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疗疾——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调理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约占慢性胃炎的额80%。该病是指胃粘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发病年龄高峰为31-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由于急性胃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转变成的,或由于长期食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或口鼻部病灶的细菌吞入胃内等原因造成的。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多数患者可有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食后饱胀、腹胀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少数患者可有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有胆汁反流者上述症状可较明显可能呕吐苦水。伴有胃糜烂者可能出现呕血及黑便。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
主穴:天枢、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内关、公孙。
配穴:梁门、期门、关元、涌泉、脾俞、胃俞、膈俞、肝俞、胆俞。
1.点按法
坐立,用双手拇指指端同时点按涌泉穴,用力由轻到重,1-2分钟。
2.点掐法
坐立,用双手拇指指端同时点掐公孙穴2-3分钟,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再用拇指指端点掐内关穴2-3分钟。
3.摩腹法
仰卧,双手搓热后,以以手掌贴于胃脘部,另一手则用掌面贴于手背上,双手重叠,顺时针揉摩3分钟。至胃脘部有温热感为宜。
4.按揉法
坐立,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梁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各1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并向足踝放散为好。
5.简易妙招
(1)坚持饭后随时用手掌根按住肚脐周围,进行顺时针揉摩5分钟,能够很好地调节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预防胃痛、胃胀等消化系统疾病。
(2)将仙人掌去刺,洗净,捣碎。用消毒纱布包好,敷于胃脘部疼痛处10分钟。
(3)将艾叶揉研成碎末,用酒炒热,纱布包裹,趁热敷于神阙穴,外用热水袋熨之,直到疼痛缓解。
6.饮食调理
(1)适当所吃一些能保护和提高胃粘膜抵抗力的食品。如动物肝脏、鸡蛋、瘦肉、胡萝卜,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较高而又易于消化的鸡蛋、乳类、鱼类等。
(2)少量多餐,每日5-6餐。可增加无糖牛奶、苏打饼干、多碱馒头等。
(3)应忌吃或少食烈酒与过硬、粗糙的食物,以及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等食物。少吃高脂食物,面食较米饭好,大豆制品、生菜、蔗糖,食后易产气,应少吃。浓茶、咖啡尽量不喝。
(4)食疗方一:山药120克(或干山药60克),粳米100克。将山药、米一起煮成粥。
(5)食疗方二:生姜、醋、红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腌一昼夜。取3片,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