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瑞的贵人,大部分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裕王,又或者徐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缘故。
因为在这一部电视剧里,海瑞的贵人就是裕王、徐阶。倘若没有裕王、徐阶在背后保他,他在严党的手里都走不过一个回合。
毕竟他就是一个七品的知县,严嵩放一个屁都能崩死一大堆。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海瑞也与严党有过冲突,且从他当官的第一天起,就不断的与上级产生冲突,但他却能一直安然无恙,不断上升。
你说没有人保,那是肯定不可能的,那保他的人是裕王,还是徐阶呢?
既不是裕王,也不是徐阶,毕竟就以他的那种出身,裕王、徐阶要知道他是谁,那简直就是奇了怪。
那保他的这个人是谁呢?是朱衡。
原本应当“死”在新手村的海瑞海瑞的第一个官职是福建南平教谕,这个职位就类似于现如今的教育局局长。
但当年的教育局与现如今的教育局有很大的不同。
当年的教育局一没有扩招这一回事,毕竟能读起书的人是少之又少,你还指望扩招,那是不可能的。
二也没有采购教材这个项目,毕竟当年读书是自费,况且读的书无非就是四书五经那一套,你还想采购教材,那跟做梦没有什么区别。
三当时一个县就只有一个县学,就算家长对这个县学的教育资源有多不满,也只能在这个县学学习,要么就领回家,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走后门上学这种事情。
这就直接导致教谕这个职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油水可言。
更何况海端的出身原本就不算好,毕竟他幼年丧父,是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你说就这种家庭条件,他拿得出银子疏通关系吗?肯定拿不出。
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他已经高达四十五岁。
你说就这么一个,一没有银子,二年龄又大,三出身又低(举人)的人,在官场上会有前途吗?肯定没有前途。
更何况,他还有一项旁人只敢羡慕,不敢涉及的爱好,那就是顶撞上级。
海瑞这个教谕虽然也是个官,但是这个官根本就没品。
按道理来说,面见五品的知府是要下跪的,但结果你猜怎么着?
知府到教育局视察,他就直挺挺的站在那里,而他的那两个助手则跪在他的两旁。
知府对此是什么反应呢?作为知府,他是肯定不能破口大骂的,毕竟得注意形象。
所以只是说了一句,哪里来的笔架山?这个形容可以说是相当的到位。
而面对知府,海瑞不怂,面对御史,海端也一样不怂。
你要清楚,御史虽然品级比不上知府,但那可是在京城上班的官员,别说一个知府,就算是当地的巡抚、总督都得卖他一个面子。
但你猜海瑞是怎么做的?还是直挺挺的站在那里,以至于御史连饭都没有吃,就离开南平。
毕竟被一个没品的官员顶撞,这种落差是个人都受不了。
有的人或许纳闷,所有人都跪,为什么就海瑞不跪呢?难不成是在故意顶撞上级?
其实并不是他故意顶撞上级,而是他在的地方是学堂。在学堂,老师就是最大的,不能跪。
“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明史·海瑞列传》
那为什么其他的教谕就得跪呢?因为没有人敢像他这么头铁,真的将圣贤书里的这一套搬到现实里。
原本海瑞就没有银子去走后门,再加上现如今将南平上下都得罪了一个遍,按道理来说,三年的考察期升迁应当没有他的事,甚至他都有可能被处分。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三年考察期升迁不但有他的份,甚至他还一跃成为淳安知县。
你可别小看淳安知县这个七品官,知县是当时地方上的一把手,类似于现如今的市长。
这不是主要,主要的是以海瑞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当上知县。
你要清楚,在当时,别说你是一个举人,就算你是一个排名靠后的进士,这辈子也基本上与升官无缘。
毕竟升官虽然名义上说,靠的是政绩,但实际上靠的主要是关系,你说海瑞会有关系吗?肯定不会有。
但他为什么还能升迁呢?因为负责升迁工作的福建学政朱衡站在他这一边,这才有海瑞没有关系,到处得罪人,却能升迁的传奇。
有的人或许纳闷,朱衡为什么要提拔他呢?难不成与他是亲朋故旧?
要知道,海瑞出生在海南,朱衡出生在江西,海瑞是举人出身,朱恒是进士出身,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
朱衡提拔他,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的正直,而朱衡对他的保护并没有到此为止。
以知县之躯得罪严党,还能全身而退你说海瑞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官员,就敢得罪知府、御史,现如今的他不但入了流,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七品知县。
官职上升,得罪的人肯定也会上升。
更何况,淳安可不是什么山区,而是位于浙江地区。
由此可见,他接下来得罪的人分量会高到什么程度?而事实亦是如此。
他第一个得罪的是总督胡宗宪,第二个得罪的是巡盐御史鄢懋卿,这两位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严党,而海瑞是怎么得罪他们的呢?
