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服用降压药后,这五件事千万别做!

陈科普 2025-02-19 00:01:0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古罗马贵族曾用放血疗法降血压,那时医生要是手抖,可就出大问题了。在维苏威火山灰里发现的莎草纸上,明确记载着 “动脉穿刺失误致死者三十九人”。如今,我们不再用放血、吞砒霜这些危险方法降血压,可吃降压药的讲究却一点不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给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划出了五条红线,每一条都关乎健康,触碰不得。

一、药片配白酒,危险随时有

俗话说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句话可就不适用了。研究数据表明,在服用硝苯地平期间饮酒,心脏骤停的风险会飙升 12 倍。

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药是上午吃的,酒是晚上喝的,怎么会有问题呢?这就得从肝脏的代谢原理说起。降压药和酒精在体内都需要靠 CYP3A4 酶来分解,这就好比独木桥上同时有牛车和马车通过,很容易发生碰撞。

武大团队通过细胞实验发现,酒精会严重干扰这种酶的活性,使得本该缓慢释放的药效突然增强。更糟糕的是,有些降压药遇到酒精还会发生 “变化”。比如硝酸甘油,正常情况下它能平稳发挥作用,可喝了酒之后,就会变成亚硝酸盐,危害身体健康。去年,山东有位老爷子,一边吃着硝苯地平,一边顿顿喝二两烧酒,结果半夜血压骤降到 80/50,差点危及生命。所以,降压药和酒千万不能一起碰。

二、服药不规律,血压乱如麻

大家都见过钱塘江大潮吧,那场面很壮观,但血压波动可比这危险多了。武汉大学对 2000 名患者进行了长达 5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间断服药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规律服药者的 3.2 倍。

上海有位阿姨,血压一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了又赶紧猛吃药。她家里窗台上摆着七个药盒,每个上面都标着 “看心情吃”。结果,她的血管壁就像反复拉伸的橡皮筋,最终不堪重负。

血压控制需要的是持续、稳定的作用,就像熬广东老火汤,得慢慢熬。血管平滑肌很娇弱,需要恒定的药效来维持稳定。突然停药,血液里的血管紧张素就会迅速翻倍,心跳也可能加快。特别是某些 β 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还会引发 “反跳现象”,十分危险。

三、柚子配药吃,隐患悄悄至

之前网上流传 “降压药不能就西柚汁”,有些人还不相信,觉得老祖宗吃了几千年柚子都没事。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武大药理实验室做过对照实验,服用氨氯地平的同时吃 200 克柚子,血药浓度会暴涨 5 倍。这是因为柚子里的呋喃香豆素会破坏肠道里的 CYP3A4 酶,让药物无法正常代谢,全都堆积在体内。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柑橘类水果的影响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杭州有位患者周三吃了柚子,到周六吃降压药时,血药浓度仍然异常。原来,这些水果里的成分能在体内潜伏 72 小时,等着 “攻击” 后续吃进去的药物。所以,吃降压药的时候可千万别吃柚子。

四、偏方混着用,健康亮红灯

在山东某县城,流传着 “芹菜汁冲降压药,效果翻倍” 的偏方,结果去年就有七位患者因为这个进了重症监护室。

武汉大学附属医院统计显示,中西药混用导致肝肾损伤的比例高达 34%。有些中药里的甘草酸,会和利尿剂相互作用,使血钾水平大幅波动。银杏叶提取物和抗凝药一起用,还会让凝血功能出现问题。

河北有位大爷,一边吃着卡托普利,一边服用含麻黄的中药,结果血压不但没降,反而升高了。这是因为麻黄碱会直接对抗降压药的作用。所以说,偏方不能随便用,很可能不但治不了病,还会让身体更糟糕。

五、复查不积极,身体有危机

广州有位私企老板,三年都没去复查,结果都不知道自己的肾功能只剩下 40%。数据显示,坚持定期复查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能降低 57%。

很多人觉得只要天天量血压就够了,其实不然,血钾、肌酐等指标才是关键。就像开新能源汽车,不能只看电量表,还得关注电池健康度。

不同类型的降压药有不同的潜在风险。普利类降压药可能影响血管紧张素 II 的代谢通道,沙坦类药物可能影响尿酸水平,利尿剂则会影响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武汉大学建议,每三个月要做一次全套生化检查,比汽车保养还得勤快。

服用降压药是为了控制血压、保持健康,但如果不注意这些禁忌,反而可能危害身体健康。这些禁忌看似平常,实则都是用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医学发展到现在,我们有了有效的降压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重视起来,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才能让降压药真正发挥保护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降压药物与饮食相互作用白皮书》2023 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 年第 10 期《间断给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三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 年增刊《中西药联用风险预警》武汉大学药学院《柚苷对钙通道阻滞剂代谢影响的研究报告》
0 阅读:1
陈科普

陈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