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也是,但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含双谈历史 2023-02-20 20:49:03

明朝的灭亡令无数人感到惋惜,毕竟清朝末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不但被列强轮着揍,还签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倘若当年清军没有入关,是李自成接替明朝的话,历史又将如何发展?这是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

虽然无法预测历史的发展,但是却可以肯定,李自成能够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要知道,当年朱元璋也是农民起义军,为什么朱元璋行,李自成不行?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克京城,崇祯上吊自杀,传承了276年的朱家王朝就此灭亡。

按道理来说,改朝换代的这一段时间,京城肯定会混乱不堪。

毕竟这可是明朝的首都,达官显贵不计其数,往日里他们能够威风凛凛,但此时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随随便便拿一个出来开刀,都足以让一个将领一辈子衣食无忧。

为什么说是将领呢?因为士兵接触不到那个层面,能够做的就是抢一抢富商或者百姓。不过,这也足够诱人,毕竟抢一户不够,还可以抢下一户。

但出乎意料的是,京城迎来的并不是混乱,而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因为李自成下令不允许烧杀抢掠。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将“顺民”二字贴在门上。而大部分的百姓都感觉这样不靠谱,毕竟那只是门,要是走在大街上被抢了怎么办?因此,还在帽子上贴上“顺民”二字。

“吾来安你百姓,毋得惊惶。你们须用黄纸写顺民二字,粘于额上,并贴门首,即不杀。”——《明季北略》

有两个士兵拿李自成的命令当成废纸,强行抢劫一家商铺,结果呢?被斩首示众。

“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流寇志》

上午京城还人人自危,到了下午已经恢复到了往日的状态,商铺也照常开业。

京城百姓不知道的是,平静是死亡的前兆,如果他们能够未卜先知的话,别说商铺照常开业,贱卖家产也要逃离京城。

因为平静的时间仅仅只持续了几个时辰。

到了晚上,起义军变成了百姓最初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烧杀抢掠,奸淫妇女。

“日间,百姓尚不知苦。至夜,则以防奸细为名,将马兵拦截街坊出路。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淫妇女。民始苦之。至夜皆然。”——《甲申纪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李自成在军队中没有绝对的权威。

他的起义军从始至终就没有脱离农民的本质,虽然他是首领,但他的将领一个个都对他称兄道弟。

特别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刘宗敏,竟然敢在他登基的那一天直言不讳的说:“我跟他一样是强盗,凭什么要拜他?”

试想一下,就这么一个首领,哪里来的权威?这也是为什么将领不拿他当一回事,就连士兵也不拿他当一回事。

李自成试图阻止士兵胡作非为,但是士兵却说出了一句令人弹目结舌的话:“你都已经是皇帝,就不能将钱、女人让给我们吗?”

要知道,当时山海关一把手吴三桂的家眷也在京城,不出意外,他的家眷也成了被抢的一份子,就连他的女人高圆圆都成了刘宗敏的女人。

这也是为什么吴三桂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但行军至半路却返回山海关,与李自成势不两立,放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开启清朝267年的统治。

要知道的是,山海关距离京城不到三百公里,更加要命的是,这不到三百公里还全部都是平原,而清军的主力是以骑兵为主。

平原对于骑兵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势不可挡。

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内部矛盾因为外部矛盾的原因没有出现,但到了铲除外部矛盾的时候,内部矛盾终将如期而至。

就算没有清军,李自成政权土崩瓦解的可能也是相当的大。

要知道,李自成虽然取代了明朝,但是却仅仅只是半壁江山,南方还有一个张献忠以及南明小朝廷,谁又能够保证他的将领在征战的过程中不会割地自立,成为军阀。

又或者,发动宫廷政变,要了他的命。

电视剧《朱元璋》虽然只是电视剧,并不是史书,但其中的一幕相当能够体现出朱元璋的权威。

那就是朱元璋与众将领一起喝酒,徐达脑子一热,竟然将酒直接倒在了朱元璋的头上,现场的将领是什么反应呢?

如果朱元璋是李自成,估计会跟着起哄,但当时的情况是,现场当即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就连坐在旁边的汤和都吓得不知所措。

要知道,徐达、汤和可都是与朱元璋光着屁股玩到大的兄弟,还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最初的那一批功臣。

关系如此之亲都不敢造次,更何况其他人。

徐达后来怎么样了呢?朱元璋叫汤和将他送回家睡觉,结果一大早他就跑到了朱元璋的面前请罪。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就如同朱元璋那样,在下属的眼里说他是神明也不为过,而不是像李自成那样,没有任何的上下级之分。

封建社会,官僚士绅就是舆论的操盘手,毕竟大部分的百姓连接受完整教育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且由于政治体系的不发达,基层的管理靠的也是他们。

他们的能量如此之大,李自成对待他们是什么态度呢?就一个字:抢。

因为李自成打出的口号是:“吃他娘,喝他娘,跟着闯王不纳粮”。

既然都不纳粮,那么粮食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官僚士绅那里来。这样一来,李自成就成了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基本上只有官僚士绅才读得起书。

反观朱元璋,别说称帝,早在至正十六年,在南京建立起根据地之时,就已经将政策转变。

在此之前,朱元璋也如同李自成一般,每攻克一城,总要烧杀抢掠。但在此之后,明确规定不允许烧杀抢掠。

按照朱元璋的话来说:“如果养成烧杀抢掠的作风,人还没到那里,那里的人就已经跑光。那么,要这里有什么用?”

正是因为朱元璋不同于其他起义军的作风,以至于官僚士绅在混乱中看到了建立起一个有序社会的机会,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了朱元璋的一份子。

被誉为明之萧何的李善长,明之张良的刘伯温,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明证。

朱元璋对局势的判断相当的毒辣,在没有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之前,他对元朝的态度是暧昧的,元朝的个别高官还接受过他的贿赂。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知道不灭掉陈友谅、张士诚,绝对没有与元朝一争高下的机会。

当时的元朝不是已经腐朽不堪了吗?大臣的第一件事是内斗,而军队的第一件事是抢劫百姓。

当时的元朝虽然已经烂,但还没有烂到底,烂的只是朝廷而已,地方军阀可没有烂,就比如王保保。后来王保保还与建立起明朝的朱元璋展开长达将近十年的拉锯战。

一个合格的开国皇帝要是对局势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那么他一定当不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有,李自成有吗?没有。

明朝还是万历统治的时候用十三万明军去打十二万清军都已经是必败的结局,而李自成在远征山海关的时候,竟然用十万大军去打八万清军。

而实际上,他的对手远远不止八万清军,还有吴三桂的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可个个都是出生于边境,他们的日常对手就是清军。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只不过他本人并不自知,跟朱元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原本大家都以为李自成是另一个朱元璋,结果到头来才发现李自成仅仅只是一个被压迫的农民而已,一辈子都不能够跟朱元璋一样完成身份的转换,而是一直保持着农民的身份,要不失败,简直就是奇了怪。

0 阅读:10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