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晚年为什么会遭到打压?

含双谈历史 2023-02-20 20:49:01

戚继光这三个字可谓是耳熟能详,毕竟他可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但谁又能想到,这个民族英雄到头来竟然落得了个被迫退休的下场,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不能得到保障。

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在登州老家去世,去世之前的他相比于他的鼎盛时期悲惨万分。

与他交好的朋友没有几个愿意与他继续交往,而经济情况也不容乐观,他本身有肺病,但是此时的他竟然连治疗肺病的药都抓不起,只能用便宜廉价的药代替。

戚继光的一切都是源于一个人的倒台,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在明朝,一个将领在外,如果在朝廷没有后台,那么完蛋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就算一个人一辈子都打胜仗,也躲避不了生活中的日常犯错,或者别人的故意陷害。

因此,寻找后台成了每一个将领的必修课程。

戚继光早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发迹,而当时最得势的莫过于严嵩,因为他是当朝首辅,戚继光的上级,东南第一号人物胡宗宪就是他的党羽之一。

戚继光想要投靠他,但是却不敢,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严嵩是明朝第一奸臣,要是投靠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毕竟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都会降临。

第二、胡宗宪的后台是严嵩,他要是敢投靠严嵩,那不是相当于跟胡宗宪作对?

于是,戚继光将目光投向徐阶,也就是严嵩的政敌。胡宗宪是严嵩的党羽,他要是投靠徐阶,胡宗宪又岂会放过他?

更何况,严嵩与徐阶的斗争,徐阶是处于下风,毕竟人家严嵩是首辅,树大根深,徐阶要是一败,他怎么办?

既然现成的都不行,那就挑选潜力股,这个潜力股就是高拱。

为什么说他是潜力股呢?因为他是裕王的老师,而裕王就是太子,只不过嘉靖迫于“二龙不相见,一旦相见必有一死”的说法,一直未将他封为太子。

高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是戚继光却给不起高拱想要的筹码。因为高拱一不要钱,二不要女人,只要戚继光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那就是权力,这他肯定是解决不了的,他要是解决的了,又岂会到处找后台。

第一不可能解决,第二更不可能解决,那就是生育问题。

高拱一生都没有儿子,最想要的就是一个儿子,这也是为什么他为了加班加点的造人,将家搬到了皇宫附近。

而不孕不育问题到现在都是难题,更何况当时。

严嵩不行,徐阶不行,高拱也不行,那就只剩下了一个能与高拱媲美的张居正。

高拱是裕王的老师,张居正也是,只不过论在裕王心里的地位,没有高拱那么重要而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居正是属于半路出家类型,而高拱从一开始就在裕王的身边。

更加重要的是,张居正在朝廷跟谁都合得来,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被牵扯到朝廷斗争中的可能已经被压到零。

而张居正想要的,戚继光给的了。

因为张居正虽然名字叫作居正,但是人却一点也不正,贪污受贿样样精通,而且关于女人这一方面也情有独钟。

根据他的同僚王世贞的说法,他就是死在了女人上面。

后来徐阶斗倒严嵩完美退休,裕王继位,年号“隆庆”,高拱上位。

而在隆庆六年,隆庆去世,张居正斗倒高拱,成为明朝的实际控制者,这是为什么呢?

此时的万历年幼,无法独自处理朝政,而李太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撑不起明朝这么大个家业,支持他,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又是他的死党,他说一,谁敢说二?

