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的溥仪绝非单纯傀儡,也曾主动绑在日本战车上,坏事做绝

历来有些现实 2024-02-29 20:01:07

1945年8月19日,是溥仪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他在沈阳东塔机场搭乘飞机,打算飞往日本。

一旦到了那里,自己就可以暂时高枕无忧,安然躲进日本人庇护的场所。

可是就在飞机将要起飞的时候,荷枪实弹的苏联红军战士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其当场抓获。

溥仪随即被送往伯力45号特别监狱,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囚犯”生涯,一住就是五年。

为什么囚犯二字要加引号?

其实,在这期间,溥仪非但没有受委屈,反而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

溥仪在苏联当“囚犯”时的照片

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溥仪频繁给苏联领导人写信,甚至还捐献出了上百件国宝级文物。

他甚至还提出,要加入苏联国籍。

为什么溥仪会不惜代价想要留在苏联呢?

一是苏联对伪满洲国没有赶尽杀绝,看起来挺够意思。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全世界承认的国家不多,美英等大国对这个傀儡政权是坚决谴责的。

德国和意大利因为跟日本都是同一条战线的,都属于轴心国,所以也毫不犹豫承认。

再就是零星几个毫无影响力的拉美小国,在日本的拉拢下承认的伪满洲国。

耐人寻味的是,素与德日不睦的苏联,也承认这个傀儡政权,而且是紧跟在日本之后。

既然如此,溥仪到那里去肯定是最安全的,安全系数甚至高过已经战败的日本。

溥仪曾经对自己的弟弟溥杰说过一句掏心窝的话:“我反复思忖,只有留在苏联才是上策,不然凶多吉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做贼心虚。

在很多人印象里,溥仪是无辜的傀儡,可怜兮兮,毫无主见。

溥仪自己在回忆录中也说,他自己就是被日本军国主义裹挟的,受蒙蔽的。

一些文章也把溥仪说得很可怜,是橡皮图章,日本人说什么,他只有说“是”,没有说“不”的权力。

日本人对他不信任,溥仪身边的卫兵都换成了日本人。

总之,溥仪很委屈,很无辜,俨然是个“受害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溥仪退位之后,张大帅对这位过气的皇帝伸出橄榄枝,多次给他生活费。

张大帅出手阔绰,一给就是十万。

溥仪到天津之后,大帅还亲自去拜会过溥仪,并且低三下四,下跪磕头称臣,口称“万岁”。

其实张大帅这样做并非真心,而是心怀鬼胎。

一来溥仪手中有很多国宝,双方可以进行利益交换。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无论是张作霖做寿,还是女儿出嫁,溥仪都送上厚礼,大批文物姓了张。

张大帅献媚溥仪的第二个目的,是利用爱新觉罗家族在东北的人脉,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可是张大帅没想到,正是自己的举动,让溥仪做出误判,惹上杀身之祸。

溥仪错误地以为,连东北王张大帅都对自己顶礼膜拜,说明自己在国内还有威望,复辟的话肯定会受到部分人的拥护。

于是,他接受了日本人的建议,打算到东北称帝。

日本人大喜,产生了替换张大帅的想法。

实事求是地讲,张大帅对日本人比较友好,正是在他控制东北的时候,日本人获得了在东北修铁路的路权。

到皇姑屯事件发生前,日本人在东北已经修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为全面侵略中国打下基础。

有了铁路,一可以向关内运兵和战略物资,提供后勤保障;二可以掠夺东北的资源运到日本国内;三可以将关内的资源运到东北。

没有满蒙五路,日本全面入侵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如此,日本人为何要换掉张大帅?

张大帅手中有几十万军队,而且装备精良,所谓对日本人的效忠是有保留的。

而溥仪则不然,没有一兵一卒,肯定会对日本人更服帖,无保留地效忠。

而溥仪的东北的影响力,理论上说,更是要远远大过张大帅。

张大帅是土匪出身,没有文化,没有背景,也没有高贵血统。

他靠枪杆子除掉了一个个对手,拉拢一些人心,成为东北王,很多人是瞧不起他的,口服心不服。

而溥仪靠的是软实力,即自己的声望。

东北是爱新觉罗氏的发祥地,他们的后代在东北混得都不错,属于精英阶层。

至少在日本人看来,爱新觉罗家族在东北影响力很大,溥仪到那里,肯定会受到遗老遗少的拥护。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后到天津租界,就是日本公使芳泽安排的。

