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后一部王炸电影来了,《拆弹专家2》开画便斩获知乎8.8,豆瓣8.1的高分。
近几年中,《无双》之后,《拆弹专家》似乎是最能打的港片了,刚一露面就被认为是下届金像奖的不二之选。
《拆弹专家2》毫无疑问是好看的,有动作片干净利落脆的节奏,有层层反转不断推翻叙事的高能悬念感,更有往内深挖一层探究“我究竟是谁”的思虑。
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叫潘乘风,在一次拆弹过程中被炸断了腿,“乘风”这个名字,总让人想起金庸小说中被逐出师门、挑去手筋脚筋的陆乘风。
本该如大鹏九万里乘风而起,却被命运狠狠嘲弄。
被逐出桃花岛的陆乘风、心态平和归隐太湖;
而见弃于系统的潘乘风,一度成为愤怒心魔的囚徒。
影片中对他断腿事故的安排,特别微妙。
节奏上,转折很抓人:上一秒还是看着合照的温馨场景,下一秒就是灾难来临的意外惊魂;
逻辑上,解决了两难问题:他这样厉害这样无所不能、究竟栽在什么样的意外上才合理?(不剧透)
细节上,质感很温情:充分渗透出他个性中原本的良善,为后续反复转变打下温和基色。
一,品相过硬,层级落点丰富。《拆弹专家2》中多次出现爆炸场面,不是单调的“嘭嘭嘭轰轰轰”,而构成了很丰富的视听感官体验。
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塑造角色的价值功用,都有序层层推进,爆炸、拆弹都拍出了完全不同的质感。
1. 反转结构。
《拆弹专家2》明明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本格推理,却玩出了比诸多侦探故事都更炫、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
转了又转,七拐八弯居然越转越合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起初,看见刘德华的角色潘乘风“失忆”,内心的情绪是略带嫌弃的“咦,又来”,怎么想起这么老套的梗?
但很快,你会发现电影中设定他失忆,并不是为了营造狗血的“啊你怎么失忆了你怎么不记得我了呢呜呜呜”冲突,而是在正反、亲疏、善恶、黑白之间陷入混沌状态,重新选择、完成价值叙述。
2. 硬核动态。
还有什么比拆炸弹更刺激的事情?
猩红闪烁的数字在倒数,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刘德华、刘青云二人,心有灵犀、出生入死,隔着一道墙也能完全同步,拆炸弹既是完美的技术活,也是一班老友共同理念的外化。
拆弹自带“生死关头倒计时”设定,影片将这样的设定使用得很充分,节奏紧凑、画风高能。
无论是这边刘德华、刘青云二人上车、被直升机吊起的大场面,还是那边倪妮小分队攀上梯子、杀入现场的桥段,都非常干净利落好看,完成度很高。
3. 内容和情绪的一体化。
电影最后的终极大场面,首先在视觉上很震撼。
山呼海啸、波涛汹涌,大场面很值票价。
爆炸本该是一件让人觉得刺耳、可怕的事情,但影片中却将之呈现出了一种诡谲有力量的悲剧美感。
更重要的是,情绪、价值和视效画面融为一体。
接天海浪之中,桥梁断裂、货轮倾覆,略带伤感的小号乐声响起,水波炸成山峦一样的形状,水滴轮廓边缘如同被定格,画面本身自带情绪,伤感、壮阔。
很灾难,但又带着努力面对惨烈人生的勇敢悲情。
二,“我是谁”的终极拷问。看片之前,谁能想到刘德华和倪妮居然很适合演一对呢?
看片之后,你会觉得所谓“cp感”根本是一个伪概念,你会自然相信二人角色复杂但又深入骨髓的情感纠葛。
紧张刺激的警匪片中插播感情线,素来容易被诟病。
但《拆弹专家2》里的感情戏,和故事线高度重叠、紧密捆绑。
这条真真假假的线路,主导着进度条的高速推进,更在相爱与否的表象之下推出了“我是谁”的终极哲学拷问。
正是这份“我是谁”、人何以为人、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抉择取舍,让影片有了类型片成功外壳之下饱满的肌理。
《拆弹专家2》也好,《无双》也罢,都在商业片的框架之下,完成了超出爆米花电影的思考和表达。
《拆弹专家2》中的刘德华,诠释了一个从英雄到恶魔的上天下地般极端变化的角色,真“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既视感。
他的愤怒,让人感同身受:在颁发奖章的仪式上,憋足了所有的委屈和力量上台,展示出自己无法化解的怨念,很打动人。
他的转变,也让人觉得很合理:自己都不知道是兵是贼。
一开始他凭理智判断行事,发现话语漏洞和事实错误之后,调整自己的站队;最终他被心底的情感和良知唤醒:“我不记得他们是谁,但我感到心痛”。
被辜负之后的愤怒、偏激,走上邪路之后仍未泯灭的良心,每一部分都立得住,刘德华更是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
在反人类的终极罪恶和为救人而不顾性命之间,无缝切换。
其中种种细腻微妙的不同阶段,不同情绪,不同状态,都呈现得非常精准,堪称教科书级别。
最后他的归宿和抉择,又隐隐让人想起《无间道》里天台对峙的名场面。
当年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说“我没得选”(这句一定要念粤语);
这次他说“我回不了头”,但他最后的决定,其实是真正的“回头”。
愤怒的炸弹卷起苦海无边,他一步步坠入深渊、大错特错,终于回头是岸。
电影最后是一句看似平平无奇的普通台词,简单自我介绍而已,“我叫潘乘风,拆弹专家”。
但看完影片之后,你会明白这句话多么有分量。
请放下你的愤怒,这样,废墟中才能重新开出花。
披萨好好吃哦
刘德华——我的个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