勒马驹率一万余人看守。 公元394年五月,慕容楷、慕容农陆续抵达台壁。 慕容永大呼上当,急令防守轵关和太行陉的人马快速回撤,增援台壁,然后亲自带着长子城内五万守军赶往台壁增援。 这就是后燕灭西燕之战,也就是台壁之战。 慕容农表现神勇,斩杀了右将军勒马驹,活捉了王次多,最后又大败小逸豆归。防守潞川的西燕尚书令刁云和车骑将军慕容钟投降后燕,慕容永大怒,将二人留在长子城内的家眷全部斩杀。 小逸豆归大败后退守台壁,不再出战。 慕容楷、慕容农两人迅速包围台壁,慕容垂抵达后驻扎在台壁以南,浊漳河北岸的峡谷中,阻击赶来增援的慕容永五万大军。 浊漳河并非平地上的一条河,而是穿行在峡谷之中,史书称为“涧”。 慕容垂命骁骑将军慕容国率一千多精骑埋伏在涧底,又在两翼布设好伏兵,自己率少量兵马做诱饵,主动迎战慕容永。 慕容永见慕容垂亲自出战,当然不愿放过,立即大举进攻。慕容垂当然不会那么入戏,交战不久便佯装败退,慕容永紧追不舍。 直追数里后,慕容永眼看就要追上慕容垂,却不料一只伏兵突然从涧底杀出,截住退路,接着两翼又杀出大批伏兵,慕容垂也突然调头折返,往这边杀来。 慕容永这才明白又上当了,可为时已晚,自己深陷重围。 慕容永根本不是慕容垂的对手,结局注定是一场惨败。西燕军最终被斩杀八千余级,其余大部投降,慕容永拼死奋战得以冲出包围,带着残兵逃回长子城。 慕容永大败后,台壁也很快被慕容农、慕容楷攻下。 驻守晋阳的慕容友立即弃城南下,赶往长子城,慕容赞兵不血刃拿下晋阳。 慕容垂兵围长子城。 慕容永哪还敢出战,终日紧闭城门。 但是,这么守下去也不是办法。慕容永准备弃城西逃,去投奔后秦姚兴。 侍中兰英劝道:“当初石虎二十万大军讨伐大棘城时,太祖(即慕容皝)坚守不撤,最终成就大燕基业。如今慕容垂已是七旬老翁,哪里受得了经年累月的兵戈之苦。只要我们坚守不出,相信慕容垂很快就会退兵。” 慕容永又决定坚守。 但是,慕容永不敢完全依赖慕容垂主动退兵,开始四处求援。 公元394年八月,慕容永派儿子、常山公慕容弘带着玉玺突围而出,找到东晋雍州刺史郗恢(郗鉴之孙),希望东晋出兵援助。 郗恢上表朝廷:“若慕容永被灭,慕容垂实力必将大增,不如让两燕并存,互相牵制。”朝廷采纳了郗恢的建议,命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庾亮之孙)率军北上,救援慕容永。 慕容永还派人到北魏,希望拓跋珪出手相助。 拓跋珪的想法和郗恢一样,立即派陈留公拓跋虔和大将庾岳率五万骑兵火速增援长子城。 可是,远水终究难解近渴。就在晋、魏两路援军还在马不停蹄地赶来时,慕容永的部下贾韬等人却已暗中投降了慕容垂,于公元394年八月的某个夜晚打开城门。 包括慕容永在内,西燕文武大臣全部被俘。 慕容垂下令将慕容永、刁云、大逸豆归等三十余人全部斩首示众,其余官员依据才能大小继续为官。 西燕灭亡。 十年前,也就是淝水之战一年后,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弟弟慕容泓在华阴起兵,建立西燕,前后历经慕容泓、慕容冲、段随、慕容顗、慕容遥、慕容忠、慕容永等七位君主。其中慕容冲、慕容永在位时间最长,其余都是傀儡,在位没几天。 若论实力,相比于其它未列入十六国的冉魏、翟魏、仇池、代国等政权,西燕显然要强得多。甚至和十六国之列的西秦、南凉这些小国相比,西燕也不弱。 西燕鼎盛时兵力多达十余万,前秦的灭亡,西燕的贡献最大,苻坚和苻丕父子都是败在西燕手里,长安城也是被西燕攻下的。 若论国祚,西燕存国也有十年,是黄河以北不可小觑的势力。后来的十六国之一,慕容德建立的南燕也不过占据青州弹丸之地,存国不过十二年。 若论正统,西燕开国君主慕容泓是前燕末帝慕容暐指定的接班人,比后燕慕容垂还要根正苗红。 若论影响力,西燕前期在关中,后期在并州,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偏僻之地,西燕的四周有后秦、后燕、北魏、东晋等强大势力,西燕的存亡对中原政局的影响显然比那几个列入十六国的凉国大多了。 但是,尽管如此,《十六国春秋》的作者崔鸿却并未把西燕列入十六国,这对西燕来说似乎有点不公平。 当初姚苌因为打了大败仗,担心被苻坚惩罚而畏罪潜逃,在渭北避难时被人推上了谋反之路,建立了后秦。和姚苌建立后秦一样,西燕的建立也同样富有戏剧性。 