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芯片技术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然而,欧美等技术发达的国家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这使得中国实现芯片自主研发的道路变得困难重重。
但是,为什么有些欧美芯片巨头却在中国设厂生产芯片呢?
近期,欧美芯片巨头英飞凌宣布将在中国设立新的芯片生产厂的消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作为欧美芯片巨头之一,英飞凌此次宣布在中国设厂的原因何在?
这对于中美科技战局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英飞凌在IGBT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又意味着什么?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英飞凌在全球芯片市场的重要地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英飞凌所生产的芯片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怎样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家德国半导体制造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而德州仪器则是美国一家半导体制造商,于1930年成立。
这两家芯片生产企业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首先,德州仪器是模拟电路和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并且还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嵌入式控制器等领域拥有强大实力。
而英飞凌则以其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和安全产品等领域的卓越表现赢得全球市场的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飞凌在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使其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IGBT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功率电子设备中,如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和工业设备等。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echnavio的数据,预计到2022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49亿美元,而英飞凌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IGBT供应商,将在其中占据重要份额。
此外,德州仪器和英飞凌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德州仪器在模拟和嵌入式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入水平。
而英飞凌则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中国庞大的芯片市场。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水深能力不足,为何还要让国际企业进入中国?
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atista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2019年全年芯片产业产值已达到4.70万亿美元,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38.0%。
更有预测表明,到2025年,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升至45.1%,届时整个芯片产业总产值将高达1.83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芯片进口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七成,数额高达3.14万亿美元。
这进一步凸显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国的重要地位。
然而,目前中国所自产的芯片占比仅有16%,这使得中国无法做到芯片自给自足。
正因如此,中国国内对芯片需求量巨大,同时也对国际高端企业生产的优质芯片存在着大量需求。
然而,由于中国通向西方先进技术的大门正在关闭,这使得中国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便捷地获取可堆积成山的各种优质芯片进行使用。
因此,中国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就是引诱这些国际企业入驻中国,这样就能将西方企业最先进、最优质的技术引到国内,从此国内可自主研发生产这些芯片,自给自足。
不仅如此,中国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就是引诱这些国际企业入驻中国,这样就能将西方企业最先进、最优质的技术引到国内,从此国内可自主研发生产这些芯片,自给自足。
此外,除了市场原因外,中国在稀土提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众所周知,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可以与谷氨酸钠相媲美。
近现代许多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都需要使用稀土元素进行补充。
例如,在制造高能够产量的新型电池时,需要大量使用铈、镧等稀土元素;而在制造新型光伏产品时,钕等稀土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我们可能会有疑问:稀土并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金属,在地壳中储量占比仅为0.02%。
甚至许多人认为聚合酸盐、氟化盐法等现代稀土提取工艺会改变这一现状。
但是,现代提纯工艺仅能从矿石中提取稀土金属榴石矿,而不能从硅铁矿中提取,因此导致了地壳中稀土储藏比例在降低,也导致稀土金属的价格上升,但这仍无法改变稀土金属广泛且储量丰富的局面。
无论是九层之台还是十丈波涛,都要从垒土始,从涓流始。
如果这样的论调成立,那无非是说,当代人更聪明了,会因小失大,抬高了门楣,既便是1%剩下也会变得弥足珍贵。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再来看一下西方国家,他们曾经发掘了大量矿石,但由于环保要求严格、成本过高以及提炼技术不先进等原因,只能将那些矿石重新埋回去。
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曾爆发过严重的稀土危机,铈价格暴涨十倍之多,这才迫使美国最终不得不成立美国铌酸盐矿业公司来实现自给自足。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这些西方国家仍然没有建设自己的稀土产业链,更当不出去自己单独开采稀土矿.
以美国为例,到2022年,其国内五氟磷酸锂产量仅为695吨,但仍然强烈追求着9305吨的消费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再次引诱中国多进口一些,用以缓解他们当地日益紧缺的局势。
美国经济学家曾经预言:要永久排除掉中国,将来依旧能用自己的方式从别处买到“中国制造”那样便宜又好用性能稳定的产品。
由于他们无法完全排除或替代中国这一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他们更看重的是从中国购买廉价商品和服务,以此来降低自己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复苏经济增长。
国际优势本土劣势难平衡。那么,美国黑科技等西方国家是否能够自己独立开发出生产能力并实现自给自足?
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西方国家依赖于中国最基础材料以及中游流程组装成产品,对此并不能独立进行开发。
因此,当这些国际企业纷纷决定在中国建厂时,就会有许多人开始惊呼:“没有原材料,他们怎么生产?”
但其实,中国并不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所需原材料唯一来源地,仅仅只是最主要来源地而已,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同样拥有涉及这一领域所需资源。
这些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印度、蒙古国以及南非等。
因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所需原材料,只不过代价会更高罢了,而他们本身就面临着严重通货膨胀危机,恐怕本国人民也接受不了吧!
只有当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时,它才会考虑是否将制造业迁回美国自身进行生产,但即便是真地选择如此,也不一定就能够顺利实现,他们面临着众多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资金和环境等因素。
目前,美国依靠海浪能源和水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实现了较低成本的制氢业务,并宣称将氢提纯之后用于生产电池,但是制氢这一过程本身污染极大,同时还会损耗大量清洁水源,并非绿色环保之举,因此这一规定存在许多隐患和问题。
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然希望每个电池价格能够控制在50美元以下,对于大多数美国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可能过高,因此他们并有所动摇,而这对于电池成本中的核心原料-稀土元素铈等则是污名论调之一。
美国微软和谷歌等公司的高管们一边享受着天价薪酬,一边却宣称要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这一矛盾令他们深陷舆论漩涡。
如此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芯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目前来看,他们最缺少的是原材料,但是他们自给自足无法行成功,那自然是想让其他国家来帮他们实现目标。
因此,对于我国现在所处环境而言,只能紧随其后,在青山绿水下实现最先进技术的自给自足,而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足够多的人才支撑,为此还需我国上下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