张居正改革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务实。而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理解环境,以为命令发布下去就能够得到实施,殊不知阳奉阴违这种做法,好好的变法在他的手里变成了乱搞。

既然张居正务实,那么他最讨厌的一定是只会高谈阔论的官员,而戚继光明显不是,这也是为什么戚继光能够得到他的持续重用。

戚继光出身于高干世家,别人寒窗苦读一辈子到头来顶多也就是一个七品知县,而他呢?一出生就是四品将军。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后来在远征云南的过程中战死沙场。

对于这么一个人,是肯定不能够亏待的,只要戚家的人不死绝,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职位就一直是戚家的。

起步都已经这么高,要是换成其他人,估计都已经是纨绔子弟,毕竟无论怎么样都能够当人上人。而戚继光呢?每天寒窗苦读,直到接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止。

当时的他虽然连二十岁都不到,但是已经立下了要用尽一生去完成的理想,那就是:“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戚继光虽然有精忠报国的勇气,但是他的下属可一个都没有。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率领上万大军打几百倭寇。按道理来说,这一场战争一定没有任何的悬念。

但事实是,这上万大军竟然打不过那几百的倭寇,还没与倭寇交手就已经纷纷逃跑。

戚继光不理解这是为什么,而他的下属给出了答案,如果打仗的话,那是要出人命的,就算打赢他们,下次还要来,既然如此,干嘛要打?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原装的士兵靠不住,那就自己招。戚继光招兵的地点在义乌。

为什么选择义乌呢?因为他目睹了义乌两个村子之间的争斗,争斗过程恐怖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一家人不死绝,那就一个接着一个上,战场上缺的正是这种人。

不过为了保证质量,戚继光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从中挑选出老实肯干的。

他是怎么挑的呢?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城市的不要,农村的要,油嘴滑舌的不要,沉默寡言的要。

难道单单凭借勇猛就能够打得过倭寇吗?要知道,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远渡重洋来到明朝的倭寇,都是在日本吃不上饭的角色,说简单点就是亡命之徒,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不要命。

如果戚继光按照正常的方式去打,那么一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真实的伤亡比率是三十比一,倭寇三十,明军一,这怎么可能?

戚继光能够做到这种地步,主要是靠两点,第一点、军纪;第二点、阵法。

戚家军的军纪严明到什么程度?就算是下雨天,只要没有戚继光的命令,他们一步也不敢动,更别提抱怨。

戚继光是如何做到的呢?训练的时候,但凡有一个人出现差错,要是多次教不会的话,那就是一顿打。

打自然会产生抱怨,但当时戚家军内并没有抱怨的声音,因为到了战场上,一个首级值三十两银子。三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接近于锦衣卫一年的工资。

虽然被打的时候是挺痛苦,但是到了战场上就能够发泄,还有相当可观的利润。

更何况士兵们都知道戚继光是为了他们好,要是到了战场上出现差错,产生逃跑行为的话,那么戚继光可不管熟不熟,直接就送去黄泉路。

据说戚继光连他的儿子都没有放过,他的儿子仅仅只是因为迟到就被他斩首示众。虽然这只是据说,但大部分的事情都不会空穴来风,这个据说也足以窥探到戚继光的军纪。

戚继光的阵法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宽阔地形使用的鸳鸯阵,第二种是狭隘地形使用的五行阵,第三种是冲锋的三才阵。

鸳鸯阵总共十一个士兵,队长站在中间,其余的十个士兵分成两排,将队长包围起来。第一排士兵手持盾牌,第二排士兵手持狼筅,第三排士兵与第四排士兵都是手持长枪,最后一排士兵则是手持短刀。

五行阵总共六名士兵,与鸳鸯阵一样,队长都是站在中间,士兵则分成三排,第一排有两个士兵,一个手持狼筅,另一个手持盾牌,第二排也有两个士兵,都是手持长枪,最后一排只有一个士兵手持短刀。

三才阵总共有五个士兵,与鸳鸯阵、五行阵不同的是,他没有队长,第一排只有一个士兵,这个士兵手持狼筅,第二排有两个士兵,这两个士兵都手持长枪,第三排也有两个士兵,这两个士兵一个手持盾牌,另一个手持短刀。

