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3363-浮法玻璃

文对潇潇雨幕留 2024-12-11 04:50:12

浮法玻璃 float glass

以浮法生产的平板玻璃始产于英国皮尔金顿公司,1959年技术完善并开始工业生产。

浮法生产原理基于玻璃液和金属流体(如锡)两者密度的差异,以及相界的表面张力作用。

高温下的玻璃液在锡液上可以漂浮和扩展,冷却后成玻璃板,其上下表面均能达到很好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浮法生产的关键设备是锡槽,它安装在池窑和退火窑之间。

在池窑中熔化的玻璃液进入锡槽后摊平在锡液上,当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时,形成约7毫米厚的板面,称平衡厚度。

在拉力作用下玻璃的厚度会减至6毫米左右,称为拉力作用下的平衡厚度。

薄玻璃生产难度较大,常用的方法有:

①强冷重热拉薄法。从池窑流入锡槽中成型后玻璃带迅速降温,黏度增至1000~10000千帕·秒,然后提高温度,使黏度减至10~100千帕·秒,在拉力作用下使板变薄。此法缺点是能耗大,生产厚度小于3毫米的玻璃难度较大。

②徐冷拉薄法。玻璃带通过1千帕·秒黏度区后逐步冷却到黏度为100千帕·秒左右,从而使玻璃表面质量提高,增加生产能力。

由于锡槽对玻璃质量影响很大,故要解决纵、横向温度分布均匀性,以提高玻璃光学质量。

浮法工艺具有产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也可生产彩色玻璃、微晶玻璃和等离子显示屏玻璃等。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7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0 阅读:13
文对潇潇雨幕留

文对潇潇雨幕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