首先说胡宗宪,他得罪胡宗宪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打了胡宗宪的儿子。
胡宗宪的儿子胡公子仗着胡宗宪在浙江的总督身份到处游玩,而且还有一个不良习惯,那就是他不但到处走,而且还到处拿银子。
毕竟他可是总督的儿子,他要银子,你难不成还敢不给吗?当然,这个银子不是直接给,而是以红包的方式。
但当他到淳安的时候,海瑞直接教他做人,将他吊起来打。
按道理来说,不就是要个红包吗?怎么就至于将他吊起来打。
之所以将他吊起来打,是因为他竟然将驿站里的工作人员吊起来打。
他为什么要将驿站里的工作人员吊起来打呢?因为驿站里的工作人员给他提供的餐食是白菜豆腐。
有的人或许纳闷,驿站里的工作人员怎么敢给他提供白菜豆腐的,因为海瑞提前下达了命令,这就是为什么海瑞将他吊起来打的原因。
你的父亲是总督不假,但你可不是总督,你凭什么吃上档的伙食?
更何况,你有什么资格将驿站的工作人员吊起来打?
按道理来说,儿子被别人吊起来打,作为父亲的胡宗宪肯定不会放过海瑞,而一个总督要整一个知县,那简直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胡宗宪并没有去处理海瑞,而是反过头来将他的儿子训斥了一顿。
因为胡宗宪虽然是严党,但却是一个有良知的严党。
要知道,当年戚继光就是他的下级,而戚继光能创建出戚家军,也是因为他。
因为在当时,戚继光是不能独自招兵的,之所以能创建戚家军,是因为胡宗宪给他争取来了一个独自招兵的政策,所以才有戚家军的诞生。
单凭胡宗宪是戚继光贵人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胡宗宪的人品。
更何况,这件事情海瑞根本就没有错,错的是他的儿子。
你说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有什么理由能去处理海瑞?
其次的这一位鄢懋卿与胡宗宪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胡宗宪有良知,而他呢?你就算打着手电筒都找不出他的闪光点在哪里。
一般类似于这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面子功夫做的相当足。
他出京巡盐的时候,特地吩咐沿路的官员一定不要高规格接待,一般规格接待他就即可。
但实际上呢?你要是真的信了他这一套,那么你就离被开除不远,因为他说一套做一套。
而作为官场上的狐狸,官员们自然也都懂,所以他到哪里哪里都会提供最高规格的接待,人还没有到,当地就已经锣鼓喧天。
不巧的是,淳安也在他的巡查名单里面。海瑞是怎么做的呢?你要来可以,我只按照你说的那个规格去接待,要不然你就不来。
而他呢?还真的绕过淳安。
按道理来说,海瑞必死无疑,因为在当时不止一个人拒绝了鄢懋卿,还有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慈溪知县霍雨瑕。
“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明史·海瑞列传》
但你猜霍雨瑕是什么下场?被赶回家。
要知道,霍雨瑕的父亲可是嘉靖三年的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就这种级别的人物都能被赶回家,按道理来说,海瑞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海瑞愣是一丁点事情也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当时是嘉靖四十一年,朱衡已经不是福建的学政,而是朝廷的吏部右侍郎。
而这一年对于严党而言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严嵩被嘉靖勒令退休,严党与清流的斗争已经到白热化阶段。
有的人或许纳闷,作为首辅的严嵩都已经倒台,他拿什么跟清流斗。
你要清楚,严嵩是已经倒台,但是没有彻底倒台,因为他的基本盘还在朝廷里面。
更何况,当时的嘉靖还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今后不允许再弹劾严嵩,倘若敢的话,直接处死。
这一道命令不就是透露出严嵩将来还有可能复出吗?这就是为什么说严嵩虽然已经不在朝廷,但是斗争依旧在延续。
而吏部可是主管人事的部门,吏部右侍郎又是吏部仅次于吏部尚书、吏部左侍郎的存在,你说就这种情况,严嵩敢去得罪他吗?
如果敢得罪他的话,他要是在严党的升迁名单上动手脚,你说为了一个海瑞,这不就是得不偿失吗?
