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礼法的顺位上,能做主贾宝玉的婚事的顺位依次是:贾政、贾母、王夫人。
高鄂续的后四十回中,虽然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回,是写得最出彩的章节,但前八十回中,从始至终支持宝黛婚姻的贾母和凤姐,已经从张三变成李四,人物设定的强行改变,也同时是最大败笔。

许多初读红楼梦的朋友,往往觉得凤姐支持宝黛,是因为怕宝钗抢了凤姐管家权,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老太太一旦身故,别忘了袭了爵位的是长子贾赦,而贾琏才是长房长孙,贾宝玉家族地位无法和贾琏比,凤姐理所当然是贾府当家奶奶,就算宝钗当了宝二奶奶,也无法与凤姐平起平坐。
王夫人为什么坐视宝钗管凤姐叫凤丫头?是王夫人不懂规矩?惯着宝钗?内侄女再亲,有自已儿子儿媳亲?不打压凤姐,怎么在未来对抗贾赦贾琏一脉?王夫人在绣春囊一节,骂贾琏不长进的东西,毫无证据,这是她一个当婶子的可以骂出来的吗?宝钗胆敢当众一次又一次给凤姐没脸,说她比老太太差远了、不识字不大通、说她如今没心没计,才短想不到,她不是一直谨小慎微吗?谁给她撑腰?这个人就王夫人,为什么王夫人有把握贾母死后可以依然掌握荣国府,因为有他哥王子腾做后盾,所以,贾赦贪淫好色不务正业,打掉贾琏凤姐,就可以继续执掌荣国府。
所以,凤姐会出“调包计”的主意?她前八十回没和宝钗说过一句话,主打一个不接招,除非她脑袋被门挤了,坚决不会支持金玉良缘。
至于贾母,她会为金玉良缘去间接杀死如女儿一般的黛玉?一样是天大笑话。

许多读不透《红楼梦》的朋友会说,林黛玉一个孤女,对贾府没帮助,薛家有钱,权贵人家是政治联姻,这话乍看大有道理,细推敲,根本站不住脚,理由如下:
1、薛蟠打死人,奴才在公堂上说薛蟠得病死了,所以薛蟠是销了户口的,贾家娶这种人家女孩,是想退出京城贵族圈?
2、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钱呢?我以前写文章就算过,宝钗送人的几样东西,燕窝、一丸药、赎穷女邢岫烟的冬衣、请螃蟹宴,全加上有40两银子,屋子像雪洞,首饰几乎不戴,没有富丽闲妆,文中也提到宝钗父亲死后,伙计们各种胡弄大傻子薛蟠,好不容易去平安州做回生意,要不是柳湘莲就被强盗打死了,夏金桂进了门为啥敢这么闹?不就是大失所望,不是她想象那样的吗?什么金的银的陪了,有鼻子眼睛的也霸占了,薛家种种迹象是,拿脑袋往贵族圈里扎,外面人全都一脚踢回来,只好强行贴上贾府,是没爵没官没当家立事的人,逼得宝钗又是解内衣摘金锁,又是露手臂看红麝串,又是中午坐床头给表弟绣鸳鸯肚兜、又是托一丸药,走半个大观园去关心表弟,又是让丫头莺儿,认宝玉小厮的妈当干娘,一个女孩子逼成这样为啥?四个字“穷途末路”,要么薛蟠说宝钗有玉的才可正配,宝钗哭了一夜,没人体谅啊!宝钗人品的确有问题,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一切,能逃过老辣的贾母的眼睛?王夫人想掌控贾府,接老太太的班儿,贾赦胸无大志,贾政能力平庸又不关心内府的事,贾母会甘心把贾家变成王家的“附属品”?让王夫人、凤姐、宝钗把握全部大权?除非她老年痴呆。

那朋友会问,为什么不早定宝黛婚姻?
作为跨越四代的当家人,贾母的考量,恐怕比咱们深谋远虑得多。
首先确定一点,贾母会不会变成“狼外婆”,我的答案是,坚决不可能。
贾母与王夫人,有本质上的区别,贾母有极高的审美能力、有突出的个人魅力、有即威严又温情的双重特点,有审时度势,毫不手软的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而王夫人,极恨美丽的事务,没有任何喜好的“木头人”,是脑袋极糊涂的“天真烂漫”的人,做事顾前不顾后,还容易被人挑嗦,从贾母禁赌和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就知道,两个是根本不在一个频道,要不是王子腾权倾朝野,以王夫人多次挑衅贾母,背地里不断和贾母对抗,怕是贾母早出重手了。

