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非自驾:握紧方向盘,守护生命安全

搜店汽车车吖 2025-04-04 02:46:15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后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3人不幸遇难。这场悲剧不仅令人痛心,更暴露出公众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认知偏差,以及过度依赖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新能源车辆的“标配”,部分驾驶员对其产生严重误解,甚至将其等同于“无人驾驶”。这种错误认知导致危险行为频发:有的驾驶员手离方向盘,有的分心睡觉,有的将车辆完全交由系统控制。然而,根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其中L0、L1、L2级均属于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市售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高仅达L2级,这意味着系统仅能辅助完成部分驾驶任务,驾驶员仍需全程监控并随时准备接管。

技术有边界,认知需清醒

当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存在明显局限:在雨雪、强光等复杂环境下,传感器可能失效;面对异形障碍物或突发情况,算法可能误判;硬件故障或软件漏洞也可能导致系统失效。例如,某品牌车型在高速公路上因未识别静止车辆而追尾,另一案例因驾驶员分心导致车辆偏离车道。这些事故警示我们:智驾仅是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的判断与责任。

车企须自律,宣传不夸大

部分车企在宣传中过度强调技术先进性,却淡化其局限性。例如,使用“自动驾驶”“全自动”等模糊表述,或未明确告知功能边界。发改委已点名批评某些车企存在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车企应强化社会责任,通过“强提示、硬监控”措施保障安全,例如:

在车辆显著位置标注自动化等级;

通过声光警报提醒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提供功能边界说明书和应急操作培训。

驾驶员有责,安全不放松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驾驶员始终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法律明确规定,即使开启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也需承担事故主责。因此,驾驶员应做到:

保持警惕:双手始终握稳方向盘,避免分心驾驶;

了解功能:熟悉系统局限性,如极端天气下主动降级使用;

遵守交规:不因依赖系统而违反限速、车道规则;

应急准备:掌握接管技巧,熟悉物理应急按钮位置。

未来可期,但需敬畏技术

智能驾驶技术前景广阔,但安全始终是发展的底线。行业需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安全:

技术层面:推动传感器融合、算法优化,提升系统可靠性;

法规层面:完善责任认定机制,建立技术鉴定标准;

教育层面:将智驾安全纳入驾校课程,普及“人机共驾”理念。

这场悲剧再次提醒我们:智驾不等于自驾,安全需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之心,合理使用、主动监控,才能真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让每一次出行都平安抵达。

0 阅读:8
搜店汽车车吖

搜店汽车车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