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为了方便城市交通,开发了一种出租车,把幸福250摩托车的发动机拿来借用,机身改装成三个轮子,再披上帆布,就成了一辆能遮风挡雨的出租车,它就是上海250K三轮摩托车。K就是客的意思,载客用的。还有一种250H是载货用。六七十年代,这种小三轮活跃在各大城市的火车站、宾馆附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当年开过和坐过它的人,都老了。
这车外观设计相当合理,漂亮。发动机用的是幸福250摩托车的汽油机,二冲程,单缸,噪音比较大,而且链条传动,所以这小三轮车开起来震耳欲聋,车壳的震动非常大,和现在的大马力摩托头的农用三轮差不多。坐过的都印象深刻。
优点是小巧灵活,体积小转弯半径小,当时在上海狭小弄堂里通过或调头都是很方便的。一次能坐2到3人,后面挡板放平还可以放行李,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它就是平民的劳斯莱斯。
当年上海250K三轮摩托车遍布在各大城市的街头,为方便人们出行没少立功。在上海它叫乌龟壳,小乌句,泡泡车。南京叫米老鼠。在广州也是出租车的主力军,大家都称“三脚鸡”。武汉人把上海250K三轮车叫做克马羚,也就是小蝌蚪。扬州人叫它是放屁虫。
西安在1980年前唯一的出租车就是这种车,一元钱一公里,大家叫它蹦蹦车。70年代的哈尔滨也把它当三轮出租车,管它叫小耗子,从哈尔滨站坐到太平桥,要7毛多,当时乘6路公交车却只需要是5分钱。坐得起的不是家境好就是有急事。
当年要成为上海250K三轮出租车的司机,也不是谁都能去的。也和供销社的售货员一样,需要点关系。这种三轮车也是隶属于各个城市的汽车出租公司。标称时速是60公里左右,据当时的司机讲,狠踩油门能开到90公里。
八十年代初期,250K三轮车依然在运营。83年到上海出差,住在招待所,让服务员预定第二天到上海火车站的出租车。第二天来的就是这种三轮摩托车。能坐两个人还带点儿东西。车费倒是很便宜,只有一块多钱。到了80年代中期,出租汽车渐渐多了起来,才最终淘汰了这种三轮出租车。
如今,这辆小巧的三轮摩托车永远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