而贾母对黛玉的爱,五个字,润物细无声,你看看对黛玉好到什么程度:
1、熟悉红楼梦的朋友知道,没盖大观园前,贾母住一个院儿,坚挨着她的碧纱厨,就是宝玉黛玉住,她是离了眼也不放心。
2、黛玉吃人参养荣丸,贾母是人参、燕窝随便吃,多少钱也舍得。
3、大家觉得宝玉的雀金裘,宝琴的凫靥裘精彩辉煌,可这东西暖和吗?不扎身?那是中看不中用。再看看给黛玉的白狐狸腋下毛的鹤氅,记得孟尝君鸡鸣狗盗的典故吗?孟尝君当年为保命,派人偷白狐裘皮大衣送皇上宠姬,这该多名贵,况孟尝君那件是白狐皮衣,这件是白狐腋下皮衣,试问让你挑,你穿哪一件?
4、黛玉随手可以给婆子打赏5百钱,说刚刚老太太送钱来了,老太太分菜那回,给了宝黛,凤姐和贾兰,是吃穿全顶级标准,还怕钱不够花。
5、宝黛闹矛盾,老太太气急眼说了实话:“我这老冤家,遇见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让我操心,几时闲了眼,眼不见心不烦”。这里没有一天不操心,大家认为操的什么心?娶宝钗吗?哈哈!
我没法一一列举,还有很多细节,老太太爱黛玉不单是祖孙情,还有母女情。
她为什么认可黛玉?黛玉和宝玉青梅竹马,闹小别扭她不会真生气,黛玉在大场面,大是非上,完全符合贾母对完美女孩子的要求,黛玉去过王夫人娘家,见过南安太妃,初进贾府六七岁,言谈举止,哪一项不是大家闺秀,书香门第的礼仪?可错过一点半点?她干过史湘云那种请客让宝钗周济,丢史家脸面,人前人后流露出对叔叔婶婶的不满,史湘云诗才不次于钗黛,这么高的文化,不是叔叔婶婶的重视?贾母为什么疏远湘云,因为她又憨又傻,可作为世外仙姝的黛玉,可给贾母丢过一次面子?无论是潇湘馆的设置和无为而治,还是黛玉的一点一滴,全是十分合贾母心意的。
至于贾政,前些天发头条专门从他角度写了,他不可能支持金玉良缘,他娶宝钗当儿媳,相当于自绝贵族圈,自悔前程,外加把一个祸害薛蟠领到手里,他有政治眼光,断然不会答应娶宝钗。
至于有些人认为元春会下诣定金玉良缘,你们别太天真了,端午节礼宝玉宝钗的一样,大家都觉得是元春的意思,别忘了这女孩子们的赏赐,可是先到王夫人手里,你们奖金有没有过“二次分配”?那是王夫人调了包的,以后我会专题写一篇,元春在宫里日子好受吗?想弄个弟媳妇惹一身骚?让皇上有借口说她私德不俢,维护杀人犯家亲戚?她活腻了?
而且,省亲时黛玉的《杏帘在望》一首,那是何等精彩的命题作文,省亲让你们抱头痛哭来了?是让你感恩让你讼圣好吧,你看看其他几位写了什么乱七八糟的,除了宝钗的勉强有一点讼圣意思,皇上给打零分也不冤,你看看黛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圣世无饥馁,何需耕织忙。你是皇上,如果黛玉是男人,钦点个状元不过分吧,哈哈!
朋友们别被曹雪芹骗了,他夸谁不一定真夸,贬谁不一定真贬,套用一句至理名言,人好不好,事儿上见。
所以,就算王夫人玩儿了老命想娶宝钗,贾母贾政也坚决不会答应,就算贾母去世,贾政也有最大决定权,他不会傻到不顾后果,自取灭亡。
当然,依照判词,宝钗最终嫁了宝玉,那是贾母亡故,贾府抄家,黛玉离世,贾家彻底没落时的选择,因内容太多,以后专题写,不多说了。
那么,为什么贾母,贾政不定宝黛婚姻,首先,大家要清醒一些,林黛玉是孤女,可不是穷女,林家四世家财,你可搜史料,巡盐御史官小权大差肥,比如你是局长,市长派人查你,他官儿比你小,你心里有鬼,你怕吗?然后你咋办?哈哈!另外黛玉有贵族身份,又是书香门第,文官清流出身,当初没来贾府咋评价的宝玉?不读书,专喜内帷私混,这是啥意思?能明白吗?半拉眼晴没看上宝玉,如果林如海夫妻在世,你贾府二房之子,无德无才,又不读书考功名,会嫁给你?以黛玉才貌,可选择范围会窄吗?贾雨村这么个有才华又精明的人,都被这个上了一年学,请八十六回病假,还读完了四书的女孩子惊住了,没办法只能揣测其母必不凡,这么个姑娘,父母在的话,一个下坡路的贾家配不上?就算父母双亡,贾雨村在官场恐怕也会说到黛玉,就没有贵族会向往?这说不过去吧。
贾母贾政不定原因:
1、贾政说,怕误了书,古代读书人,连个秀才也没考,就娶媳妇,先成家后立业,这不符合贾政理想。
2、贾母说,和尚说了,不该早娶。贾珠早娶了,结果早死了。贾母不仅是推脱张道士荐宝钗,可能真问过和尚,吃一堑长一智嘛!
3、大一点双方会不会有更好选择,黛玉举目无亲,贾府即娘家,若是高嫁权贵,难道不可反哺贾家?以黛玉出身,容貌,才学,才干,加上贾雨村京圈宣传,难道没这可能?在古代,人的嘴可是活广告。另外,宝玉万一也有良缘,不是两个人给贾府两道屏障吗?乞不两全其美?
4、黛玉生病吃药,是贾母贾政顾虑的,但姑娘病成年好了的也不鲜见,如果好了再定,不是更心踏实?
贾母一次又一次的撵薛家,下手一次比一次重,看过大观园平面图吗?给宝钗安排东北角蘅芜苑,包括给戏子腾地方,厌恶到了什么程度,贾母逛一趟大观园,都忘不了教训一番薛氏母女,说雪洞不吉利,这仅是磕碜宝钗?薛姨妈脸不疼?

贾母,贾政对宝黛婚姻,都是心中有数,所谓亲娘舅大,为什么林如海与贾政私交深厚,与长子贾赦反无来往,他相信贾政不会对黛玉坐视不管,贾政反对秦可卿用樯木板,反对迎春嫁孙绍祖,基本的政治眼光没问题,至于贾母,会坚定为宝黛保驾护航,只是宝黛在前八十回,都没到不嫁娶不行的年龄,所以还存在多种可能,就没明说这件事,贾母很了解宝玉,她也不认为黛玉非宝玉不可,更不一定认为只有嫁宝玉,才是黛玉最好的选择,想大一点再做最终决定。所以,前八十回里,才未提上日程。
朋友们认为我分析得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