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低估了中国的力量,高估了美国的力量”。德国著名学者弗兰克·泽林在对中国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所得出的评价!

小焕 2023-03-13 22:36:27

“欧洲低估了中国的力量,高估了美国的力量”。这是德国著名学者弗兰克·泽林在对中国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所得出的评价。现年52岁的弗兰克·泽林,是一位旅居中国25年之久的德国人。年轻时,他曾担任过纪录片制作人,也是个畅销书作家。在德国《商报》《国会》周刊、《焦点》周刊,都曾刊登过他的文章。然而,与很多作家不同,在泽林的作品中,中国几乎是他讨论的永恒主题。2008年,泽林出版了他的畅销书《中国震惊-西方世界的终结》,提前预料了当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后来,他与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联手,出版了名为《邻居中国》。不管是纪录片,还是他的文字,泽林都以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看待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壮大。而这,也让他成为西方社会中,为数不多,对中国有深刻了解的亚洲问题专家。随着中国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的快速发展,泽林的很多言论被一一验证,这让泽林的言论更具影响力,在欧洲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此前,泽林的一句:“欧洲低估了中国的力量,高估了美国的力量”的采访,就曾引发了不小的舆论之争。在泽林看来,从自己1994年在北京定居后,他就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人自己的生活,也为世界带去了无数的惊喜,其发展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也让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可是,这种显而易见的成长,在西方社会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让泽林深感烦恼。特别是在近些年的中美之争问题上,泽林更是郑重地劝告欧洲,应该抛弃偏见,正视中国的崛起。同时,不要被美国的霸权蛊惑。2019年,泽林就曾在《焦点》周刊中撰写过“中国拥有对付美国的几个杠杆”一文中强调,中国必定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泽林看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仍存在巨大潜力。时至今日,中国人的GDP还没有达到这个国家的容量顶点。尽管,在西方言论看来,中国的人均购买力,人均收入水平远不及美国,可这也恰恰证明,中国社会还有巨大的潜能,有待发展。

正如很多数据表明,中国的十四亿人口中,仍有十亿人没有搭乘过飞机。可是,反过来看,一旦中国让这十亿人都有搭乘飞机的能力时,中国将会成为一个怎样强盛的国家。反之,对于西方而言,中国的崛起则绝对意味着称霸500年的西方霸权将会终结。泽林毫不避讳地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起,西方就成为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不管是17世纪的欧洲人,还是20世纪崛起的美国人,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他们都理所应当地把控着世界话语权。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人常以为这是近代中国的产物,却忘记了1820年,错过工业革命的中国仍拥有世界三分之一财富的事实。在西方制定的规则中,他们以为自己牢牢把控住西方技术,中国作为市场,将永远依附在西方规则之下。可是,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正急速在爆炸。从前,中国人利用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让世界见识了货币和银行系统的新模式。现在,他们将自己的创造力集中在芯片、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虽然前进的步伐还没有迈开,可是,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的奋起直追已经非常明显,华为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中美贸易战初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经济发出了冷嘲热讽。说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会离开中国,中国将承担数十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直到他们与美国重新达成协议为止。可是,在泽林看来,没有外债,拥有创造力,坐拥庞大国内市场的中国,完全不会因此一厥不振。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给出的一份报告就可知,中国工业产品在2007年时还是17%,可时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掉到了9%。与34%出口率的德国、28%出口率的韩国以及14%出口率的日本相比,中国的出口率可谓是低得惊人。可能的解释就是,中国政府将那些出口率都转成了国内的内需市场。技术的突破,国内的市场,促使中国人逐渐降低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并逐渐提高了西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这是中国面对美国攻势的巨大底气和强大实力。事实证明,泽林的真知灼见正在悄然变成现实。所以,在他很多文章的结尾,总习惯性地提醒西方社会:西方应该重视中国打开的新世界格局。欧洲人更应该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重新了解一个还在舒展身体的东方大国。

3 阅读:761
评论列表
  • 2023-03-26 20:36

    打败美国的就是特朗普说的外逃份子[呲牙笑]

  • 2023-04-16 22:17

    高出美国许多倍[点赞]

小焕

简介:大家好,我是小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