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商贸城再度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情:一位名叫阿米尔的印度客户,手持20台机器的订单匆匆而来,竟提出要先带走一台“试用”。面对此景,老板陈先生非但未露惊异之色,反而淡然回应:“没问题,全款先行!”老板也不抬头,笑眯眯地递出一张付款二维码:“全款付清,整二十台您随便试!”空气瞬间凝固,阿米尔的笑容僵在脸上——毕竟,他的钱包比印度高铁的准点率还靠不住。

这一幕堪称义乌版“商业谍战片”:印度商人想用“试用”当幌子空手套白狼,中国老板则祭出“全款自卫术”,双方博弈的胜负,早已分明。其实一开始义乌不少老板被印度人这一套空手道坑的很惨啊!
时间倒回2009-2011年,义乌商户的账本上赫然记录着17家印度公司集体“跑路”的壮举,卷走2800万货款,潇洒程度堪比宝莱坞歌舞片里的反派。去年,义乌法院刚把两名拖欠100万的印度商人列入“限高名单”(限制高消费,包括坐飞机),结果今年这群人又带着新订单杀回义乌——可惜,如今的商户早已不是当年的“傻白甜”。

义乌一五金店老板娘直言,“印度人的信誉,连我家看门的狗都摇头!”这话虽糙,但理不糙:小米在印度被罚到吐血,苹果工厂被“合法抢劫”,连螺丝钉都快保不住了。全世界和印度做生意的企业,最后都学会了同一句印度方言:先给钱。
印度商人的套路,堪称国际版三十六计:
一,试用陷阱:先要样品,再要小批量,最后大批量下单——然后人和货款一起消失,深藏功与名。
二,法律游击战:利用印度法院的效率(一个案子审20年不算久),把债权人拖到破产。
三,数据魔术:银行流水?P图!公司资质?租个办公室拍完照就退租!
一位被坑过的义乌老板吐槽:他们讨价还价时像甘地一样坚持,付款时像印度火车一样脱轨。
如今的义乌商户,个个练就了防阿三秘籍:
全款前置:钱不到账?连包装箱都不让你摸!
现货交易:“货到付款”?不存在的,仓库门都不给进!
拒绝“印度式数学”:报价100,还价10块?老板直接送你一个白眼:“您这砍价力度,适合去恒河捞免费舍利子。”
就连市场里的翻译都学会了新技能:“老板说,可以打折——打十二折,因为要收您信用风险费!”

从美国科技公司到日本汽车厂商,但凡和印度做过生意的,都能开一场控诉大会:
小米:50亿罚款+账户冻结,雷军连夜把“印度市场战略”改成了“印度风险规避指南”。
-沃尔玛:退出印度时发了条推特:“在这里,赚钱比在牛群里找素食主义者还难。”
法国烈酒商:印度关税涨到150%,负责人苦笑:“他们可能想把威士忌当消毒液囤货。”
一位欧洲贸易商总结:“和印度人做生意只有两种结局:要么没收到钱,要么没收到货——或者两样都没收到。”

如今的义乌市场里,印度商人的“空手道”再也玩不转了。中国老板们叼着烟,翘着二郎腿,背后贴着硕大的标语:“本店恕不接待:1.老赖;2.印度老赖;3.假装不是老赖的印度人。”
毕竟,在商业世界里,信誉一旦破产,比卢比贬值还快。而印度人若想重建信任,恐怕得先学会一件事——把“先发货后付款”这句话,从他们的字典里彻底撕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