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是个比较特殊的导演,他的作品并不算多,到目前一共14部,但其中华语电影却仅有5部。
除了出道时候拍的“父亲三部曲”外,就是《卧虎藏龙》和《色,戒》了。
而今天的这部电影,在他的导演生涯中,着实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部影片。
《理智与情感》
电影中的女主角,是姐妹俩爱琳娜和玛丽安。
父亲临死,叮嘱长子约翰,照顾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和继母。可这儿子窝囊,怕老婆,老婆芬妮又不是善茬。
夫妇俩从伦敦来到诺兰庄园,继承财产。
没几天,芬妮叫来弟弟爱德华,准备接管。母女四人打算投奔远亲。
不料,温和厚道的爱德华,与大龄剩女爱琳娜一见钟情。
芬妮慌了,赶紧打发他走人。
母女们寄人篱下,詹太太和约翰爵士人虽热情,但太闹,整日聒噪。
玛丽安躲去弹琴唱歌,来了位退役上校布莱登,一下被美女征服。
玛丽安嫌人家老气横秋,不搭理。
有天在外不慎扭了脚,一个小伙骑马遇见,二话不说,抱起她淋雨送回家。
她一下迷上帅哥,二人坠入爱河,缠绵甜蜜。忽一日,帅哥卫乐比找个理由,去了伦敦。
不光妹妹,姐姐也心灰意冷无精打采。
有个姑娘露西,对爱琳娜咬耳朵:你嫂子的弟弟爱德华,与我五年前私订终身,千万别说出去!
詹太太看姑娘们不开心,带她们去伦敦,找心上人。
舞会上,爱德华没露脸,傻乎乎的弟弟罗伯来顶包。
卫乐比没事人似的,撇清干系,身边另有个姑娘。
玛丽安大受刺激,却放不下。有事来京的布莱登,送姐俩回乡下。
玛丽安一回去,就发疯似地跑去看卫乐比的庄园。
瓢泼大雨中,布莱登找到抱回来,又请大夫,又接母亲,跑前跑后。
玛丽安大病一场,差点儿没命,这才看清,与布莱登好了。
爱琳娜则把一切埋在心底。有天爱德华来了,一家子喜出望外,她却淡淡地打发走。老二追问,这才和盘托出。
姐俩互相指责,一个太冷,一个太热。
又一日,爱德华再登门,爱琳娜不动声色送上祝福。
对方说,自己还是单身,露西跟他弟弟对上眼了。爱琳娜喜极而泣,大放悲声。
最后,两姐妹幸福地披上婚纱,各有所依。
《理智与情感》在1995年上映,彼时,《饮食男女》作为李安“父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是第一部他导演的西方电影。
虽然他更希望把这个第一次留给后来的《冰风暴》,但也是各种机缘巧合,他终于接了这个剧本。
拍摄这样的经典作品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在于情节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剧情的跌宕起伏还是结尾的精妙设计,都已经是现成的,特别是简·奥斯汀这样家喻户晓的作家作品。
但难度在于如何把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拍好,如何把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鲜活地展示,这不是个讨喜的活,
特别是李安作为一个东方人,在对英国经典戏剧文学的理解上,始终不及本土演员。
然而,也许正是由于李安东方的文化特质,造就了这部经典之作的成功。
特别是镜头下所塑造人物的隐忍,这反倒是西方导演难以理解和表达出来的。
李安实在是很善于将这样东方式的隐忍放在自己的影片角色中。
无论是“父亲三部曲”里的郎雄饰演的三位父亲,还是《卧虎藏龙》里的李慕白和俞秀莲,《断背山》里的恩尼斯,骨子里都有种难以言说的隐忍。
而在《理智与情感》中,更有很好的人物角色,让他通过细腻的镜头表达,去传达这样东方式的隐忍。
李安把片子里理性与狂热、金钱与爱情的平衡,处理得恰到好处。
他没有急着标榜人设,而是选择娓娓道来。
甚至直到电影开场十几分钟,两位女主的父亲去世,埃丽诺看着妹妹弹琴泪流满面的侧颜,才让人第一次认真看清这位女子的面庞。
相比于妹妹玛丽安的热情奔放和情感外露,艾玛·汤普森饰演的姐姐埃丽诺俨然是更为内敛的性格,作为三姐妹中最年长的一位,她对于感情也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步调。
她和费华士的交往完全不似玛丽安与卫勒比那样炽热得众人皆知,无论是闲庭散步还是河边遛马,两人都是十分端庄地保持距离,以及如朋友般的交谈。
这可能由于是大姐,埃丽诺所修炼出的稳重。
这一母三女的家庭结构,其实像极了《饮食男女》中一父三女的结构。
长姐作为大女儿,天然地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
而真实的母亲在这个家庭中,是缺位的,或者说只是一种存在却没有发挥出对女儿的保护,于是大女儿上位,并带着这个身份所特有的沉稳和矜持。
正如《饮食男女》中的朱家珍操持着整个家,反而失去了她这个年龄所特有的热情。
而身兼编剧一职的艾玛·汤普森,则最大程度发挥了她讲故事的能力,怪不得能斩获第68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影片依然是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在这场理智与情感的角逐中,很难说哪一种是更正确或更具借鉴意义的。
辉腾
这电影要看过小说或很心静的时候看就非常好看
沈迪克
李安拍的电影都是使用好莱坞最顶级的演员演
网络净化专员
李安导演的电影艺术成分确实高
用户42xxx57
一点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