无论是鸳鸯阵、五行阵、三才阵,狼筅、长枪的出场率都不是一般的高,占到了一半以上,为什么呢?因为狼筅、长枪最能够克制倭寇。

倭寇最擅长使用的就是武士刀,而狼筅、长枪把把都有三米左右,倭寇的武士刀连人都没有碰到,就已经被刺死。

有个别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狼筅永远都排在前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狼筅是一种类似于竹子的兵器,只不过是铁制。

只要倭寇一靠上来,狼筅将其刺倒,后面的长枪就可以直接要了倭寇的命。

后来倭乱平定,被调到蓟州的戚继光,又发明出了专门克制骑兵的阵法,以战车为主。

这种战车不同于普通的战车,这种战车可以装上火枪,甚至有个别的还可以装上大炮。

一旦有骑兵逼近,那就组成一个方阵,将骑兵夹在中间,胡乱扫射,而其中的骑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成为活靶子。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隆庆和议”的诞生,明朝与蒙古的斗争转变为生意,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和平,这个阵法并没有被后世沿用(其实也不可惜,毕竟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平)。

戚继光抗倭的时候张居正并没有一手遮天,直到戚继光调到蓟州,张居正才开始一手遮天的政治生涯。

这也是为什么在戚继光之前,蓟州总兵十年之内换了五个,平均的任期只有两年。

毕竟蓟州是京城的门户,再加上总兵属于高级将领,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就得卷铺盖滚蛋,而戚继光的在任时间则高达十五年。

戚继光与张居正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两个人不但是盟友,还是朋友。

每次戚继光到京城办事,都会拉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礼品送给张居正,其中不缺乏各种美女。

送礼并不能够完全的证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毕竟只要是个人都能够送礼。

最能够证明两个人之间关系的是,两个人信件往来频繁,有的时候甚至是晚上还有信件往来。

万历六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作为儿子的张居正虽然采用“夺情”的方式将守孝这一环节省略掉,但葬父这个过程是一定要有的。

因此,他必须要离职一段时间,但是考虑到戚继光,他将他的死党梁梦龙任命为蓟辽总督,保护戚继光不受其他人的叨扰。

要不是张居正,别说戚继光在任十五年,在任一年都够呛,因为弹劾他的人不计其数。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戚继光实在是太突出。

他一个首级值三十两银子,别人呢?一个首级顶多也就是十两银子。

别人的军队时时刻刻都要受到监察部门的监视,而戚继光的军队,监察部门一年只能监视一次。

别人的军饷按时发放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但是戚继光的军饷不但按时发放,还是别人的好几倍。

有着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也怪不得张居正会在信件中多次警告戚继光,一定不能够居功自傲。

为了戚继光,张居正甚至试图开创一个新官职,这个官职就是“总理蓟州军务”,也就是将蓟州这一军区的所有权利都交由戚继光,但是由于议论遍布全境,以至于只能作罢。

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万历十一年,万历展开对张居正的清算。

万历为什么要清算张居正呢?其实这也容易理解。

张居正开创了“万历中兴”是不假,但是他却拿万历当成了他的儿子,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就连新年多摆几桌都被他阻止。

特别是在上课的时候,稍微出现差错,就是一顿斥责。

更何况改革向来都是一件得罪人的活,毕竟要改革就一定会触碰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这一部分人要么是达官,要么是显贵。

后台都已经倒台,更何况自己。原本在蓟州的戚继光被调到了广东,他知道他的末日已经来临。因为蓟州是京城的门户,而广东说简单点就是一个闲差。

因此,他选择退休回家。

虽然他一辈子贪污受贿,但他贪污受贿所得的钱财全部都用在了交际上面,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以达到保卫国家的目的。

而这么做的结果就只有一种,那就是穷,除非一直在任。

戚继光虽然落得这么一个下场,但相信他如果在天有灵,一定能够含笑九泉。他的人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他的事迹却一件又一件的流传下来,他本人则被称之为英雄,这不正是他所期望的?为万世开太平。

1 阅读:96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