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汽车行业当成一个班级,可能有人还在磨铅笔、有人在抄前排的答案,还有人正想找老师延期交作业,于是问题来了,“同学,你作业写完了吗?”
2025年,被不少人称作“体系化选手的机会窗口”。尤其对国企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被重估的年份。谁会是第一个把体系优势变成市场动能的?谁能真正从“准备好了”迈向“跑起来”?在这一波新能源洗牌里,很多人还在观望,还在犹豫,甚至还在做PPT。但有一家企业,已经在实打实地干了。
如果你关注北汽新能源,会发现它最近有点忙,忙得很实在——调整公司结构、优化产品、智能制造两手抓。没有大张旗鼓的口号,也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北汽新能源开年这三件事,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却恰恰踩在了体系升级的关键点上。
所以,如果你问“下一个起势的新能源国企是谁”?从当下这个节点看,很可能就是北汽新能源。
第一件事:调整,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
如果说一家公司能不能起势,最直观的信号,其实不是看有没有发布新车,而是看管理层是不是换得对。
3月18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张国富升任董事长,刘观桥升任总经理。
两个人的名字,看起来低调,其实背景都很扎实。张国富是那种你给他一个方向,他能立刻调一张组织结构图出来的人。去年刚升任总经理,就一边抓技术、一边理架构,还不忘盯产品,几个月就把团队带出了新气象。刘观桥则是实打实的“销售老将”,从北京现代到北汽集团总部,一路摸爬滚打下来,既懂营销打法,也懂大体系中的协同逻辑。
这两人去年“合体”之后,北汽新能源就像突然接上了电——节奏明显快了,动作也利索了。这次再一次升任,一个抓战略、一个盯市场,分工更明确,信号也更清晰:北汽新能源不是修修补补,而是重装上阵。
而更有味道的是他提的“五敢”:敢想、敢拼、敢干、敢为、敢赢。你听听这几个词,哪像是国企高管讲出来的?活脱脱就是创业团队的气场。他还说,“常识的事要打快,本质的事要打透”。不是喊口号,是句句都透着干货和效率。
刘观桥上任同样值得大家细品。他其实是北汽新能源最懂市场节奏的人,去年围绕享界做的一系列动作,不管是渠道推新、定价试探,还是终端运营细节,都展现出明显的市场化思路。这次把销售工作正式交到他手上,说明他的打法被验证有效了。
他在2025年工作会上定下了五大目标:销量要涨、渠道要全、价格要稳、品牌要响、团队要强。听着简单,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别光卖车,要把品牌“卖进用户心里”。
接下来,营销体系会有三个关键词:拉动、保障、夯实。也就是说,不只是靠投广告、打价格战,更要从用户运营、销售渠道、组织执行力这些基础能力入手,把“卖得好”变成“卖得稳”。
你可能看到过那句梗:“同学,你作业写完了吗?”很多新能源车企现在还在开会、复盘、等风来,北汽新能源已经交了三页作业了,而且不是交差,是认认真真做完了——先把人安排对,再把方向定清楚,接下来,才是产品和打法的全新上场。
第二件事:享界S9增程,瞄着56E就是干
享界S9一直不遮不掩地把目标瞄准在德系中大型豪华轿车上,纯电版本上市时,就被市场解读成“冲着56E来的”,现在加上了增程版本,依旧是同一个目标,但打法更灵活,火力更猛。31.8万元的预售价,配上覆盖长途焦虑的增程系统,等于说这回不仅是要打,还要打得更准、更狠。而且,按照鸿蒙智行一贯的“价格反向惊喜”逻辑,上市价比预售价低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懂行的消费者已经开始盘算:这不就是用国产新能源的价格,买德系豪华的排面,还附赠一整套华为的智能驾驶和座舱体系?
第三件事:能造硬货,更能讲故事
在人人都在讲“智能化”的今天,真有人把智能和制造都干明白了,反倒显得低调了些。
很多人以为,享界是华为主导的“表面明星”,而北汽只是“代工伙伴”,但如果你把这件事看简单了,那真的就错过了一整条产业链重构的逻辑,北汽新能源的深度,远比你以为的要深。先说个常见误区,“极狐是极狐,享界是享界”,这不对。你今天在享界S9上看到的高级感、稳定性、制造品质背后,恰恰是北汽这几年围绕极狐体系打下的地基,这包括与麦格纳的合作、包括智能工厂的投入、包括制造体系的重新标准化。说白了,享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踩着北汽新能源和极狐多年打基础的肩膀起飞的,当然也包括北京奔驰的500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