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都得需要一个过程,那么精明到极点的徐阶是如何蜕变的呢?他的蜕变来源于他的下放生涯。
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京城的刑场人山人海,因为在这一天,严世蕃将被斩首示众。
百姓们只知道严世界是罪有应得,却不知道在这之前的一天,两个政治高手进行了生死对决,这两个政治高手就是严世蕃、徐阶。
严世蕃在京城的身份虽然是罪犯,但是他的生活却远远胜于普通百姓,住的是高级宾馆,吃的是山珍海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他的父亲严嵩当了将近二十年的首辅,有一定的政治基础;
第二、他笃定他不会死,因为他已经将他陷害忠良的消息放了出去。
有的人或许好奇,这不是找死吗?这并不是找死,反而是自救。
因为陷害忠良的是他严世蕃,但下达命令的是嘉靖,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处死罪犯。
如果明朝最高的三大司法部门,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将陷害忠良视为他的罪名,那么他一定能够逃出生天,毕竟皇帝可不会认错。
那么明朝最高的三大司法部门是如何给他定罪名的呢?正如他所料,将陷害忠良的罪名扣在了他的头上,但为什么到后来他还是命丧黄泉?因为徐阶相比于他更胜一筹。
他只预判出了三大司法部门的结果,而徐阶不但预判出了三大司法部门的结果,还预判出了他的结果,只拟了两条罪名,就要了他的命。
这两条罪名分别是通倭以及谋反。
通倭的证据是他的小弟罗龙文投奔过倭寇,而谋反的证据是他有一部分朋友是江洋大盗,而江洋大盗自然行踪不定,到处乱走。这一乱走,就容易走到北边,而北边则是蒙古。
虽然这两条罪名的证据都相当的牵强,但杀严世蕃足够。
因为嘉靖可没有心情去调查这两条罪名的证据是否属实,毕竟他对严世蕃的印象本来就不友好。
嘉靖自诩为孝子,而严世蕃在守孝期间天天与将近三十名女子歌舞升平。再加上他的长相也不佳,圆滚滚的,还瞎了一只眼。嘉靖要是肯为他浪费时间的话,那简直是奇了怪。
随着严世蕃的死,既代表着祸乱朝廷的严党彻底倒台。
要知道,当时的严嵩已经八十往上岁,他能够屹立不倒,靠的完全就是严世蕃。
要是没有严世蕃,估计连奏折都得看上半天,因为老眼昏花。
而徐阶斗倒严党的这个过程相当的励志。
严嵩当了将近二十年的首辅,而他徐阶给严嵩当了将近二十年的狗,有个别不道德的人直接将徐阶称为严嵩的小妾。
为了讨好严嵩,徐阶甚至将他的户籍从上海迁移到江西,成为严嵩的老乡。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还将他的孙女许配给严世蕃当小妾。
可想而知,严党倒台,他是有多么的兴奋,因为他付出的实在是太多,整整忍辱负重将近二十年。
毕竟政治斗争就是这样,如果实力悬殊的话,没有一击毙命的机会,一定不能出手,一旦出现差错,将会全盘皆输。
这个一击毙命的机会是什么时候来的呢?是嘉靖四十一年来的,因为在这一年,严嵩的夫人欧阳氏去世。
欧阳氏去世,严世蕃是一定要守孝的。
失去严世蕃的严嵩就如同没有了牙的老虎,不用找他的破绽,他自己就露出破绽,就比如工作上接连出错。
而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徐阶买通嘉靖最信任的道士蓝道行说严嵩的坏话,又买通太监说严嵩的坏话,再鼓动群臣弹劾严嵩。
自己出现问题,又被徐阶三管齐下,严嵩想不倒台都难。
要说到徐阶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整倒严嵩肯定不是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一位的是他看出张居正是个人才。
张居正是谁呢?张居正是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明朝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万历连十岁都不到,根本无法处理朝政,而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对他言听计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是他的死党。
而他不负厚望,以一人之力改革变法,开创“万历中兴”。
为什么说是以一人之力呢?因为他能靠的只有他自己。
改革变法触及到太多人的利益,倘若将权力分散出去,别说改革变法,就连自己都会有性命之忧。因此,只能牢牢的抓紧权力。
这也是为什么言官对张居正的意见相当的大,只要张居正一露出破绽,他们将会一拥而上,夺情事件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因为他们过惯了民主的生活,受不了独裁生活。
徐阶的政治道行深不可测,斗得倒人,也抬得起人,但是在他初入朝廷的那一段时间,也是一个典型的愤青。
嘉靖九年,张孚敬提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建议,那就是降低孔子的身份以及规格。
怎么样降低孔子的身份呢?去除掉他的王号。怎么样降低孔子的规格呢?将他的祭祀标准从“王”变为“师”。
如果不出意外,张孚敬的这个建议一定会引起群臣的反扑,毕竟大家能够当官,都是读了孔子的书,现如今要拿孔子开刀,那不是相当于和尚拆庙吗?