到了那里,他立即被日本人豢养起来。

由是,日本人决定换奴才,皇姑屯事件因此发生。

溥仪出逃东北事件发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此时距离皇姑屯事件过去已经3年,但是两者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

之前日本人早就决定利用溥仪这张牌,只是在等待时机。

1928年底张少帅宣布易职之后,日本人认为自己的切实利益受到威胁,遂决定出手。

所以说,皇姑屯事件跟溥仪出逃事件是有因果关系的。

九一八事变发生两个月之后,溥仪在日本人远山猛雄与“黑龙会”头目头山协助下,逃到东北。

1932年3月6日上午,在日本关东军的严密保护下,溥仪在郑孝胥父子、罗振玉父子及上角利一、甘粕正彦等30多政要和特务的陪同下,离开旅顺,到达汤岗子。

8日,溥仪向在场的记者发表谈话,说自己要建立伪满洲国,“拯救人民于水火”。

然后,他乘车离开汤岗子,到达长春站。

下车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日本关东军代表和满铁代表,以及日本驻长春领事来了;蒙古旗王和王子、王妃来了;熙洽组织的由前清举人为团长的“吉林满洲旧臣迎銮团”也来了。

很多遗老遗少身着清朝冠服,手持龙旗,满怀虔诚跪在地上,把头叩得震天响。

目睹这一幕,溥仪眼眶湿润,心情激动,思绪万千。

他仿佛又回到了紫禁城,接受群臣朝拜的那一刻。

这一切,来之不易,全都是因为有了日本人。

如果没有他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毫不夸张地说,是日本人让他溥仪获得新生。

此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当个听话的孩子,报答日本人的“恩情”。

那么,溥仪在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之后,真的像外界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提线木偶、橡皮图章?

溥仪当上“皇帝”之后,立即发布诏书《回銮训民诏书》、《国本奠定诏书》等,赤裸裸地号召东北老百姓当顺民,支持日本殖民与奴役的各项举措。

抗战中,溥仪在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到医院,去慰问那些在“讨伐”抗联战斗中受伤的日本兵,态度诚恳。

抗战后期,日本出现经济困难,溥仪得知后忧心如焚,带头将自己宫里的一些珠宝,和“皇后”的首饰捐献出来。

他甚至把自己订做的数百件高档衣服,也全部变卖,一分不留地捐献给了关东军。

溥仪还让手下根据儒教编出了《女儿经》《媳妇经》和《道德经》,对东北人进行洗脑,让他们中规中矩,接受日本殖民统治。

总之,溥仪主动把自己和伪满的命运绑在日本军国主义战车上,为日本统治东北做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在1935年4月中旬,溥仪访日本时,裕仁天皇屈尊亲自前往车站迎接。

日本天皇在车站亲自迎接溥仪,日本人对溥仪毕恭毕敬,各种礼遇远超过另一个儿皇帝汪精卫。

看历史照片可知,汪精卫访问日本的时候,神态局促不安,还有几分惶恐。

而欢迎他的日本人则比较放肆,一个个都露出得意的笑。

虽然都是儿皇帝,亲疏有别,一个是亲生的,一个是抱养的。

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暗示,伪满洲国才是正统,汪精卫在南京的那个伪政权,只是陪衬。

不可否认,溥仪跟日本人有矛盾的,是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

但是他们在对抗日军民的时候,态度是一致的,是狼狈为奸。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解密文件《绝密会见录》。1936年之前,伪满洲国的财政和人事权完全掌握在溥仪手中。

1936念之后,溥仪逐步失去了主导权,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的态度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人说溥仪跟日本人打交道时太“懦弱”,为他惋惜。

其实即使他不懦弱又能如何?难道你会要求他抗日?

别忘了,溥仪复辟的目的就是恢复爱新觉罗氏对广大人民的统治,恢复大清帝国的荣光。

总之,没有溥仪的支持,日本在东北的统治不会那么稳固,侵华战争也不会那么顺利。

看看这张照片中的溥仪,踌躇满志,杀气腾腾,跟功德林里可怜巴巴的溥仪判若两人,哪有半点傀儡的样子?

溥仪后来积极接受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这值得肯定。

但是因此将他之前犯下的罪行刻意忽略乃至美化,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

参考资料:日本外务省的绝密文件《绝密会见录》《长春·伪满洲国那些事》

2 阅读:163
历来有些现实

历来有些现实

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