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晓梅,今年38岁,出生在北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小学毕业后,我就没再继续读书,家里穷,父母觉得女孩读那么多书没用。18岁那年,我嫁到邻村,丈夫李强是个老实人,但家境也不富裕。如今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上高二,一个儿子刚上小学。为了供孩子们上学,我和丈夫几年前就去了南方打工,我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丈夫在工地做小工,日子虽不宽裕,但我们一直努力往前走。我的父母还在老家,身体一天天老去。父亲60多岁了,前年得了脑梗,行动不再如从前利索;母亲57岁,这些年为了照顾父亲,身体也累出了毛病。村里人都说我家穷,穷得连个亲戚都帮不上忙。可在我心里,最让我敬重的却是二婶,一个一直默默帮衬我们家的女人。二婶是我二叔的妻子,比我母亲小两岁。二叔家条件也不好,他早些年在工地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落下了残疾,右腿走路一瘸一拐,干不了重活,家里全靠二婶一个人忙里忙外。二婶是个要强的人,虽然日子过得辛苦,她却从来不喊苦。小时候,父母忙着地里的活,家里没人管我和弟弟,二婶经常把我们带到她家,给我们煮饭、缝补衣服。有时候,她还偷偷塞给我一两个鸡蛋,说是让我补补身子。那些年,鸡蛋是稀罕物,家里养的鸡下的蛋都拿去换钱,我从来没敢奢望能吃上。长大后,我才明白,她家里也不宽裕,那些鸡蛋是她对我们的心意。结婚后,我离开了老家,和丈夫一起在外奔波打工,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二婶依旧对我很关心,每次回去,她都会叫我到家里吃饭,临走时还不忘塞点东西:“晓梅啊,这些鸡蛋你拿着,给孩子补补身子。”我总是推辞,但她总会坚持。今年初二,我带着一家人回了娘家。这几年,因为疫情和工作忙,我已经三年没回过老家了。村子还是那个村子,但人却比以前少了许多,田地荒了不少,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父母看到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我却发现他们比以前苍老了许多,特别是父亲,走路都得扶着墙。吃过午饭,我带着孩子去二婶家拜年。二婶看到我们,脸上满是笑容:“晓梅回来了啊,快进屋,外面冷。”她一边忙着倒水,一边嘱咐我女儿和儿子:“多喝点热水,别冻着了。”屋子里还是那么简陋,炉子上烧着开水,散发着一股柴火的味道。聊了一会儿,我趁二婶不注意,把准备好的一个红包塞到了她的枕头底下。里面是5000块钱,这是我和丈夫商量好的心意。虽然知道她不会轻易收,但我实在想帮她一把。这些年,她对我们家掏心掏肺,我却一直没机会回报她。虽然5000块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但我觉得这点钱,比起她这些年的恩情,太微不足道了。快要走的时候,二婶硬塞给我一箱鸡蛋:“晓梅,这些鸡蛋是家里自己下的,拿回去给孩子吃,别嫌少。”我知道她家里养的鸡也不多,这些鸡蛋肯定是她攒了好久的,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想推辞,但她执意要我带走。临出门时,她又叮嘱我:“路上开车慢点,回去好好照顾孩子,记得常回来看看。”回到家后,我打开那箱鸡蛋,准备给孩子煮几个。可当我掀开箱子的一瞬间,愣住了——除了鸡蛋,里面还放着一叠钱,整整5000块,和我偷偷塞给她的一模一样。我瞬间明白了,她发现了我放的红包,又悄悄把钱还了回来。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坐在地上,手里捧着鸡蛋,心里满是复杂的情感。二婶家那么困难,却还想着不让我吃亏。她知道我们家也不富裕,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肯收我的钱。我想起小时候她偷偷塞给我的鸡蛋,想起她对我和弟弟的无微不至,想起她在我婚礼上帮忙张罗的忙碌身影……她对我的好,一件件,一桩桩,全都涌上心头。这些年,我在外奔波忙碌,顾不上老家的亲人,总想着等有钱了再回来孝敬他们,可是我忽略了,亲情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二婶的善良和无私,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亲情无价”。她没什么文化,也没有多少财富,但她的心,比谁都富有。那天晚上,我和丈夫提了箱鸡蛋,开车回了娘家。我把二婶叫到一边,再次把钱塞到她手里,这次我没有让她拒绝:“二婶,这钱您一定要收下。这些年您为我们家付出了太多,我晓梅不是不记得,我只是一直没机会回报您。您要是不收,我心里真的过意不去。”二婶推辞了好几次,最后才勉强收下,但她眼里噙着泪水:“晓梅,你记得我就够了,这钱啊,我是真不想要。你们家也不宽裕,自己留着用吧。”回来的路上,我和丈夫感慨万千。这个春节,我才真正体会到,亲情的珍贵不是体现在物质的给予上,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牵挂。二婶用她的行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大爱无言”。这个故事我没有告诉孩子,我只希望他们长大后,也能像二婶一样,成为一个善良、有情有义的人。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传承下去的东西。
初二回娘家偷偷给了二婶5000元,临走时二婶给了一箱鸡蛋
冷清落秋
2025-02-05 10:37:10
0
阅读:8