前燕末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听说叔叔慕容垂在河北举兵,于是想带着定居关中的鲜卑人前往河北,去投奔慕容垂。 可是,连慕容泓自己也没想到,振臂一呼后,不但鲜卑人响应,大批杂胡也跟着响应,呼啦啦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万人马。随后,苻坚的小甜甜慕容冲也带着近万人前来投奔,这让慕容泓大呼意外。有了这些力量,完全可以和苻坚谈条件了。 于是,慕容泓开始和苻坚谈判,让苻坚放了慕容暐等鲜卑贵族,自己带着这些人返回河北,从此秦燕两国井水不犯河水。结果苻坚大怒,逼迫慕容暐写信教训弟弟,可慕容暐私下却派人叮嘱慕容泓要好好干,等慕容暐死了就由慕容泓来继承大统。 因为苻坚不放人,慕容泓索性强攻,双方开打。再以后,慕容泓被部下所杀,慕容冲上台,继续和苻坚死磕,最终还真把长安城给磕下来了。 只是,鲜卑人终念旧土,别人都把关中和长安当宝,可鲜卑人却看不上,这些人杀了乐不思蜀的慕容冲,大大方方的把长安城送给了姚苌,自己一甩手,回家喽。回家路上,这群鲜卑人又连推连杀四个皇帝,最终慕容永压轴出场。 慕容永曾试图南下,攻打过洛阳,但没成功。西有后秦、北有北魏,南有东晋,东有后燕,在四座大山的阻挡下,慕容永只能蜷缩在并州,终究逃不脱被灭的命运。 定都长子城后,在慕容永的努力下,西燕的地盘并不小,自忻州以南,大半个山西都归属西燕,甚至太行山以东,上面说的沙亭也是西燕的。西燕一共有八个郡,七万六千八百户人口。 顺便说一下,七万六千八百户人口是慕容垂打下长子城后,缴获的西燕户籍册中记载的。如果按一户有三口人计算,则西燕有二十二万人,如果按一户五人计算,则有三十八万人。也就是说,大半个山西却只有二三十万人,还不如现在一个小县城的人口多,可见当时人口减少有多严重。 关于西燕这就说完了,就此翻篇。 慕容垂灭了西燕之后,任命丹阳王慕容瓒为并州刺史,镇守晋阳。宜都王慕容凤为雍州刺史,镇守长子城。 截至公元394年底,淝水之战后十年,整个北方经过这十年的混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最终形成了北魏、后秦、后燕三足鼎立之势。 三国关系中,北魏和后燕已经感情破裂,而后秦和北魏的关系,虽然史书没有明说,但应该也不好,否则姚兴不会收留被拓跋珪追杀的没弈干、刘勃勃、太悉伏这些人,只是两国还没有正式交手过。前面说后秦时,提到姚兴和拓跋珪在河东地区大打出手,那是后来公元402年的事。 至于后秦和后燕,因为相去甚远,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所以,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两国很快结为盟友。 公元394年十一月,姚兴派使者出使中山,要求结盟,慕容垂欣然应允。为表诚心,姚兴还把太子姚宝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姚敏送到中山为官。作为回报,慕容垂也把心腹、散骑常侍封则派到长安为官。 慕容垂灭掉翟魏和西燕之后,再无后顾之忧,剩下最想对付的就是北魏。 拓跋珪也一样,要南下,必须拔掉后燕这颗钉子。 因为拓跋珪还在养精蓄锐,所以,先出手的是慕容垂。 慕容垂为拓跋珪准备了十万大军。 公元395年五月,甲戌日,慕容垂兵分两路攻打北魏 一路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携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人,率八万大军。一路是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慕容恪次子,慕容楷弟弟),率步骑兵一万八千人精锐,两路大军合计近十万兵马。 一向表现出众的慕容隆此时镇守龙城,无法出征,可为何文武兼备的太原王慕容楷也没有出征呢?因为慕容楷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慕容宝出发一个月后即病逝。 