但事实是,群臣没有一个敢反对,甚至有个别的还上书赞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孚敬是首辅,要是敢跟他唱反调,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必要为一个死人拼命。
就在大家都以为孔子要完蛋的时候,徐阶出来唱反调,而且条条有理有据,毕竟张孚敬原本就是无理取闹。
有的人或许好奇,张孚敬为什么要无理取闹呢?因为他是靠着“大礼仪事件”发家,想要在礼仪这一条路上走到黑。
勇敢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张孚敬直接给徐阶定了一个死刑,罪名是“带头作乱”。
当时的徐阶仅仅只是一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别说杀一个,就算杀十个,他张孚敬都不费吹灰之力,徐阶此举明显就是不自量力。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此时的徐阶进入朝廷连五年的时间都不到,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多亏徐阶有朋友在邢部工作,得以保住了一条命,但也别想再待在京城,毕竟那可是张孚敬的地盘。
原本的翰林院编修一下子变成延平府推官。
推官的权力明显大过翰林院编修,因为推官是一个府的三把手,而翰林院编修相当于现在的文员,但徐阶却高兴不起来。
只要仔细一想就知道,张孚敬怎么可能那么好心。翰林院编修确实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前途却绝非地方官能相比。
要知道,明朝有着“非翰林不入阁”的说法,进入了翰林院,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内阁。此时的徐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前途尽毁。
况且,延平府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在其他地方,官老爷出行靠的是轿子,而在延平府出行大部分情况靠的是双脚,因为延平府是一个山区,而有一句古话叫作:“穷山恶水出刁民”。
延平府虽然穷,但却盛产一样东西,那就是银矿。虽然朝廷不允许私自开采银矿,但天高皇帝远,没有人会放着到手的利益不要。
于是出现了围绕银矿的利益集团,黑恶势力负责挖,官员充当保护伞。
在此之前,徐阶已经清理了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整整释放了三百名无罪人员,信心满满。
原本徐阶以为铲除利益集团轻而易举,但直到他发布命令的那一刻,才意识到,他踢的不是包子,而是石头。
因为他的命令没有一个人愿意执行,毕竟大家都是里面的一员。
如果按照“四书五经”里的那一套做法,像这种情况无非只有两条出路:
第一条出路、一个人到盗矿现场进行阻止,不过没有任何的用处,毕竟势单力薄;
第二条出路、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彻查。朝廷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怎么可能会顾得上延平府这么一个穷地方。
无论哪一条路都不会有结果,而徐阶走出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将四书五经扔到垃圾桶里。
这是徐阶第一次背叛四书五经,如果他早一点背叛,或许就不会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相当有效,不到一年的时间,负责盗矿的黑恶势力纷纷逃之夭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给了里长更大的利益。
里长类似于现在的村长,但由于当时政法系统的不完善,里长的权力、威望绝非现在的村长能比,是一个村真正的一把手。
第一次变通就能够得到如此良好的结果,此时的徐阶已经意识到四书五经是靠不住的,为人做事要是靠那一套,估计是活不到善终的。
此时的他要是回想起当初顶撞张孚敬的那段过往,一定会后背发凉,毕竟实在是太过于凶险。
嘉靖十四年,在地方上呆了五年的徐阶终于回到京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政绩出色。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张孚敬因为结党,令嘉靖感到厌恶,已经被嘉靖赶出朝廷,接替他的是一个叫作夏言的人。
夏言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正是因为公正无私,徐阶才得以回到朝廷。夏言的亲戚曾经找徐阶办事,但是徐阶却将其拒绝。
要是换一般人,一定会对徐阶恨之入骨,但是夏言却将徐阶提拔入京。这时的徐阶已经绝非以往的徐阶。
嘉靖二十七年,作为徐阶恩人的夏言被严嵩斗倒,而且还身首异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严嵩给他冠上了一个“结交近士”的罪名。
这个罪名明摆着就是欲加之罪,因为作为首辅怎么可能不与边境的将领有任何的联系?
但嘉靖却并没有深入追究,因为他对夏言没有任何的好感,原因很简单,夏言经常抨击他不顾朝政。
要是放在以前,徐阶一定会跟严嵩玩命,但是现在的他却选择了忍气吞声,而这一忍,就是将近二十年。
现如今有的人认为吃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须得要知道,一个人要想要涅盘,吃苦那是一定要有的。要不然就如同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到了外面,势必会化成灰烬。毕竟温室的环境会惯着你,而室外的环境可不会惯着你。没有经过历练,哪里会有成功?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