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被崩铁联动干倒闭的古茗出现:不赚钱

张鲁谈社会趣事 2025-04-23 03:57:05
一、一场让百万玩家疯狂的“次元破壁”狂欢

2025年4月18日,全国9914家古茗门店上演了堪比春运的盛况。

有人在小程序上看到“前方排队121万人”,以为误入了《崩坏:星穹铁道》的星核战场;有人为集齐联动徽章,一口气狂点20杯奶茶,喝到触发游戏里的“丰饶玄鹿回血技能”才罢休;更有玩家将联名杯套改造成“星穹列车票根”,在朋友圈掀起一场“寰宇巡游打卡大赛”……

这场奶茶与二次元的“量子纠缠”,源于古茗与米哈游《崩坏:星穹铁道》的联动。两款联名饮品(刃的苹果金凤梨、卡芙卡的芝士葡萄)搭配内含NFC芯片的徽章,让玩家在吸管插入杯盖的瞬间,仿佛听见角色台词:“这杯喝完必出金!”社交平台上,“奶茶社交货币”迅速流通,甚至有玩家在闲鱼挂出“代喝奶茶”服务,将19元套餐炒至200元。

然而,这场狂欢背后,一个魔幻现实悄然浮现——活动开启仅三天后,一家位于学校的古茗门店突然连夜撤店,设备搬空,成为“全国首家被崩铁联动干倒闭的奶茶店”。

二、倒闭背后:10万销售额的“数字游戏”

在社交平台的爆料帖中,一位自称店主的网友贴出冷清的门店照片,并算了一笔账:

月销售额10万元,看似可观;实际收款仅6.5万元(优惠券、团购折扣、平台佣金吞噬利润);毛利55%,扣除后仅剩2万元,连租金都难以覆盖,更别提人工和水电费。

评论区炸开了锅:“连锁品牌不是稳赚吗?”“原来奶茶店的毛利这么低?”一名网友尖锐总结:“品牌用‘50%毛利’吸引加盟,却不说清折扣和成本的坑。”

这并非孤例。古茗招股书显示,2024年新开门店日均GMV较2021年下滑21%,回本周期从3年拉长至5年以上。加盟商流失率从2021年的6.2%飙升至11.7%,近九成关店源于“协商终止”。

三、奶茶经济学の悖论:品牌狂欢,加盟商买单

古茗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加盟体系,97%收入来自加盟商支付的原料采购和设备费。这种“轻资产、高毛利”策略曾让品牌迅速扩张至近万家门店,但隐患早已埋下:

供应链重资产与区域饱和:古茗自建冷链物流覆盖17省,但门店密集导致单店效益萎缩。例如在浙江,2000家门店近乎垄断市场,却让同店GMV增速从5.1%跌至-0.8%。“为爱发电”的成本黑洞:鲜果茶依赖短保质期原料,损耗率高;联名活动虽引流,但周边制作、物流压力进一步推高成本。消费者“薅羊毛”与品牌内卷:平台折扣、满减券泛滥,让实际客单价持续走低。一名网友吐槽:“连锁品牌用优惠绑架消费者,最后亏的都是加盟商。”

这场联动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新茶饮行业的“三度沸腾”怪圈:温度(情感需求)取代产品力,浓度(营销噱头)掩盖盈利困境,维度(跨界破圈)模糊了商业本质。

四、人情味叙事:那些被狂欢遗忘的“小人物”

在“星穹列车售票处”般的热闹门店外,另一些故事鲜被提及:

店员小张:活动期间日均制作500杯奶茶,手腕贴满膏药,却因“临时工”身份拿不到加班费;加盟商李姐:投入60万元开店,月净利润不足1万,最终选择“亲手拆掉自己的梦想”;大学生消费者小林:为集齐周边花光生活费,自嘲“喝奶茶喝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名网友的评论令人心酸:“品牌赚了热度,玩家得了周边,只有加盟商和员工在负重前行。”

五、行业反思:奶茶战争没有赢家?

古茗的案例暴露出新茶饮赛道的集体困境:

资本市场的冷眼:古茗港股上市首日破发,市值缩水至216亿港元,投资者对“万店神话”的可持续性投下不信任票;消费者的审美疲劳:高频推新(平均3.8天一款新品)与同质化营销,让品牌忠诚度日益脆弱;社会价值的缺失:当奶茶变成“三次元圣遗物”,行业是否该重新思考产品本质与商业伦理?

或许,真正的“星辰大海”不在联名杯套上,而在如何让每一杯奶茶的温度,既暖胃,也暖心。

狂欢终将退潮,谁在裸泳?

当古茗客服用“寰宇蝗灾限流”调侃系统崩溃时,一名玩家回复:“帕姆列车长,下一站能停靠在‘盈利模式’站台吗?”这场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奶茶战争,留给行业的不仅是一地周边残骸,更是一道关于“热度与生存”的终极考题。

0 阅读:10
张鲁谈社会趣事

张鲁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