另外,最关键的,这一次慕容垂没有亲征,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年纪太大,身体不好。 对于这次大举北征,后燕朝廷当然有反对声,其中最为强烈的是散骑常侍高湖。 高湖苦谏慕容垂:“拓跋氏与燕国世代姻亲,以前拓跋氏遇到麻烦时我们总是出手相助,双方友情持续多年。前番我们讨要良马不成而扣押拓跋珪的弟弟,这本是我们的过错。拓跋珪虽然年轻,但自幼历经磨难,为人沉稳机智,善谋略,如今又兵强马壮,万不可轻视。况且皇太子年轻气盛,锐气十足,一旦让其统管全军,势必会轻视魏国,自以为能轻易取胜。若此战不利,非陛下期待之结果,则必将严重损害太子威信,我大燕的损失也将无法弥补!” 高湖希望说服慕容垂放弃出兵,所以直抒胸臆、毫不隐晦,表情甚是激动,结果惹怒了慕容垂,因而被罢官。 高湖表达了两点意思,一是反对出兵,二是反对慕容宝为帅。 其实高湖还是有点含蓄的,慕容宝此时已整整四十岁,显然不是年轻人了,高湖用年轻做借口希望别让慕容宝为帅,明显是对慕容宝能力的不信任。 战争的胜负和主帅息息相关,高湖的意见也绝非高湖一人的观点,既然有人这么不信任慕容宝,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慕容宝其人。 慕容宝,字道祐,慕容垂第四子,也是嫡次子。慕容垂有两个嫡子,慕容令和慕容宝。慕容令有才能,文武双全,可惜死于王猛的金刀计,如果不死,根本轮不到慕容宝。 史书对慕容宝的评价是“少轻果无志操,好人佞己”(《晋书.载记第二十四.慕容宝传》)。年轻时为人轻浮,没有好的德操和雄才大志,喜欢别人吹捧自己。 慕容宝被立为太子后突然变得“砥砺自修,敦崇儒学,工谈论,善属文”(《晋书.载记第二十四.慕容宝传》),幡然醒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史书紧接着还有一句“曲事垂左右小臣,以求美誉”(《晋书.载记第二十四.慕容宝传》)。慕容宝喜欢暗中讨好慕容垂身边的近臣,喜欢这些人在慕容垂面前多多美言。 慕容宝生母段王妃死后,慕容垂又续娶了段王妃的妹妹,这位小段夫人和姐姐一样,不但姿容貌美,而且非常通情达理。慕容垂称帝后,小段夫人被册立为皇后。 段皇后对姐姐的两个孩子非常疼爱,视同己出,但是对立慕容宝为太子却极力反对。 段皇后曾劝慕容垂:“太子资质平平,优柔寡断,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许还能做个守成皇帝,可现在天下大乱,太子没有经世济国的雄才大略,臣妾就怕看不到陛下之后子孙繁昌。” 段皇后希望慕容垂改变传统,从慕容农和慕容隆两个庶子中选一个做太子。 段皇后曾力劝慕容垂:“辽西王慕容农和高阳王慕容隆都是陛下诸子中最为贤能之人,宜从二人中择一位立为太子。另外,赵王慕容麟虽然聪明,但太过奸诈,而且很自负,常常看不起太子,就怕以后会为难太子。这些都是陛下最重要的家事,一定要深思熟虑。” 段皇后深明大义,举贤不唯亲,这和中国历史上太多哪怕自己儿子是只猪也要极力争取被立为储君的那些后宫女人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段皇后能在史书上留下个人传记,自非常人可比。 可慕容垂并没有同意,段皇后也因此遭到慕容宝和慕容麟的忌恨。后来,段皇后再次跟慕容垂提起此事,慕容垂大怒:“你难道想让我成为晋献公吗?” 晋献公诸子不和,争权夺利严重。慕容垂当然清楚慕容宝的能力,但是慕容宝毕竟是嫡子。 事后,段皇后哭着向季妃诉苦:“太子如何,群臣皆知,可陛下却说我是骊戎之女(晋献公的妃子骊妃,很奸诈),这也太冤枉人了。等主上百年之后,江山社稷必亡于太子之手。范阳王(慕容德)气度非凡,燕室到底能存续多久,只有看范阳王了。” 段皇后如此识人,对局势洞若观火,令人佩服。 慕容垂当初没有听段皇后的意见,执意立慕容宝为太子,此时又未听散骑常侍高湖的意见,执意以慕容宝为帅,那这场战争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呢? 下一回细说。
0 阅读:17
正史趣闻说

正史趣闻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