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唯一一次对“两弹一星”成就发表看法,他是怎么评价的?

兰台说历史 2024-12-19 02:48:23

杨振宁教授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和大家介绍杨振宁唯一一次公开对“两弹一星”成就发表看法。

那么,杨振宁教授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报道,邓稼先遗孀许鹿希女士曾和杨振宁就中国核武器研发问题进行过讨论,许鹿希女士认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费用比外国少很多。

而杨振宁教授则不同意许鹿希女士的观点。

他认为如果算上为“两弹一星”的成功而牺牲的科学家,那么计算结果就不一样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科研工作者为“两弹一星”的成功而牺牲了呢?

就目前公开资料,至少有郭永怀教授与邓稼先教授。

邓稼先教授的事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兰台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郭永怀教授的事迹。

郭永怀

01、

郭永怀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也是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郭永怀,1909年4月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大家族。

郭永怀的祖父在晚清时在当地开设烧酒作坊而发迹,郭家也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

1919年,10岁的郭永怀进入了三叔自己办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后来,郭永怀家接二连三的遭遇了重大变故,家境也大不如前;但是郭永怀的父亲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不管经济再困难,他也坚持让郭永怀接受教育,他典当了家里为数不多的财产,把郭永怀送到了石岛明德小学继续读书。

1926年,17岁的郭永怀考上了青岛大学附中。

也就是在青岛读书期间,郭永怀亲眼见到了外国人在青岛的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这让年轻的郭永怀深受刺激。

现存的郭永怀青年时期日记里,郭永怀对列强压迫中国人民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何以能如此自由,而中国人自己反而没有自由呢?

而在“科学救国”思想的感召下,郭永怀决定选择物理专业。

1931年7月,郭永怀顺利的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9年,尽管已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但是当时在西南联大依然举办了第七届中英庚款留学生招生考试。(英国用清朝庚子赔款资助中国留学生赴英国留学的项目,相当于公费。)

郭永怀报考的航空工程专业只招1人,却有超过50人报考。

最后,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三人同时并列第一,三人都被破格录取。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原本三人计划赴英国留学,只是因为二战的爆发,英国取消了接纳外国留学生的计划,郭永怀等三人只能选择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

1940年8月,郭永怀抵达加拿大,进入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之后获得了应用数学系硕士学位。

1941年,郭永怀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1945年,郭永怀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加州理工担任研究员。

1946年,郭永怀受威廉·西尔斯教授的邀请,前往康奈尔大学任教。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已经是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系的教授了。

郭永怀教授与妻子李佩

02、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又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选择排除万难回国效力;当时许多朋友都劝他留在美国,毕竟美国的物质条件比新中国强多了。

然而郭永怀却越听越上火,他掷地有声的表示,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1956年,郭永怀带着妻子和女儿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

郭永怀回到祖国后,立刻获得了重用,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57年,他又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同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年,在郭永怀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在北京,后搬到安徽合肥)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

后来因为苏联单方面撕毁毁协定和合同,给中国才起步的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而面对困难,国家决定迎来而上,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核工业。

郭永怀等一百零五位专家临危受命,组成了核工业最初的科研团队,而郭永怀则负责力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工作。

从1960年到1968年空难牺牲,8年时间里郭永怀为中国的核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着急赶回北京,而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他还还在认真听取相关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郭永怀教授一家三口

只是没想到郭永怀的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时,飞机在距离地面400多米时突然失去了平衡,偏离降落的跑道,向距离跑道一公里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只听“轰”的一声,飞机前舱碎裂,紧接着火焰冲天蹿起……

当救援人员赶到出事现场时,人们发现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郭永怀被授予了烈士称号。

1999年,郭永怀教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与许鹿希

03、

当然,为“两弹一星”牺牲了生命的科研人员又何止郭永怀与邓稼先两位教授?

比如郭永怀教授乘坐的小型飞机上,一共有13人遇难,其中除了郭永怀教授,还有其他科研工作者。

而在西北的核工业基地的烈士陵园里,也长眠着许多为“两弹一星”贡献了生命的科研工作者。

杨振宁教授与许鹿希女士关于核武器研发费用的争论里,杨振宁教授是认为相比于金钱和物资,“科学家的牺牲”才是更大的成本。

假设郭永怀教授没有牺牲,邓稼先教授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他们能培养出多少新郭永怀、新邓稼先?

而这些新郭永怀、新邓稼先又能为国家做出多少新的贡献?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参考资料:

《郭永怀——永不陨落的“两弹一星”元勋》,舒平、夏东,清华大学官网;

《科学之路与君子之道——新中国成立前后归国科学家的君子人格》,张丹丹,《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11.11刊;

3 阅读:300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