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春天到了,宝宝长个的黄金期也随之而来啦!
很多宝爸妈开始琢磨:给孩子补点啥才能长得高?牛奶、鸡蛋、牛肉是必不可少的,各种维生素也要补起来。听说某些保健品可以促进身高增长,要不要试试?
但家长们可能会走入误区,你们给孩子吃的某些大补保健品,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催熟剂”!

一个热度很高的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女孩8岁就已经发育(出现生理期,胸部至少发育了两年),医生一问才知道,妈妈竟一直在给孩子喝虫草煲汤,导致孩子性早熟,医生表示很有可能会影响最终身高,同时过早发育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无独有偶,这不,一名2岁女孩,胸部发育就已经达到了10岁的水平!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去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患性早熟率逐年飙升,全国约有53万名儿童确诊为性早熟。
实际数据一定更多,因为还有很多的孩子因为“没有察觉”而未被确诊,【性早熟】在儿童内分泌疾病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肥胖。

这个数据简直让人震惊!但震惊之余,我们家长知道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性早熟吗?又应该怎样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避免性早熟的出现呢?
性早熟的征兆1.小女孩7.5岁之前乳房悄悄凸起来,偶尔喊胸部痛,或者是说女孩在10岁之前出现月经初潮;
2.小男孩9岁之前出现睾丸、阴茎悄无声息的变大,甚至出现脸上长青春痘、长小胡子、变声及长喉结等;
3.孩子近期突然出现身高、体重增长过快等体格、体型的改变,比如在9或者10周岁之前突然开始窜个子,比同龄孩子个头高出很多;
4.孩子悄悄地出现性格、情绪上甚至一些行为的改变。

性早熟的危害1.最终身高受损
性早熟的儿童常常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性激素的提前启动,体内性激素水平分泌增多,促进孩子性腺发育的同时,也可导致骨骺加速成熟,从而使骨骺生长板提前闭合,生长期则相应缩短,所以性早熟儿童的最终身高反而会矮于同龄人。

2.出现心理障碍
性早熟的儿童虽然性发育开始成熟,但其实际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却与此不相一致,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如自卑、敏感、自闭等。
3.学习成绩下降
比如女孩身体发育过早,没有能力处理好月经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加之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状态。

如何预防性早熟1.做孩子的“食物大总管”。
不吃动物的性腺、胚胎,如蟹膏、雪蛤、紫河车等;避免服用补品、补药等;控制摄入快餐食品、膨化油炸食品和饮料甜食等;预防肥胖,儿童肥胖是引起性早熟的高危因素之一。

2.做好孩子日常接触的物品管理。
女性使用的一些护肤品、化妆品中,有可能含有雌激素,不合格塑料制成的孩子玩具、餐具等可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这些都可能引起孩子青春期提早发育。此外还要避免接触涉性影视、书籍和网络。

3.保证孩子充足良好的睡眠环境。
要避免睡眠时过多的光线照射,过多光线不仅引起睡眠紊乱,有一些研究显示开灯睡觉会抑制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导致性早熟。

当然,市面上也流传着一些关于性早熟的谣言!
1.豆浆、蜂蜜不能喝?
常喝豆浆会导致性早熟,这样的谣言源于豆浆中含有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眼尖的家长一定都看到了这个“类”字,这就代表这种激素不等于人体的雌激素。而且这种在豆制品中的含量十分有限,除非直接给娃吃大豆异黄酮提纯物。
至于蜂蜜,其中的激素的量微乎其微,甚至比其他日常食物少的多,所以性早熟跟它没啥关系。但是,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1岁以下宝宝不能吃。

2. 少儿不宜学拉丁?
之前一则“9岁女童学拉丁舞导致性早熟”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9岁?性早熟?这里要明确,女孩子8岁前发育才叫性早熟,9岁属于正常发育期,这个新闻标题的重点恐怕是在于博人眼球了。而且,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拉丁舞会引起性早熟。

3.快餐都是“速成鸡”不能吃!
炸鸡腿、大鸡排、盐酥鸡……吃多了确实容易导致宝宝性早熟,但都跟它油炸这种烹饪方式有关。
我们理解中打了激素的“速成鸡”,其实是一种经过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养的鸡的品种——大块型白羽鸡。国内外的研究同时表明:激素对促进鸡肉生长并无效果,还会增加鸡患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

所以各位家长要理智科学地看待性早熟,仔细辨别哦!建议发现孩子有过早发育的趋势时就及时干预,让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不要耽误了孩子的正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