更何况,海瑞让鄢懋卿损失的仅仅只是面子,又没有让鄢懋卿产生真正的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海瑞能安然无恙的原因,因为霍雨瑕的后台已经不在朝廷,而海瑞的后台还在朝廷,甚至还身居要职。
挫折与最后由于严党看在朱衡的面子上,不与海瑞计较,以至于朱衡认为这个时候的严党已经是只病猫,竟然在海瑞得罪严党的情况下,强行将海瑞提拔成嘉兴通判。
你说严党能放过他吗?肯定不能。
毕竟当时可是严党与清流的决战期,原本海瑞得罪鄢懋卿,不敢找海瑞清算,就已经算得上是丢人。
现如今海瑞要是还能升迁的话,那岂不是将他严党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你严党都已经落魄到这种程度,你能不成还指望别人站在你严党这一边吗?所以严党必须要将海瑞升迁嘉兴通判的这个命令给压下去。
而以严党的能量,不出手还好,一出手是肯定能将这道命令给压下去的。
而这个压下去的时间是有保质期的,仅仅只有一年。
因为嘉靖四十二年,吏部尚书严纳、吏部左侍郎董份,都被嘉靖叫到西宛值班,朱衡成为了吏部的真正掌权者。
这个时候的严嵩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得罪朱衡的。
因为之前吏部有人制衡朱衡,现如今的吏部就是朱衡一个人的吏部,你说严嵩还敢得罪他吗?
这也是为什么他对海瑞进行了报复性的提拔,原本将海瑞提成嘉兴通判,你严党不是不同意吗?现如今我将海瑞提拔成六品的户部主事,我倒想看看你们严党同意还是不同意?
对于这件事情,严党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毕竟要是将朱衡推向徐阶那一边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他与清流之间的斗争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倒是无所谓。
要是这个时间拖得一久,到了京察年,你试想一下,主持吏部的朱衡会不会对严党进行清算,到时候严党恐怕就得孤木难支。
这就是为什么海瑞已经站到了他们的面前,他们呢?却不敢去清算。
而这个时候的海瑞,对于天底下的举人来说,可以说是榜样一般的存在。
毕竟一个四十五岁出道的举人,不到六十岁就已经当上京官,而且还是无背景、无银子。
你说就这种情况,搁谁谁不羡慕,搁谁谁不把他当成奋斗的目标。
而海瑞也对得起朱衡对他的期望。
嘉靖四十四年上了一道《治安疏》,将嘉靖痛骂了一顿,以至于被打进监狱。
但由于当时的严嵩已经倒台,嘉靖要整死海瑞,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你试想一下,嘉靖一朝死于非命的大臣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但有一位是嘉靖亲自下手的吗?没有,都是严党代替嘉靖下手。
现如今是清流支持朝政,你指望清流当你嘉靖的白手套吗?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海瑞不会死,事实也是如此。
仅仅只过一年的时间,嘉靖去世,海瑞就从监狱里出来。
而这个时候的海瑞已经不需要朱衡的庇护,因为他痛骂嘉靖这一件事情已经致使他名声大振,谁也不敢拿他开刀。
毕竟一个敢骂皇帝“家家皆净”的大臣已经无限接近于政治正确,谁敢拿他开刀,就相当于站在正义的对面。
这个时候,海瑞与朱衡的关系已经从庇护关系变成合作关系,而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后的一次合作。
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巡抚,而当时的朱衡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正是因为有朱衡的支持,海瑞才能治理吴淞江。
要知道,吴淞江早在永乐一朝,户部尚书夏元吉就已经提出治理。
结果呢?一直到嘉靖一朝,这个问题都没有能得到解决。
而海瑞仅仅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这个问题解决,其中朱衡可谓是出了大力。
因为海瑞调的是军粮,如果没有朱衡在朝廷里的担保,这个军粮他是肯定调不动的。
更何况,他调的这个方式很特别,说得好听一点就暂时借用,说的难听一点叫抢。
原本隆庆一朝海瑞就已经不受待见,要不然也不会仅仅在应天巡抚这个任上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强行开除。
而到万历一朝的他,自然也没有被任命的可能,毕竟隆庆一朝还是讲民主的,什么事情都由大家投票决定,就比如隆庆议和。
但到万历一朝,张居正在朝廷里搞的是一言堂,任何反对意见都通通打倒。
“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明史·海瑞列传》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张居正跟海瑞注定走不到一起,这也是为什么原本被开除的就只有一个海瑞,结果到万历一朝被开除的还有有一个朱衡。
毕竟从朱衡欣赏海瑞这一点就可以知道,虽然他没有海瑞那么刚,但他这个人肯定是有原则的,而有原则就注定了在万历一朝混不下去。
因为张居正不需要有原则的人,只需要听话的人。
而他们俩的这一生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宣告结束,因为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是六十岁的高龄。
而张居正掌权整整长达十年,张居正去世的时候,他们已经七十岁往上,就算还有雄心壮志,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在万历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一个在万历十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结语俗话说:“人纵有通天之志,非运不可自通”这一句话,用在海端的身上,相当的合适。
倘若没有朱衡的话,他海瑞这一辈子别说一个教谕,顶多也就是一个民办教师。
毕竟他得罪的人是一抓一大把,这个教谕的铁饭碗未必能保得住。
更何况,就这种人,你觉得有升迁的可能吗?
所以说世人不应当只知道海瑞,还得需要知道那个站在海瑞背后的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